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李振/攝制 秦麗云/文)日暖風和大地鈞,林邊野草美顏新。位于華南之巔貓兒山腳下的興安縣華江瑤族鄉,屬亞熱帶季風區。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質,加上長年繚繞的云霧,使得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4%,是眾多動植物生長的天堂。谷雨前后,春意更濃。不論是森林里,還是竹林下,抑或是山坡上、水田邊,各種野菜爭先恐后地生長。它們舒展著嫩綠的身姿,享受著春風的輕拂,不僅裝點了瑤鄉的春色,更開啟了當地鄉民“舌尖上的春天”。
14日上午,暖風和煦。家住華江瑤族鄉同仁村委龍塘寨的瑤胞范玉成和姑姑潘儒群挎上竹籃,走向距離村莊不遠的一片沼澤地。每年4月,那塊濕潤、肥沃的沼澤地都會長出一年中最為鮮嫩的野芹菜。而去那里采摘野芹菜,已經成了范玉成和姑姑每年迎接“春天味道”的一種習慣。不到10分鐘的功夫,姑侄倆就把野芹菜裝滿了竹籃。
野芹菜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還富含鈣、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這些,范玉成沒有過多研究。但她從小就聽村里長輩說,吃了野芹菜能退熱解毒、宣肺利濕等,這讓她對這種野菜充滿了喜愛。把野芹菜拿回家,姑侄倆又挎著騰空的竹籃出門了。她們在菜地旁邊的田埂上,找到了一大叢野生枸杞菜,又在屋后的山坡上找到了一大片野生人參菜。在回家的路邊,她們還在一處山溪的雜草里,發現了魚腥草。而屋后的那片竹林,已經饋贈了無數尖細的小春筍。
籃子再次被各色的野菜裝滿,姑侄倆滿載而歸。就著清清山泉水,她們把野菜洗凈,引得路過的鄉親一陣羨慕。兩大籃子青翠的野菜擺上灶臺,為灶火上懸掛的臘肉填補了春的清新之氣,更激發了全家人烹制野菜宴的熱情。范玉成剝小春筍的功夫,丈夫已在廚房的煙火中炒野芹菜;老父親在為涼拌魚腥草配制著調料,姑姑已為枸杞蛋花湯找好了幾個土雞蛋……一翻忙碌過后,在一聲“開飯了”的吆喝聲中,臘肉炒野芹菜、素炒野芹菜、涼拌魚腥草、春筍炒雞蛋,還有一大碗枸杞菜蛋花湯紛紛被端上大木桌。一家子圍坐一起,一邊談著山里的新鮮事,一邊感恩大自然的慷慨,把春天的鮮味盡情品味。
來源丨記者秦麗云 李振 通訊員蔣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