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平價粉 羨煞外地人
相比10元上下的螺螄粉老友粉等 桂林米粉何以一直維持在5元左右?
老話說“正月里都是年”,但是,只在春節假期賣了幾天“過年價”的桂林米粉,早早就恢復了平常的價格。二兩米粉,四五元錢,當“過早”十分愜意,午餐晚餐也能對付過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比螺螄粉、老友粉、牛肉粉、拉面等動輒10元上下的價格,桂林米粉的售價可謂更加平易近人,不僅讓本地人長期享受實惠,更讓游客和外地網友羨慕不已。
●只花四五元 就能“充個電”
“老板,二兩米粉,鍋燒牛肉。”每天早晨,不少桂林人都會在上班、上學的途中,走進一家米粉店,掃一個碼,說一句話,吃一碗粉,為自己整整一個上午的學習工作“充電”。
這兩年,市區二兩桂林米粉的價格基本維持在5元、5.5元,有些店甚至只賣4元。
前幾天的早晨,記者來到建干路北段,這里的兩家米粉店——茗軒米粉和阿秀米粉,二兩米粉的售價就是4元。早上8點,兩家店內都排起了隊,不大的店鋪很快就顯得擁擠了,掃碼付款聲此起彼伏。
“4元二兩很實惠,味道不錯!”家住御園小區的熊女士說,之前她住在東城路附近一小區,周邊二兩米粉的售價也只是5元。
對于裝修工人來說,二兩米粉能提供的能量或許稍微有點缺,但這段時間,在御園小區幫人裝修的王師傅和工友們每天早上也都會來這兩家店吃米粉,“二兩不夠飽,但5元可以加個鹵蛋,一樣實惠。”王師傅說。
記者了解到,這兩家米粉店都是早上7點到9點最忙,占一天銷量的七八成。茗軒米粉的彭老板說,該店面積有55平方米,每月租金加上物業費要3000多元,現在一天最多時可以賣超過300碗。”阿秀米粉的蘇老板稱,他的店面有30多平方米,每月租金加物業費要1900多元,平時都是他和妻子在操持,每天要忙10個小時,現在每天能賣260多碗。
●與同類小吃相比 桂林米粉真實惠
桂林米粉的美味早已名聲在外,雪白的米粉、青綠的蔥花、金黃的黃豆、醇香的牛肉、酥脆的鍋燒……光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在眼下各種網絡評選的地方小吃排行榜中,常常能看到桂林米粉的身影。而除了美味之外,對比區內外其他粉類、面類的小吃,桂林米粉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平價、實惠。
這兩天,記者走訪市區文化宮、樂群路等小吃比較多的地方了解到,目前螺螄粉在桂林的“起步價”大多在8元以上,如樂群路附近兩家螺螄粉店的二兩原味螺螄粉都賣8元,而文化宮里一家店的二兩原味螺螄粉則標價10元。另一方面,店家銷售螺螄粉的同時,銷售的配菜也很多,如腐竹、青菜、炸蛋、肉皮、鴨爪、螺肉、豬腳等,價格從2元到15元不等。去吃螺螄粉,這樣那樣的配菜加起來,售價很容易達到十幾二十元。
賈女士在桂林上大學,畢業后在南寧工作。她告訴記者,現在南寧已經沒有低于10元的老友粉了,要是再加點豬雜、牛肉、青菜等配菜,20元一碗也正常。對于桂林米粉售價多年維持在5元這件事,賈女士直呼“桂林人太幸福”。
杜女士是在武漢工作的桂林人,她表示,目前武漢當地一碗熱干面價格基本在五六元,但成本比桂林米粉要低。
桂林美食協會會長黃海平時經常去探尋好吃的米粉店,說起好吃的桂林米粉更是如數家珍。黃海表示,桂林米粉作為桂林地方美食的代表,與廣西區內的螺螄粉、老友粉,以及西安肉夾饃、武漢熱干面等外地美食對比各有特色,但要論性價比,有肉又美味的桂林米粉確實是最高的。
●桂林米粉為何便宜?
“目前市區有米粉店近3000家,每天總共能賣出100多萬碗。”桂林米粉行業協會會長覃輝躍對記者說,桂林米粉消費的主要群體是本地居民,占銷量的90%,與此同時,游客來到桂林,桂林米粉也是必須要品嘗一下的。
在桂林,米粉店遍布街頭巷尾,為桂林人提供了最實惠的餐飲選擇。幾位米粉店經營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開米粉店主要是靠早上銷售,賺的是辛苦錢且競爭很激烈,但如果采取薄利多銷的經營手段,店面一般都能生存下去。
覃輝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一碗二兩鹵菜粉的成本,包括米粉加肉和配菜是3元多,老板還要承擔房租、人工、水電氣雜費等成本,應該說,一碗米粉賣5元左右,利潤還是偏低的。”覃輝躍坦言,近幾年桂林米粉價格相對穩定,沒有上漲,主要是因為米粉店之間競爭激烈。米粉店主要客群是周邊居民,他們對價格又很敏感,而很多店相隔不遠,有些還緊鄰著,多數人會被臨近的低價米粉吸引去。
“對于米粉店來說,薄利銷售可以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低價心理,同時符合消費者的購買力,促進銷售增加。另一方面,雖然單個產品利潤微薄,但因銷量增大,利潤總額也可以增加。”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賢成毅表示,開店賣米粉是比較辛苦的生意,桂林米粉店眾多、競爭激烈,成本透明度高,但每天的消費群體龐大,如何能把店鋪租金、食材費用、人工和水電氣等成本消化掉,采用薄利多銷的模式保證盈利,這符合一定的經濟學原理,而有一些米粉店是夫妻店,用工成本更加可控。
賢成毅建議,一家米粉店能長久開下去,價格固然重要,但質量和口味才是關鍵,良好的口碑會持續吸引來更多消費者。
黃海也認為,推進米粉行業及相關產業的持續良好發展,不能一味低價競爭。
覃輝躍表示,個別店家采取短期低價銷售是市場營銷策略,無可厚非。性價比高對消費者來說是優點,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不利于行業以及相關產業的優質發展。特別是隨著近些年各種原料及用工成本的上漲,長期低價不但不能推動整個米粉行業的發展,反而可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平價美食增加城市吸引力
查閱相關資料,不少名人都是桂林米粉的“粉絲”,都曾通過各種方式推介過桂林米粉。黃海說,“可以說,桂林米粉早已成了桂林一張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名片,是桂林文化的一個魅力所在。”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1949年的《桂林市年鑒初稿》中,有一段關于食客追捧鹵水的生動記載:“桂林米粉最初得名當然是靠鹵菜米粉。鹵菜米粉的好壞在于鹵水的調味,其次才是鹵菜的制作……鹵水的調味,如果誰能勝過別家,立刻就會聲名大振,全城的人無論遠近都會聞風而來,往往為了吃一碗米粉不惜從南門步行到北門。”這段記載,足見桂林人對美味的米粉是多么執著。
作為桂林人和美食愛好者,黃海對桂林米粉的發展和壯大抱有很大期待。“近些年人氣火爆的西安、重慶、長沙等城市,當地美食也是幫助它們持續走紅的重要因素,游客去這些地方,往往一邊品美食一邊旅游。桂林完全可以借助桂林米粉良好的聲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黃海希望,政府搭好平臺、統一米粉標準(生產、吃法、宣傳等)、做好供應鏈,積極扶持桂林米粉走出去在全國各地開設門店,讓更多人吃到正宗地道的桂林米粉,讓好山好水出好米粉的口號在全國叫響。這些正宗的桂林米粉門店又能成為宣傳桂林的重要窗口,相信很多食客通過品嘗正宗桂林米粉會更想來桂林。
記者了解到,桂林米粉行業協會近年來積極配合市市場監管局等政府部門參與制定了《桂林米粉生產衛生規范》《桂林鹵菜粉制作技術規程》《桂林鮮濕類米粉生產衛生規范》《桂林鮮濕類米粉物流配送服務管理規范》《預包裝桂林米粉生產操作規范》《預包裝桂林米粉電商銷售服務規范》等13項桂林米粉相關標準,涵蓋了桂林米粉的加工、米粉配送、米粉制作、米粉店建設與服務、電商銷售、質量安全追溯等各個環節。
覃輝躍表示,桂林米粉作為桂林最接地氣最知名的美食,不僅僅是為這座城市的百姓存在,也希望外地游客認識、了解、品嘗到正宗優質的桂林米粉,而關于桂林米粉的多項標準制定發布,以及桂林米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利好為米粉行業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期待桂林米粉能走上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道路。
記者邢剛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