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林員扎根華南之巔 日夜守護漓江源
(資料圖片)
王華生
敬業(yè)奉獻
男,漢族,1965年8月出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庵堂坪管理站的站長。17000多公頃的廣袤山林間,王華生用腳丈量著每一寸土地,他們是漓江源頭生態(tài)保護的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20年如一日的巡護 只為這片綠水青山 “前面的那片沼澤濕地就是漓江源了,現在是枯水期,水位不高。”在貓兒山巡護了20年,對于保護區(qū)內哪片林子的樹長得高,哪塊洼地的草長得密,王華生了如指掌。現在,他正和隊員們一起前往漓江源頭開展巡護工作。 王華生是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庵堂坪管理站的站長,在保護區(qū)里,共有12個管理站,每個站點有3名巡護員駐守。浩瀚的林海,生態(tài)保護、森林防火、反盜獵、反盜伐……與貓兒山的動植物有關的,都在巡護員的工作范疇內。 “如果到了雨季,水位便會漫上來,地下泉眼向外冒水,山上的雨水也跟著向下傾瀉,形成十分湍急的水流,這個時候巡護可要十分小心。”王華生說。 四季輪回 巡護員的腳步從未停止 一路美景的背后,實則是高危險高強度的巡護工作。 春季萬物復蘇,除了要防范蚊蟲的叮咬,更要小心出沒的毒蛇,在每個巡護員的背包里,蛇藥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項。夏天雨季,汛期到來,許多平時常走的巡護線路被大水淹沒,通行時尤其要注意安全,一不小心便會被水流沖走。秋天天氣干燥,是森林火災的高發(fā)期,除了要加大對重點區(qū)域的巡護力度,他們還要走進山腳的村莊,向當地村民宣傳防火事項。到了冬天,道路結冰,交通中斷,凜冽的寒風在森林中肆意穿梭,寒冷如影隨形,但巡護員在林海穿行的腳步從未停止。 巡山回來一定要報平安,這是巡護員們爛熟于心的規(guī)定。“每天早上出發(fā)巡山前,我們要在群里報備巡護的路線。巡山回來后,也要在群里報平安。”王華生說,“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考慮,如果沒有及時報平安,我們就會立刻去他的巡護路線上進行搜救。” 巡護路上的“孤勇者” 對家人缺少陪伴滿懷愧疚 孤獨是巡護員們最大的敵人。“要不就聽聽鳥叫,看看樹木的長勢,實在憋得慌,就給家人打打電話。”王華生說:“我算是幸福的了,我的妻子就住在山腳下的村子里,經常可以來看看我,其他的巡護隊員就更加難以和家人團聚了。” 越是節(jié)假日,保護區(qū)就越忙,巡護員們就越不能休息,春節(jié)更是如此。“因為每個站點都需要有人值守,你請了假回家過年,別人就不能回去了。”王華生說:“所以就只能互相體諒下,一個隊員過了除夕趕快回來,讓另一個隊員能回去趕上大年初一。” 時光荏苒,王華生幾十年如一日,穿行在貓兒山的深山老林里,用堅守和執(zhí)著譜寫人類保護大自然的詩篇。他說,保護這片綠水青山,是無悔的選擇。
山村教師奉獻瑤鄉(xiāng)教育40載 默默耕耘育桃李
趙洪
敬業(yè)奉獻
男,瑤族,1963年4月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靈川縣蘭田瑤族鄉(xiāng)南坳村深潭教學點教師。在靈川縣蘭田瑤族鄉(xiāng)的大山里,瑤族老師趙洪從教40年,把人生最好的時光獻給了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為山里的孩子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堅守 只因大山的孩子們
趙洪在蘭田瑤族鄉(xiāng)從教40年,先后到過9所學校和教學點任教,足跡遍及瑤鄉(xiāng)山山嶺嶺。
趙洪帶著一、二年級5名學生在這個教學點進行教學工作,由于環(huán)境艱苦,條件限制,教學點采用的是同在一間教室錯開教學的復式辦學方式,趙洪便成為一位“全科”教師。“這5個學生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都有,主要課程是語文和數學,偶爾我也會教一些音樂。”趙洪說,他2008年開始到這里工作,至今已有14個年頭了。學生雖然少,但二級復式教學工作量大,趙洪總是提前備好當天所有要上的課。“作為一名教師,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心中就有一份責任。”趙洪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對于講課也很有自己的心得。他講課并不完全依照教案,而是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一個教師,幾個學生,門前層層梯田,周圍一片鳥叫蛙鳴。每天下午5點多鐘放學,家長們都還在山上干活,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問題。趙洪老師要挨個給家長打電話,或者等他們來接,或者親自送孩子回家。
堅守 只因摯愛教育事業(yè)
趙洪的教師生涯從1982年開始,最初,他還是一名代課老師,工資一個月40多元,勉強維持生活開支,他常常放下教鞭便拿起鋤頭。1999年,他轉為公辦教師后,生活才稍許起色。
深潭教學點離趙洪位于南坳村黃皮江屯的家有20多公里山路。在2018年以前,趙洪每周往返都是走路。“從家里走過來大概需要4個小時,每次從家里出發(fā)都需要準備一周的伙食。無論是春夏秋冬、刮風下雨,我都必須要準時來到這里。”趙洪說,第一次來這個教學點的時候,他背了一個電飯鍋來,卻在半路摔了一跤,當時心情非常差,差點哭了出來,不過想到山區(qū)里的小孩需要老師,便咬著牙繼續(xù)前行。直到2018年,一雙兒女都長大成人,家庭負擔減輕,他才買了一輛摩托車,用于往返學校和家里。即便騎摩托車,從家里到學校也要一個半小時左右。
作為老師,趙洪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學生日后都能有出息。他說:“我一輩子待在山區(qū)里教學,可能沒有多大能力,只能做好本職工作,希望幫孩子們從小打好基礎,長大以后都有出息,將來能夠把山區(qū)建設得越來越好。”
明年5月,趙洪就要退休了。“我很喜歡這里的學生,給孩子們上課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我的責任。”趙洪說,“我希望以后有更優(yōu)秀的老師來這里繼續(xù)教孩子們學習。如果暫時沒有新的老師,只要我身體條件允許,也會繼續(xù)留在這里教他們。”
中國文明網推出
2022年第四季度
“中國好人榜”候選人點贊評議,
王華生、趙洪成為廣西候選人,
在此,
小編呼吁每一位市民
為他們點贊!
點贊方式
方式1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點贊鏈接
選擇“省份”。
找到“廣西”,就可以看到王華生、趙洪,點擊“加入”為王華生、趙洪點贊。
方式2
進入公眾號
文明桂林
消息對話框,點擊“點贊好人”
選擇“省份”。
找到“廣西”,就可以看到王華生、趙洪,點擊“加入”為王華生、趙洪點贊。
大家動動手指,
為他們點贊吧!
來源|桂林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