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下稱新規),并明確要求險企自發文之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完成過渡。
廣西保險業緊跟新規要求,1月31日,舊版重疾險產品全部停售。2月1日起,廣西保險業銷售的重疾險產品更換成新版重疾定義下的產品,保險公司不得銷售基于舊定義開發的重疾險。
保險主體
新重疾險產品正陸續投放市場
平安人壽廣西分公司為了順利完成新舊產品的過渡,早在12月初就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了重疾擇優發布會,邀請VIP客戶代表和績優代理人共同參與,重點講解了新舊重疾規范的修改點,并多渠道向公眾及客戶傳達新規將啟用的消息。 1月31日,平安人壽試用2007版標準定義的重疾產品全線停售,2月1日起,新產品陸續完成升級并上市。
中國人壽廣西分公司在第一時間推出了更新換代的重大疾病產品,這款產品一共有12款不同的組合,以滿足客戶不同的需要。新產品設計方面,病種的分類更加細致,首次加入了中癥疾病理賠,對高發疾病進行了額外的賠付,更加符合現在客戶的重疾保障需求。根據責任的不同,保費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個性化選擇。基礎版的費率基本保持不變,沒有明顯的調費。
國富人壽已按照銀保監會要求于2月1日零時順利完成相關產品的內部系統切換工作,對公司內不符合新規要求的舊版重疾產品進行了停止銷售,及時上市重疾新規下的新版產品,并通過公司相關業務部門和銷售渠道做好客戶的解釋工作,確保此次行業改版工作平穩順利過渡。
消費提醒
理性對待新舊切換避免跟風
廣西保險行業協會發出消費提醒:保險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產品時,首先要根據自身的重疾保障需求,不要看別人買什么,或是別人說什么產品好,自己就跟著買什么。首先,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內容,比如保障責任、責任免除等,看是否適合自己。對產品有疑惑,不妨讓專業的保險人士幫忙分析制定合理的保險保障方案,充分了解產品后再購買。第二,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產品時,一定要如實告知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不如實告知會影響將來的保險理賠。第三,要用好猶豫期,在猶豫期內可全額退保,猶豫期過后選擇退保則需承擔一定的經濟損失。
對于重疾險配置的技巧,建議個人和家庭要明確重疾險投保的額度。一般來說重疾險投保的額度應該是參保人員年收入的5倍到10倍,才能夠起到收入損失補償的基本作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建議把保額做足,若條件不允許可以分期投保。重疾險也應該配合醫療險、住院險等一些費用報銷型的產品進行組合投保,以保證醫藥費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銷。
購買重疾險
五大方向供你選擇
保險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產品時,可從五大方面綜合考量并作出選擇。
一是保險期間的選擇。
重疾險按照保險期間可以分為定期重疾和終身重疾。定期重疾險的選擇很靈活,保險期限從一年到數十年不等,也可以是保到某個年齡,如 70 歲 /80 歲等。終身重疾險的保險期間為終身,就是保障被保險人一生。
兩者之間如何做出選擇,還是得衡量自己的實際需求與支付能力。對于有長期保障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建議考慮投保終身重疾險,然后根據個人預算情況,選擇購買合適的保障額度。對于預算有限,同時又想擁有一定重疾保障的消費者來講,可以先投保定期重疾作為過渡,如一年期消費型重疾或者 30 年定期重疾等等。
二是交費期間的選擇。
在相同的保障責任和保險期間前提下,交費期間越長,每期交費金額越低,但是累計總交費越多。所以在選擇交費期時,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量力而行。在未來收入預期穩定的前提下,可以選擇較長交費期限的重疾險,同時還可以搭配投保人豁免責任一起購買,這樣既可以減輕繳費壓力。
三是病種數量的選擇。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聯合發布的重疾定義規范中納入的疾病,發病率總計超過 95%,覆蓋了普通人一生當中絕大部分的重疾風險,也是目前絕大多數重疾保險產品的基礎保障范圍。關注病種的“質量”比關注病種的數量更有意義。
此外,在給孩子選擇重疾險時,除關注重疾數量外,還應重點關注少兒階段高發的疾病是否包含在內。
四是額外責任的選擇。
重疾險的額外責任主要包括輕癥責任、多次給付和特定疾病額外給付三種。總體來看,在基本保障責任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的額外責任越多,被保險人的保障就越充足,但投保人需要交納的保費就越高。所以,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時,是否選擇額外責任,選擇哪些額外責任,建議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財務狀況進行判斷。
五是增值服務的選擇。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增值服務包括重疾綠色通道、線上問診、多學科會診、二次診療意見、海外醫療、惡性腫瘤特藥、就醫陪同、心理咨詢、重疾護理等。客戶在重點關注保險產品保障責任的同時,也可以對相關增值服務進行了解。( 鐘智超 廖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