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上市公司以現金分紅形式回報投資者,已然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道亮麗風景。今年的年報披露季,上市公司中期分紅預案密集涌現,其中不乏大手筆分紅。比如,中國移動、中國平安和中國電信擬現金分紅總額均超過百億元。從以往集中于一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分紅,到如今年中就予以回報,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反哺投資者當成要事,分紅金額愈益慷慨,分紅節奏日趨常態。
慷慨分紅的背后,是硬實的業績作為支撐。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質量不斷提升,實現營業總收入3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24%,實現凈利潤3.25萬億元,同比增長3.19%。二季度業績增速更是普遍超出市場預期,充分體現出上市公司作為行業龍頭的強大競爭力和發展韌性。
慷慨分紅的背后,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有力引導。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建章立制,完善現金分紅指引,優化激勵機制,對長期不分紅公司進行監管約談等,這些舉措形成合力,促成2017年至2021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分紅總額連續5年超過萬億元,且累計超過6萬億元的可觀局面。
掏出本可以放進自己腰包的真金白銀,分享給其他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擺在上市公司面前的,是一道“取”與“舍”的難題。上市公司既需要從市場上獲取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也需要舍棄一定的賬面余額,與投資者共享成長紅利,從而獲得市場認可。如何在取舍之間取得平衡,形成良性循環,考驗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智慧和社會責任感。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A股市場“重融資、輕回報”備受投資者詬病,一些上市公司習慣對投資者予取予求,談及回報時卻一毛不拔,時至今日,依舊有一些“鐵公雞”在市場上存在。如此行為無疑是短視的?;貓笸顿Y者并非一道簡單的資產損益表中的“加減法”問題,其“減去”的是企業短期流動資金,“加上”的卻是投資者的信心,而投資者的信心是可以發揮出乘數效應的:正是這些信心成就了上市公司的融資、估值,助力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一往直前,撐起了資本市場的穩定成熟發展。
可以說,沒有投資者的信心,沒有投資者拿出資金支持,資本市場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尊重投資者、保護投資者、回報投資者是上市公司的必答題。這里的回報方式,既包括現金分紅,也包括以回購股份注銷來增厚股東權益等。上市公司應當根據自身狀況和發展階段優化回報結構,選擇最契合當下發展需要、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那一個,在取與舍、加與減中獲得雙贏。
“大河漲水小河滿”,回報投資者的關鍵,還在于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與分紅多少相比,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是“多個0前面最重要的1”。用好資本市場的良好機制,聚焦主業、深挖潛力,夯實業績和基本面,給投資者一個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是提高回報能力的第一要務。
今年以來,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A股市場一度出現非理性調整,預期與信心顯得更加珍貴。市場不相信口號,信心的培育是一場長跑,只有真正將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持續穩定的回報機制,才能讓信心在投資者心底生根發芽,支撐上市公司迎風蓄力,成功穿越每一個經濟周期。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