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婚戀調查(四)
(資料圖片)
彩禮還是結婚前的一道坎嗎?
結婚之前,“彩禮”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有人因為彩禮難成眷屬,也有人為了兒女婚后的幸福而情愿付出更多。
桂林人對彩禮怎么看?結婚時給了多少彩禮?給多少彩禮比較合適?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調查:桂林人對彩禮怎么看?
小張和女友交往本來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但當面臨彩禮問題時,兩個年輕人以及背后的家庭幾度產生分歧,以至于今年的結婚計劃也擱淺了。
小張老家在全州,定居在靈川八里街,女友的老家在福建某地。小張說,雙方父母雖然幾經協商,但面臨彩禮不低于16.88萬的要求,小張一家還是覺得超出了承受范圍。最終,兩個年輕人商議,先奮斗打拼,等攢夠錢再重提結婚的事。
彩禮是與結婚相關的熱門話題。桂林人對彩禮怎么看?記者就此對172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對于“你結婚時的彩禮是多少”這個問題,68人選擇“結婚時沒有彩禮”,占39.6%,位列第一;47人彩禮金額在5萬元以下,占27.3%,位列第二;彩禮在5萬至10萬元的有38人,占22.1%;選擇“超過10萬元”的有19人,占11%。
“你覺得桂林的彩禮多少合適?”61人選擇“兩人相愛就行,不需要彩禮”,占35.4%,位列第一;50人選擇5萬至10萬元,占29.1%,位列第二;32人選擇5萬元以下,占18.6%,位列第三;選擇10萬到20萬元的有23人,占13.4%;6人選擇20萬元以上,占3.5%。
根據這個調查結果不難發現,參與調查的桂林人大多認為“相愛更重要”,他們也不熱衷于“天價彩禮”,但實際情況是,大約六成被調查者在結婚時都給過或收到過彩禮。
探究:彩禮除了錢還有啥
與小張一樣,家住疊彩區春江社區的阿強也被“彩禮”的問題苦惱著。
阿強的女友是桂林人,兩人都在桂林工作。女方家長提出,除了彩禮要給3.88萬元,還希望阿強家能幫女兒解決工作調動的問題。而這個要求,讓阿強家里有了顧慮。
“兩位老人擔心,如果幫女方解決了工作調動問題,到最后女方又不愿意結婚了該怎么辦?”阿強說,父母一直勸他做女友的思想工作,先結婚再說,但女友一家始終不同意。兩家人就這樣僵持了2年。
在上述調查中的“你覺得彩禮必須有什么”這個問題(多選)上,有96人選擇了“必須要有一定現金”這個選項,占56.5%,占比最多;選擇彩禮必須包含“三金”(戒指、耳環、項鏈等黃金或珠寶首飾)的有93人,占54.7%,位列第二;選擇須包含車子、房子的有85人,占比50%。
采訪中,幾乎所有家長都表示為孩子存下了“老婆本”或“嫁妝”。
54歲的市民唐女士兒子28歲,她家住象山區安新街道。兒子留學博士畢業后沒有回到桂林就職,而是到了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兒子有個談了6年的女朋友,今年過年,他有了要和對方結婚的想法。”唐女士于是開始認真考慮彩禮這件事了。
唐女士兒子的女友也是廣西人,女孩子也是留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兩個年輕人暫不打算在北京買房。唐女士說,兒子收入不低,但租房和社交花銷大,幾乎攢不下什么錢。如果在北京辦婚禮,唐女士和丈夫肯定要資助一些。她估摸著,加上彩禮和買一輛車,再加上婚禮的花銷,“加起來要50萬元左右”。
另外有被采訪者表示,不少年輕人參加工作后,攢錢首要的目的是買房,如果彩禮要求過高,他們或者難以承受,或者只能求助于父母。
心態:彩禮多真的是好事嗎
戀愛結婚本是一件讓人覺得幸福的事,但彩禮,也的的確確是擺在年輕人和家長面前的現實問題。而在討論中,“公平”一詞也被越來越多地提到。
同樣家住靈川八里街的王先生今年34歲,結婚已有六七年。他和妻子來自桂北山區農村,事業全靠個人打拼、奮斗。王先生說:“結婚時彩禮只給了1.88萬元,在桂林市區算是蠻低的,還借了3萬多元置辦首飾和婚禮。”
結婚后,王先生的妻子主動把結婚欠的錢還了,“這是她背著父母做的決定”,因為她“不想為這件事而感覺在婆家說不上話”。
31歲的市民劉先生未婚,是北辰路一單位員工。對于結婚這件事,他也做過不少假設。
“不少夫妻面臨離婚時,還要圍繞財產打拉鋸戰,我身邊有很多人關注了婚姻中關于財產歸屬的內容,大家會心照不宣地在婚前把這一風險考慮進去。”劉先生說,他能接受的彩禮價格是5萬元。去年,他在父母的資助下貸款買了套總價100萬元左右的房子,“婚后也不打算加女方名字,因為不想拿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冒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如今不管男方女方,不少人婚前都有保護己方資產利益的意識。
王女士家住疊彩區春江社區,未婚,但關于今后結婚的打算,她也和父母討論過幾次。兩代人一致認為,從某些角度看,女性婚后要生育,女方的青春比男方更珍貴,男方適當在經濟上多付出一些是很正常的事,但女方也要在婚姻中擺正心態,不要抱著占便宜的心理對彩禮提不合理的要求。
“我父母也有給我準備嫁妝。”王女士說,她早就和父母商量好了,會根據男方彩禮的金額,陪嫁一輛和彩禮差不多價值的車輛或現金,“這樣婚后在婆家才有底氣。”
不少女性受訪者表示,彩禮也要相對公平,畢竟“拿人手短”,彩禮過高的話,婚后難免要看婆家臉色。相對于老一輩人對“財產歸屬”回避、含蓄的態度,她們更愿意在婚前就把財產歸屬問題開誠布公地講清楚,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失。
觀察:年輕人看待彩禮更務實理性
言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韓信在桂林婚慶行業從業十多年,主持婚禮、策劃相親活動等。
韓信說,據他觀察,10年前,桂林的彩禮大多在2萬多元,如今借錢結婚的情況已經沒有了,桂林新人的彩禮通常在6萬到8萬元左右。
韓信認為,討論彩禮要從男方和女方的角度出發。通常女方以及女方的家庭比較在乎彩禮,因為那是男方對待這段感情及婚姻重視程度的直觀感受。大多數時候,男方在彩禮方面付出的要多一些,除了彩禮,還要負責承擔舉辦婚禮的花銷。而女方只要孝順、善良,獲得公婆認可,適當拿一些陪嫁就行。但不論男方還是女方,桂林年輕人的彩禮觀念和上一代有著明顯的變化,變得更加務實和理性。
韓信從自己接觸過的上千對新人的經歷中總結道,近幾年,人們的婚姻觀念已經開放很多,通常相愛的年輕人都會相互體諒,只要女方能感受到男方的真心,彩禮也并非一定要達到某一數額,反而有不少女方父母更注重女兒婚后生活是否幸福和家庭地位的高低,甚至會主動提出給與彩禮等額的嫁妝。
其他一些接受采訪的婚慶、相親策劃人也表示,如今在桂林,女性的家庭地位也有了極大改善,跟以往相比,嫁娶的區分已不是那么明顯,不管是彩禮還是嫁妝,都沒有一定之規。不論是新人還是男女雙方的父母,都是希望他們婚后是幸福的,也明白理性、合理的彩禮是為即將結婚的新人婚后生活的添彩和打基礎,而不是索取和討價還價。記者劉凈伶
圖說婚戀
本期關鍵詞:彩禮
本報就“桂林人對彩禮怎么看”對172人發起問卷調查。通過以下圖表,你可以了解被調查者對彩禮的態度。
你結婚時的彩禮是多少?(單選)
你覺得彩禮必須有什么?(多選)
你覺得桂林的彩禮多少合適?(單選)
數據整理/記者邢剛 圖表制作/美編楊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