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中小學開學已經一周 孩子們學習狀態各異
(資料圖)
“開學考”后如何調整
專家來支招
告別超長寒假后,桂林中小學完成了第一周的教學。孩子們都在調整狀態適應學校生活,目前,部分學校已經完成了上學期“留下”的期末考試。其實,對家長和老師們來說,開學第一周也是一種考試。那么,大家的“開學考”成績如何,又該怎樣調整盡快進入新學期的狀態?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部分低年級學生還在適應
李語欣是七星區一所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開學一周來,她每天早上都是起床“困難戶”。“我好困,還想再睡會兒。”每天早上,她都睡眼惺忪地跟爸爸嘟囔。
李先生介紹,女兒在超長假期里,習慣了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睡前看動畫片、玩手機。開學后,盡管家長一直督促女兒早點休息,但因各種事務繁忙,沒有及時做好銜接過渡,她依然在“假期態”。
“每天早上叫她起床都要冒火。不愿意起床,更不愿意自己穿衣服,天天上學都是遲到的。結果是挨一頓罵之后,哭哭啼啼地去上學,狀態非常差。”李先生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本學期開學后,不少低年級的學生和李語欣一樣,對假期“念念不忘”,對新學期的生活還不適應。有的學生由于長時間放假,開學后對老師和同學都感到很陌生。部分幼兒園的孩子表現更加明顯,比如分離焦慮、上學哭鬧等。
●專家支招:
積極調整作息 多關心孩子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張老師表示,低年級學生對家庭依賴性較強,尤其需要父母的引導。如果學生開學后依然不能迅速進入狀態,家長們要高度重視,及時調整孩子的作息。低年級學生應每天晚上8點半自覺準備好第二天要帶去學校的衣物,要上交的作業等,晚上9點自覺上床睡覺。早上6點半后要起床,自己穿好衣服,做好上學準備。
張老師介紹,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較差,需要家長耐心引導。放學后,要教育孩子盡量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少接觸電子產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周末時,可適當看些電視放松心情。
針對低年級學生可能會對同學和老師感到陌生的問題,張老師說,學校可適當調整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要求,增加課堂互動,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更快適應學習環境。
張老師認為,作為家長,更加要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感受,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及時打開孩子的心結。“有的孩子非常敏感,上學期玩得好的同學,這個學期不跟他玩了,他就會郁悶,自己生悶氣。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及時關注和疏導,就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部分孩子上學注意力不太集中
今年上初二的陳小雨在臨桂一家民辦學校就讀。開學后,小雨上課經常走神,甚至有點厭學。看到小雨的情緒比較焦躁,跟同學的交流比較少,老師便對小雨的媽媽進行了電話家訪,了解孩子的假期情況。小雨的媽媽介紹,小雨去年“陽”過之后,整個人容易疲倦,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加上上一次假期比較長,小雨似乎完全忘記了學習。
“每天晚上追劇、玩手機,作息混亂,整個人就很焦躁。”小雨的媽媽說。記者了解到,上學期受疫情影響,一些學生身心俱疲,假期里學習也落下了不少。本學期開學之后,不少孩子還處于“假期節奏”,上學容易分心,注意力難以集中。
●專家支招:
老師授課輕松為主 減輕學生壓力
市豪文學校中學部副校長曹勇表示,面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及時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假期的狀態,及時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作為家長,也可以主動聯系老師,家校結合,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曹勇介紹,開學后,學校給學生營造“家的溫暖”顯得特別重要。因此,不少學校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歡迎儀式,讓孩子在新學期可以放松心情。剛開學這段時間,提倡老師以輕松活潑的課程互動為主,盡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給孩子們輕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們心態放松之后,更容易提高注意力,學習效果更佳。如果孩子狀態極差,家長也要以鼓勵為主,多溝通引導,讓孩子知道盡快收心就能搶占領先的賽道。
“開學考”考砸了 心里好擔憂
開學第一周,我市不少中小學校已經完成了上學期“留下”的期末考試。這場“開學考”讓不少家長和學生焦慮。考完之后的學生表示,自己考砸了,非常難過。一些還沒參加考試的學生表示,很多知識點都忘了,心里有些擔憂。
今年高一的陳宇就是其中一位。陳宇在一所民辦高中就讀。陳宇表示,上學期期末,線上課程較多,有時候家里信號不好,有些知識點就沒跟上。加上超長假期,開學后還沒有找到好的學習狀態。碰巧這個學期陳宇的好朋友轉學了,陳宇心情更加不好了,感覺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開學考試結束后,陳宇情緒達到了低谷,在心理老師的幫助下才漸漸找到了方向。
●專家支招:
不用過分焦慮 分階段實現小目標
市第十二中學副校長譚紅表示,今年的開學考讓很多學生和老師感到焦慮。學生們擔心自己考砸,壓力大。老師們擔心自己的班級成績不理想。本次開學考試其實也是“收心考試”,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發現自己的不足,盡快收心,高效投入學習。
譚紅建議,學生和家長不必對開學考試過度焦慮。很多學校會在新學期復習上學期的內容,鞏固之后再進入新課的學習。老師會幫助學生們設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分階段完成預期小目標,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譚紅提醒,家長們可適當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還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運動,這不僅能提升孩子的抵抗力,也能改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
記者韋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