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鍋內(nèi)的粉角與芋頭糕。
盧老板正在包制粉角。
(資料圖)
賀洲粉角油茶店面。
門店地址(地圖軟件截圖)
在與我市交界的賀州,流行著一種叫做“粉角”的美食,它的外表看起來和腸粉類似,形狀卻搖身一變,成了三角形,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見到它,都會不禁發(fā)問:這到底是粉,還是餃子?在七星區(qū)六獅路的菜市旁,就開有這樣一家粉角店,開業(yè)雖然只有短短四個月時間,但已經(jīng)擁有不少回頭客。
★推薦理由 記憶中的賀州味道
我以前在賀州工作,那時候回家經(jīng)常會給家人朋友們帶粉角,大家也都特別愛吃。回桂林有兩年了,粉角吃得也少了。沒想到現(xiàn)在桂林也能吃到賀州特色的粉角,只要到了周末,我就會帶著朋友來這家店喝油茶吃粉角,每一口都是記憶中的賀州味道。
——家住清風(fēng)小區(qū)的市民蕭女士
★記者探店 大市場旁的小粉角
近日,記者根據(jù)蕭女士的推薦來到七星區(qū)六獅路菜市旁的賀洲粉角油茶店。由于在市場旁,門口道路擁堵,人流量大,這家裝修質(zhì)樸、不到20平米的小店,稍不留神就會錯過。
老板盧芳芳告訴記者,店鋪從早上7:30開始營業(yè),直到下午4:00打烊。除了有粉角,還供應(yīng)鐘山油茶、芋頭糕、油冒糍等賀州特色小吃,價格基本都在一到兩元,每天清晨,來上一碗油茶配上兩份點心,不到五元就能吃飽喝足。
“粉角,是以米粉作皮,像餃子一樣把餡料包卷,所以取名粉角,粉角發(fā)源于廣東,卻在賀州被發(fā)揚光大。在賀州,許多人也把它叫三角餃或是三角包。粉角的餡料是不固定的,大多數(shù)都是根據(jù)時令蔬菜來制作。像涼薯、豆角、蘿卜等都可以入餡,粉角吃起來鮮香可口,同時易于消化。”盧芳芳告訴記者。
當(dāng)天,記者品嘗了一碗油茶,兩份點心。眼看著老板熟練地從蒸鍋中取出粉角及芋頭糕,再將秘制鹵水、蒜蓉辣椒醬淋至點心上,就完成了出品的全過程。
剛拿到手的粉角晶瑩剔透,色澤十分誘人,當(dāng)天粉角的餡料由蓮藕、豬肉、腐竹、木耳、蘿卜混合而成。一口咬下去,粉皮厚度剛好,Q彈可口,各種蔬菜搭配著豐富的肉末,配上秘制鹵汁和辣水,口感十分有層次感。
除了粉角,芋頭糕同樣好味,它由米漿和香芋制作而成,再往膏體上撒上一層香蔥及花生碎提香,綿軟的膏體配上粉糯的香芋,滿口都是新鮮食材原本的味道,鮮味飄逸在口中。
小店的油茶兩元一碗,是地道的鐘山口味,不同于桂林油茶的是,這家店只放茶葉同姜蒜進行捶打,辛辣味及茶味都較為濃郁,配上點心吃下肚十分溫暖。
★小店故事 把賀州最經(jīng)典的味道帶給桂林人
今年35歲的老板盧芳芳來自賀州鐘山,在四個月前,她還是疊彩區(qū)一家幼兒園的幼師。“由于幼師薪資太低,加上操心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于是我便在今年暑假的時候辭職了。”盧芳芳說,離開幼兒園之后,自己還有兩個小孩需要供養(yǎng),于是她決定自己開一家飲食店,“粉角是我們賀州人從小吃到大的一種美食,之前考察了一下,桂林這邊基本沒發(fā)現(xiàn)有賣,于是我就在家人的支持下,開了這家粉角油茶店”。
一開始,粉角皮的制作令她犯了難。“桂林的市場里基本沒有這種大張、厚薄合適的粉皮賣,開業(yè)前,我們通過聯(lián)系米粉廠,定制粉皮,但是很多廠家做出來的我們都不滿意,不是太厚就是沒有嚼勁,導(dǎo)致很多粉皮浪費了,同時自己又沒有什么本錢,自己買機器做粉皮投資又太大,中途一度想放棄。”盧芳芳說,“后來我們不斷地尋找,不斷地提意見改良,才定制到這一款相對跟賀州本地口感相近的粉皮。”
店鋪九月份開業(yè)以后,由于每天早晨4點多就起床,盧芳芳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堪重負,再加上鋪面生意并不好,起初每天制作150個粉角都難以賣出,也僅僅只有一些街坊前來購買品嘗,這令她又一次思考了自己能否堅持下去。
盧芳芳多番考慮后,決定再多堅持一段時間,不讓自己后悔。一段時間過后,之前幼兒園的家長通過朋友圈了解到盧老師創(chuàng)業(yè)后,也紛紛過來幫襯,就這樣一個傳一個,店鋪名氣就此打開。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桂林人以及賀州老鄉(xiāng)都會專程找上門品嘗,每天500個粉角都不夠賣。
看到自己做的粉角受到歡迎,盧芳芳感到十分有成就感。“粉角靠的就是食材的新鮮,因為我這個店就在市場邊上,采購什么的也都方便,加上我的房租不貴,用料我也會多放一點,為的只是街坊們吃得開心。”盧芳芳說,“接下來,我還會考慮增加更多的賀州傳統(tǒng)美食,把賀州最經(jīng)典的味道帶給桂林人”。
記者劉琪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