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了”后
你以為病毒帶來的
只是發熱、咳嗽、肺炎、病毒性心肌炎?
(相關資料圖)
其實還可能造成眼睛和耳朵相關的疾病
“陽了”8天就診發現右眼幾近失明
這種病變年輕人更易“中招”
近日記者采訪了武漢艾格眼科醫院眼底病科專家張祺和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同濟天佑醫院)眼科胡維琨主任。專家提醒大家,警惕由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罕見眼底疾病“急性黃斑神經視網膜病變”和結膜炎。
“這個病很罕見,我在眼科臨床一線快20年了,也只見過1例,是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最近疫情放開后,我的門診,半個月不到,就遇到了5例。”張祺表示。其中一位黃女士“陽了”8天以后來艾格眼科就診時,右眼視力僅剩0.08(幾近失明),左眼0.3,內心非常恐慌。張祺結合黃女士的oct、血流oct等眼底檢查報告,發病癥狀,病毒感染后的發熱史等,確診黃女士患的是急性黃斑神經視網膜病變。
“急性黃斑神經視網膜病變臨床較為罕見,其眼底病變不明顯,為該病的診斷造成難度,容易造成漏診或與視神經疾病混淆,這個病,早期正確診斷是關鍵,藥物治療為主,個體化對癥治療,還是有很大希望挽救患者的視力。經過對癥治療,這5個患者都在慢慢好轉,4周左右有望提高視力。張祺提醒,年輕人更易“中招”,要警惕罕見眼底疾病急性黃斑神經視網膜病變。
醫生提醒:
感染后,閉上眼睛多休息
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呼吸系統,但因為病毒影響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受體在視網膜和神經組織都有分布,因此在少數情況下,也會攻擊視網膜神經系統。所以,一旦感染,閉上眼睛多休息,千萬不要過度用眼(熬夜刷劇,玩游戲)。心肌炎的常見誘因是多度勞累,急性黃斑神經視網膜病變很可能也是。
“陽了”以后發現視力下降,要盡快到眼科就診,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扛過了發燒,轉陰之后,還得注意給身體一個緩沖時間,平穩度過身體的虛弱期。這個時候讓眼睛好好休息,適度躺平,才能做好自己眼健康第一負責人。
新冠感染后出現眼部癥狀
警惕結膜炎的發生
50歲的劉先生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發燒癥狀,發燒過后眼睛一直酸痛、充血,五天之后癥狀沒有消失便來醫院眼科就診,天佑醫院眼科接診后,對病人進行了檢查,首先排除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考慮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結膜炎,就給予了病人抗病毒的眼藥水和凝膠進行處理,開藥后患者自己在家里觀察,大概一周以后來醫院復查,劉先生覺得新冠癥狀消失,結膜充血和眼部的癥狀也有所緩解。
胡維琨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新冠病毒通過欺騙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 (ACE-2)的受體細胞,從而病毒進入人體,也能存在眼部,其中眼部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結膜炎,主要癥狀包括結膜充血、眼分泌物增多、眼部瘙癢、眼睛酸痛、畏光、視力模糊等。
醫生提醒
正常人群中出現眼部癥狀比例高達40% ,因此出現眼部癥狀并不一定意味著一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現眼部癥狀不要驚慌,除了感染新冠,可能還有其他潛在原因,如其他病毒、細菌、過敏和化學物質引起。
如果出現了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鼻塞、流涕、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癥狀,要考慮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最好到醫院確診,如果是新冠病毒導致的結膜炎,可以選用抗病毒滴眼液如更昔洛韋眼水或凝膠,人工淚液如玻璃酸鈉眼水等治療1-2周,絕大多數患者完全治愈,如果眼分泌物增多需要擦拭干凈再使用上述藥物,睡前加用抗生素眼膏如紅霉素眼膏。
最后,提醒大家要多吃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及適量攝入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勤洗手,沒有洗手時盡量不要用手揉眼等,預防新冠病毒引起的結膜炎。
眼科醫生建議,出現下列情況,請及時到眼科就診:
1.突然出現明顯視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擋、視野缺損;
2.突發眼紅、眼脹痛、異物感;
3.各類眼外傷、眼內進異物等;
4.眼紅伴分泌物多,伴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者需要警惕首發表現為結膜炎的病毒感染,需先至發熱門診就診。
“耳朵嗡嗡作響,像裝了臺空調外機!”
陽后出現耳鳴,什么情況?
“陽”了后,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接觸病毒濃度的不同,因此相應癥狀也存在一定差異,除了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常見癥狀,有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出現了聽力方面相關的癥狀。
網絡上關于“部分新冠患者感染后出現聽力下降”的話題一出,引起熱議。不少網友紛紛在評論區表示:自己“陽”了之后也出現了耳鳴、聽力下降的癥狀,“耳朵嗡嗡作響,仿佛裝了一臺空調外機”,還有一部分網友,有耳痛、耳悶的情況。
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也接診了一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產生耳部不適癥狀的患者。
為什么“陽”后會出現耳鳴等癥狀?
耳鼻喉科主任王艷解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耳鳴等癥狀的發生主要考慮為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病毒本身對中耳腔或內耳部分產生刺激,誘發中耳炎導致耳鳴甚至聽力下降,這是目前臨床上最多見的。
二是感染后出現的鼻塞、流鼻涕癥狀,可能會引起連接耳朵和鼻子的咽鼓管水腫、充血,導致咽鼓管功能異常,或致病菌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從而引發中耳炎。
而不當的擤鼻涕方法是引發中耳炎的“危險動作”之一,正確的方法是:不能用力過猛,先按壓單側鼻翼,由另一側將鼻涕向外擤出,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再擤另外一側鼻孔,雙側鼻腔單獨清理;或者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
三是聽神經直接被病毒刺激后受損,進而發生神經性耳鳴。
重視聽力健康,不要忽視耳朵發出的“求救信號”
其實耳鳴不是病因,絕大多數的耳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人們應該好好檢查自身的健康狀況,找出引起耳鳴的真正原因。
王艷說,耳朵局部會引起耳鳴的疾病包括外耳道炎癥、耳屎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炎、中耳腫瘤、鼻腔炎癥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和聽瘤,其中以中耳炎最為常見。此外,貧血、糖尿病、高血壓、吸煙、酗酒、藥物毒性、身處噪音環境工作、長期戴耳機、長期熬夜、長期處于緊張和壓力狀態、睡眠障礙、偏頭痛等均可能是病因或誘因。
因此,王艷提醒,“陽”了之后,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了耳悶、耳鳴、耳痛、耳朵感覺麻木、耳朵流膿或聽力下降等癥狀,千萬不要單純地以為這只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并發癥,而需要及時到耳鼻喉門診就診評估病情程度,后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引起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新冠康復期13個要點請收藏!
來源 | 綜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人民日報、新晚報、湖北發布、科普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