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西小區改造一期工程剛完工 二期又馬不停蹄開始了
整個小區共148棟樓4623戶居民受益
【資料圖】
“桂林最大”老舊小區改造
居民還將看到多少驚喜?
改造后的路面和路燈。 記者劉凈伶 攝
改造前的健身小廣場是一片荒地。 通訊員譚麗敏供圖
開欄語
安居方可樂業,改造老舊小區是對多年來城市建設短板的“補齊”,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暖心舉措。多年來,桂林從未間斷過在這方面的努力。特別是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讓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影響,而桂林仍然投入相當大的資金和物力、人力,致力于這些城市單元的更新,讓很多老舊小區住戶享受到了與城市進步匹配的全新居住生活。
本報從今天起推出《走進老舊小區看變化》特別報道,由社區記者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今年已經舊貌換新顏的老舊小區,目睹它們的喜人變化,感受城市前進的共頻共振。
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鐵西小區,人口高度聚集,據稱是桂林面積最大的小區。歷經半個世紀后,小區的許多設施已經老舊,規劃也不再宜居。不過隨著桂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推進,鐵西小區近幾年來迎來了更新的步伐,整個小區如今有了新面貌,共148棟樓4623戶居民在改造中受益。
走進鐵西小區,平整一新的道路寬敞明亮,告別了往日的破損、坑洼;缺乏的照明和公共設施一次“補足”;多次拆違后,小區變得井然有序,面貌煥然一新。小區居民不住地夸贊:“老舊小區改造為居民做了一件實事。”
記者從象山區住建局了解到,鐵西小區一期改造工程已于日前結束,二期改造工程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
“桂林最大老舊小區”期盼改造
鐵西小區橫跨了兩個社區的管理范圍。鐵西小區所屬的竹林社區和新竹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據他們所知,鐵西小區是桂林最大的小區。
兩個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鐵西小區一共有148棟,4623戶居民,東起環城西路,北到東安路,南到翠竹路,西到桂林市廣播電視大學,這一大片住宅都屬于鐵西小區。因為占地面積大,鐵西小區又被分為鐵西一里、鐵西二里、鐵西三里和鐵西四里,其中竹林社區負責鐵西一里和二里,新竹社區負責鐵西三里和四里。
鐵西小區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地處桂林火車站和桂林老汽車站西面。小區內有菜市、學校和醫院,生活設施齊全、方便。幾十年前,居住在鐵西小區是品質生活的象征,而今,隨著時代變遷,小區各項設施逐漸老舊,這里也成了“桂林最大的老舊小區”。臟、亂和治安管理混亂成了小區的標簽。
不過近日,家住鐵西小區的居民發現,不知不覺間,生活多年的小區整體有了嶄新的變化。變化之大,不僅讓居民欣喜,還引起不少桂林市民的關注。在網上,記錄小區變化的帖子和短視頻都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70多歲的居民陳奶奶在鐵西小區生活了40多年。她說,這么多年來,小區出現的問題不少,“最讓人煩惱的,是電動車和汽車亂停亂放”。 小區的空地停滿了,有的車輛甚至停放在了綠化帶和草地上,綠植被壓得光禿禿的,“有人還把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口,進出不方便不說,飛線充電還曾引起過火災”。
居民秦五金說,小區租戶比較多,有的租戶搬家時把垃圾丟在空地上,因為沒有物業,導致小區一些空地堆了垃圾。“雖然社區會定期清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垃圾又滿了。”
竹林社區和新竹社區的工作人員說,除了居民反映的管理混亂的問題,小區的各項公共設施也已經老化。小區沒有雨水分流,每年降雨量大的時候,一些地勢低的地區就容易積水內澇,最明顯的就是靠近環城西路的片區。此外,小區沒有足夠的路燈,到了晚上,居民區的路面總是一片黑暗,還沒有足夠的監控攝像頭。這導致曾經有一段時間,小區內的盜竊案件頻發。
這些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影響了鐵西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過去,社區只能通過安排志愿者定期巡邏、清理衛生死角等暫時緩解。而如今,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推進,這些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
改造前的小區一角。 通訊員伍琳供圖
改造后的樓道。 記者劉凈伶 攝
改造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在白墻上繪畫。 記者劉凈伶 攝
改造后小區舊貌換新顏
2023年春節前夕,負責鐵西小區鐵西一里、鐵西二里老舊改造項目的李經理仍在工地上忙碌。
李經理介紹,鐵西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涵蓋了整個小區,地面面積約5萬平方米。首先進行的是一期改造工程,主要是布置新的地下管道、建設雨水分流,然后鋪設地面瀝青。隨后,二期施工會粉刷樓道外墻和整改樓道內部環境,裝飾和修剪小區綠植,新增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
“施工過程中,我們也會根據社區收集的居民意見進行布置,所以每個區域的側重點都會有些不同。”李經理說,有的會側重于增加健身器材或者綠化區域,有的則考慮居民的安全需求。比如鐵西三里,就新增了40多個監控設施;有的封閉管理小區,則增加道閘門抬杠;有的區域根據消防安全要求,增加消防滅火器;還有的新增加電單車停車棚停車位900多個和增加太陽能路燈100多個。
家住鐵西三里的廖福妹從1996年就搬到了這里,改造后,最讓她滿意的,就是家門口有了新的健身廣場。
廖福妹說,腳下的健身小廣場之前是一片空地,周圍滿是雜草,草叢里還有一些垃圾。改造前,社區咨詢了居民意見,不少居民都暢所欲言,這讓她有了參與感,也感覺到了社區工作人員、施工人員對居民的尊重。
“能明顯看出來,改造是為我們老人著想的。”有老人接受采訪時說,小廣場里的健身器材大多是方便老人使用的,以運動幅度較為緩和的走步機、橢圓機、仰臥起坐椅為主,周邊還新加了一些石桌、石凳,方便老人們歇腳。
在現場,有老人向施工方和社區提議:“想要多增加一些可以按摩后背的健身設施。”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會記錄下這位老人的需求,如果有新的健身器材到位,會考慮更換。
對于小區今后的展望,廖福妹和一些居民希望能像鐵西三里3號小區那樣,有物業公司入駐。
“小區環境變得整潔了,住起來是舒適了,但是沒有人長期管理也不行。”居民陳奶奶說,少部分居民會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特別是遛狗時不清理狗的排泄物,讓好好的環境又變臟了,我們應該好好維護這次的改變。”
廖福妹也表示:“我愿意多花錢,請物業公司對小區進行管理,不讓閑雜人員進出小區,對規劃的停車位進一步管理,減少外來車輛停放,讓小區更有序。”
對于居民們的新意見,社區工作人員都一一記錄在案。新竹社區一位梁姓工作人員說,小區改造徹底完成后,會在一些顯眼位置放置一些提示牌,提醒市民文明養犬。同時,也會對這樣的居民進行勸阻教育。“當然,環境需要大家的愛護,如果以后看到有居民不講文明,大家也可以提醒他。”這位工作人員說。
二期改造又馬不停蹄開始了
實施城市更新,是一座城市的自我“進化”之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更新成為常態。桂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就是針對解決城市中影響甚至阻礙城市發展的城市問題,鐵西小區的改造成為了桂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縮影。
23日,記者從象山區住建局了解到,象山區老舊小區改造分為2020、2021、2022三個年度進行,鐵西老舊小區改造屬于2020年改造內容,分為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于2020年6月開工,2022年12月完工。二期工程于2022年8月開工,目前正在施工中。二期鐵西改造范圍涉及整個鐵西片區,面積5萬多平方米,包括鐵西一里、鐵西二里、鐵西三里、鐵西四里,涉及兩個社區,樓棟148棟,居民4623戶。
鐵西小區已經完工的一期改造,主要針對的是基礎設施和居民急難的訴求進行的最基本的改造,包括雨污水管網分流,管道疏通,路燈及監控安裝,新增停車位等。二期項目在一期項目的基礎上,對居民生活設施及配套設施進行優化提升,包括人行道鋪裝、綠化種植、健身器材安裝、居民活動廣場建設、兒童游樂設施建設等。
這位工作人員介紹說,象山區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居民意愿,保障公共利益,以提升群眾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為標準,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落實,為群眾營造了和諧宜居、方便高效、健康衛生、優美且富有文化內涵的人居環境。
目前,鐵西小區二期改造工程已經開始,預計在2023年內完工。除了鐵西小區,象山區還有聚龍院、白果巷、朱紫巷等諸多老舊小區會進行改造,項目主要涵蓋道路翻新、排水改造、綠化改造和照明設施改造等諸多方面。老舊小區項目累計獲批資金43496.9萬元,鐵西片區總投資約7900萬元。記者劉凈伶
新聞鏈接
桂林城市“更新”步伐不斷
多年來,桂林從未間斷過在老舊片區改造方面的努力。
2004年至2005年,轟動桂林的百條小街小巷改造至今仍然讓人記憶猶新,一大批老舊街道和社區煥然新生,管網、道路等基礎設施一直延用至今。據了解,2004年桂林先后對城區65條小街小巷進行改造,受益群眾達8萬多人。
2005年,五城區的100條小街小巷再次被列入改造名單,很多老舊小區也因此受益。桂林市城區百條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是2004年至2006年三年大規模城市建設、舊城區核心區改造的延伸和深化,更是城市建設向深度發展的必然和關鍵。
2019年,桂林市開始再次展開老舊小區改造的相關工作和試點工程。2019年下半年,桂林為進一步解決完善市區現有直管公有住房配套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提升保障性住房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風貌,開始實施2020年桂林市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總投資1813.45萬元。
從2020年至今,桂林每年都有不少小區列入桂林市和自治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涵蓋各個城區,分時段分計劃進行改造,工程更為龐大,惠及群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