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博
中國2022年物價數據12日揭曉。去年全年,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大幅低于美國8%左右、歐元區8%以上、英國9%左右等發達經濟體漲幅,也明顯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7%—10%(1—11月份)的漲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的話說,“國際脹、國內穩,對比十分鮮明。”
去年是全球通脹高企的一年,中國為什么能保持物價平穩運行?2023年,我們需要擔心物價上漲嗎?
這些努力,幫你在2022年省錢
穩物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在保供穩價方面的努力,在一些與大家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體現得最為清晰。關乎“米袋子”“菜籃子”的重要民生商品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國家發改委圍繞糧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推動各地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預期引導、區域協作、儲備調節、產銷銜接等方案預案,指導各地圍繞產供儲銷全鏈條加強保供穩價等。
在此背景下,2022年全年,中國CPI中的食品價格指數上漲2.8%,明顯低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10%左右的漲幅。國內外糧價漲幅對比更加明顯,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月度同比漲幅最高達到74%和36%,而中國小麥、玉米價格走勢較為平緩,成品糧零售價格更為穩定,全年36個大中城市大米零售價比上年下降1%,面粉零售價比上年上升3%。
能源價格是一段時間以來全球通脹高企的主要推手之一。2022年,國際能源供需形勢復雜嚴峻、價格大幅上漲,多個國家遭遇能源危機;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國際沖擊疊加極端天氣頻發,能源保供穩價面臨較大風險挑戰。
官方在持續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基礎上,創新機制、穩定預期、加強監管“三箭齊發”,以煤炭為錨著力保持能源價格總體穩定。2022年1—11月,美國、歐元區CPI中能源價格同比分別上漲約27%和38%,而中國CPI中居民水電燃料價格僅上漲約3%,汽柴油價格漲幅也明顯低于美歐。
2022年中國物價運行總體保持平穩,但對于一部分困難民眾而言,物價的些許“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影響基本生活。為此,官方推出的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范圍不斷擴大、啟動條件持續優化、補貼標準穩步提高、發放時效不斷提升、資金保障更加有力。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各地累計發放物價補貼約375億元,惠及困難民眾7.3億人次;其中2022年發放物價補貼約65億元,惠及困難民眾約2億人次,對緩解物價上漲影響、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3年,需要擔心漲價嗎?
展望2023年,物價還能繼續穩下去嗎?多位專家預計,中國CPI將繼續保持溫和水平。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給出的理由之一是食品價格大體穩定。豬肉供給整體有保障,預計價格漲幅有限。近年來中國糧食連續豐收,農業生產持續保持穩定,除鮮菜受天氣影響外,整體食品難有較大的價格起伏。
與此同時,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減小。2023年全球通脹中樞大概率較2022年下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3年全球CPI將由2022年的9.3%明顯下降至4.7%,中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明顯下降。
溫彬還提到,2022年四季度由于外部通脹壓力減輕和疫情反復影響,中國CPI出現明顯走低,使得2023年CPI面臨的翹尾因素降低,有利于全年同比增速保持較低水平。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在需求端帶動下,未來中國通脹水平回升可能性較大,CPI增長中樞相比2022年將有所抬升,但通脹并不構成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重要主線和調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
龐溟預計,今年全年通脹形勢依然溫和可控,出現持續快速通脹升溫概率并不高。在經濟逐步回歸相對正常的供需平衡和合理潛在增長區間、貨幣政策仍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和回穩向上勢頭為主要任務的背景下,不必過度強調未超過政策目標的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壓制作用。
對于2023年穩物價工作,官方亦信心十足。萬勁松強調,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中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糧食生產連續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