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桂六塘舞蝦龍、龍勝平等鬧春牛、永福彩調歌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節去這些地方
尋年味拾年俗
春節越來越近,為了能讓市民和游客在春節期間享受到濃濃的年味,各縣(市、區)在春節期間將舉辦形式多樣、內容精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讓大家在新春佳節里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興安高尚:
舞獅送福
在桂林,不少地方在過年時會進行舞獅的活動,大獅子歡騰跳躍,輾轉騰挪,為節日平添了許多喜慶和熱鬧。
1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一),興安縣高尚鎮將舉行舞獅送祝福活動。記者了解到,高尚鎮舞獅文化歷史悠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高尚鎮舞獅文化最繁榮的時候,當時在江東、待漏、廟腳、西河等村共有十幾支舞獅隊伍,每逢過年,舞獅隊伍都會到鎮區拜年,十分熱鬧。如今,高尚鎮的舞獅隊伍主要以“南獅”為主,在22日的表演中,舞獅將有單人舞、雙人舞,還會有人扮猴子、扮笑羅漢、耍武術。
除了興安縣高尚鎮,1月22日,恭城也將在恭城文武廣場進行龍獅表演;永福縣1月22日在縣委、縣政府大院進行龍獅表演,1月23日在福壽廣場演出;1月24日至27日,龍勝縣城也將進行舞龍舞獅表演,喜歡熱鬧的市民可以去沾沾喜氣。
臨桂六塘:
舞蝦龍
舞龍舞獅大家都見過,可你聽說過舞蝦龍嗎?記者從臨桂區了解到,1月22日早上10點,臨桂六塘鎮就有一場舞蝦龍的表演。
舞蝦龍與當地的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在六塘羊明街觀音山附近一處深潭里,有一只大蝦經常顯靈為老百姓做好事。在一個狂風暴雨的晚上,大蝦化身成龍,騰空而去。羊明街居民為了紀念造福百姓的大蝦龍,用平安竹制作長近30米的“大蝦”。此后,舞蝦龍逐漸與過年及當地的重大節日聯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成了六塘鎮的民間習俗。
在臨桂文化部門和六塘鎮黨委政府的努力下,這曾一度瀕臨失傳的民俗重現風采,當地邀請民間巧匠重拾制作工藝,重新編排動作。如今的“蝦龍”制作由師傅細細觀察蝦的形態動作,大膽創新改進,使“蝦龍”更雄壯威武,除蝦須、螯、身、尾可動之外,蝦眼、嘴也能動,活靈活現。
永福縣城:
彩調配煙花
永福是彩調之鄉,彩調在永福已有400余年傳承歷史,不少當地人都能哼上幾句。
1月23日到27日,在永福縣城的福壽廣場,將上演“鳳山之春”彩調展演,永福縣非遺中心、縣內各彩調隊伍、永福縣老年大學將帶來《特色雞特色蛋》《張胡子醉酒》《胡老大嫁女》《龍鳳奇緣》《巧點鴛鴦》等經典彩調劇目,向大家展示彩調的魅力。
永福縣在春節期間還會有兩場煙花秀,第一場在1月22日晚上8點,地點在縣城福壽廣場,焰火將持續近20分鐘;第二場則是1月28日晚8點,地點在永福新劇院,包括煙花秀和無人機表演,將持續近40分鐘。
“今年我們準備了兩場絢麗的煙花秀表演。”永福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營造“生態和諧永福、中國長壽之鄉”的濃厚氛圍,該縣推出一系列迎新春活動,除了彩調展演和煙花秀,還有網絡電視歌手大賽、送春聯、書畫展、青春交友聯誼活動、鄉村“春晚”、氣排球賽、太極劍比賽等20余種文化體育活動。
龍勝平等:
侗寨鬧春牛
1月31日,龍勝平等鎮平等村將舉行侗文化節活動,屆時,身著盛裝的侗族同胞將匯集在鼓樓前,開展民俗巡游、鬧春牛、舞草龍草獅、蘆笙踩堂、琵琶歌舞和百家宴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動,載歌載舞鬧新春。
其中,鬧春牛是當地的傳統習俗,“春牛”并非真牛,而是由各家各戶自己制作而成。一般來說,牛頭和牛尾由竹篾和彩布編制而成,牛身則用禾稈草編制連接而成,鬧春牛主要模擬侗族同胞在春耕春種中勞作的景象,當地侗族同胞通過拜“春牛”的形式,祈求今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在龍勝,草龍草獅制作技藝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悉,一只草龍需要用上百斤的干草加上竹、藤等制成,龍鱗、龍須、龍角、龍鼻、龍嘴栩栩如生。在侗文化節當天,村民們會帶來草龍草獅表演。
這些地方
也會很熱鬧
我市各縣(市、區)的特色年俗節慶活動和文藝文化活動還有很多,春節期間年味濃濃。
春節期間,象山區二塘鄉會帶來群眾彩調歌舞業余文藝隊慶新春演出;1月23日到27日興安縣一連多場迎新春專場文藝演出在古戲臺輪番上演;2月3日、4日,荔浦市元宵曲藝大賽在濱江南岸濱江公園舞臺進行……
除了文藝演出,還有不少參與性強的活動等著大家。1月27日在資源縣城中花園廣場會舉行新春大型游園活動,秀峰區秀峰街道解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2月1日、3日會有兔子湯圓制作、花燈制作活動,2月1日至3日在荔浦市體育館有荔浦米餅制作、“福兔”燈籠紙扎活動、“兔精靈”團扇制作等非遺文化展示。
記者譚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