日前,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廣東好人”名單,來自全省各行各業、社會各階層的50位候選人當選。
在50位“廣東好人”中,有3位來自深圳市,他們分別是當選“助人為樂好人”的深圳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專職協調員高敏、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會長石欣,當選“敬業奉獻好人”的原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沙頭角派出所三級高級警長林少榮。
高敏:
器官捐獻熱心協調者
從山東老家來到深圳整整25年,高敏憑著一腔熱血與驚人毅力,在這座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完成了許多全國“第一”。
她是中國第一位器官捐獻協調員,在她的協調下,深圳完成了全國首例多器官捐獻案例、全國首例少數民族多器官捐獻案例、全國首位未成年人捐獻親屬器官案例。同時,她還是深圳無償獻血次數最多的、志愿服務時間最長的紀錄保持者。
1997年11月,當高敏挽起衣袖走上東門中路無償獻血車后,她便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成為深圳市紅十字會的一名志愿者。25年來,只要在深圳,高敏每兩周都會準時前往血液中心“報到”,捐獻一次機采成分血。即使不捐血,她也會在捐血點做志愿服務,動員更多人在捐血救人的行列,她一共動員造血干細胞志愿者30000多人。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兒子高明智成人后便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如今也是一名五星級志愿者。
捐獻協調并不只在生死一刻,高敏要關照的也不僅是捐贈者本人,更多的是他們的家屬,熱心的高敏往往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從美國歸來的黃贊老人,2010年與妻子一道簽署遺體捐贈志愿書。他的妻子三個月后去世了,只剩下黃贊老人獨居。高敏一直關注著老人的生活,在她的促成下,深大醫學院的學生們還與黃贊老人結了對子,常來常往。如今,老人已是虛歲百歲,仍是耳聰目明,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給高敏打打電話,說說近況。
石欣:
公益救援 深圳名片
從登山愛好者到公益救援先鋒,石欣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帶領著637名專業行動隊員、1470名志愿者和183名少年輔助隊員,打造了全國首支通過國家社會應急能力城市搜救隊二級測評的民間隊伍。他們所在的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簡稱“深圳公益救援隊”)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在國家應急管理部、民政部、團中央等部門享有極高的聲譽,已成為深圳志愿服務的一張名片。
2008年對石欣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汶川地震發生后,他在深圳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的組織下,奔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綿陽參與救災工作,并持續工作了一年。返深后,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成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隊,并于2012年在民政局注冊為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簡稱“深圳公益救援隊”),先后擔任秘書長、會長。
今年6月下旬,受強降雨影響,北江英德站水位超過警戒水位。6月21日,受清遠英德市應急局協援邀請,深圳公益救援隊在10分鐘內建立后方指揮群,啟動“橙色RF”救災行動,并向深圳市應急局做了報備,當晚連夜出發往英德開展救災工作。這已是石欣第49次指揮深圳公益救援隊參與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
每次逆行都可能面臨生與死的考驗。2010年,在云南大理蒼山的一次山地救援行動中,石欣在下撤過程中因為抓空差點掉下懸崖,“如果沒有伙伴幫助,可能今天就不會站在這了。”石欣將考驗化作前行動力,截至目前已累計從事志愿服務逾8900小時,積極普及推廣危險與災害應對知識,先后獲得“廣東省首批五星級義工”等榮譽。
林少榮:
不畏艱險 42載奉獻
“我們決定不了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控制生命的寬度。”林少榮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2022年2月,這位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沙頭角派出所三級高級警長因連續工作、突發心梗,倒在工作崗位上,因公犧牲,人生的齒輪永遠定格在了58歲。
42年的從軍從警生涯,林少榮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一絲不茍、默默無聞的耕耘與滴水穿石、潤物無聲的奉獻。他17歲報名參軍成為深圳公安消防戰士,在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選擇了義無反顧、迎難而上,先后參加滅火搶險戰斗等消防救援行動7000多次,勇救人民群眾160多人。
林少榮的口頭禪就是“讓我來、看我的、跟我上”。1993年8月5日,羅湖區清水河危險品倉庫發生大爆炸事故,深圳市消防局全員出動,上步消防中隊第一個出動搶險救援。時任上步消防中隊四分隊隊長的林少榮6天6夜沒回家,全力做好上步消防中隊后勤保障工作。上步消防中隊榮立集體一等功。
28年的“水火人生”,讓他患上了嚴重的職業病。特別是在“端溪酒店特大火災”中,由于當時條件限制,防護不充分,林少榮因吸入過多煙氣而入院治療。2003年,林少榮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后脫離生命危險。隨后,他謝絕組織照顧,出色完成了警隊賦予的各項急難險重任務。(記者 張妍 黃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