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家俊輝;胡天姣編輯:馬春園
經過一個春節假期的休整,A股在虎年第一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
2月7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漲幅均超過1%。開盤后,三大股指走勢出現分化,但均飄紅收盤。其中,上證綜指報收3429.58點,漲幅2.03%;深證成指報收13456.65點,漲幅1.73%;創業板指報收2917.86點,漲幅0.31%。
成交量方面,上深兩市合計成交金額8241億元,成交額較前一個交易日基本持平。
具體到行業,兩市絕大多數板塊上漲,能源設備、建筑、石油天然等板塊成為A股取得“開門紅”的主要支撐,而銀行、保險為代表的金融板塊也表現不俗。
銀行板塊全線飄紅
截至2月7日收盤, A股42家上市銀行集體收漲。
具體到銀行,興業銀行(601166)領漲銀行板塊,漲幅超過5%,達到5.41%;寧波銀行(002142)、蘇農銀行(603323)、招商銀行(600036)、張家港行(002839)、成都銀行、杭州銀行漲幅超過4%;另有無錫銀行(600908)、平安銀行(000001)、廈門銀行等多家銀行漲幅超過3%。
在一片紅色的海洋中,銀行板塊單日上漲3.11%,報收5052.92點。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日收盤,銀行板塊今年以來的漲幅已經達到5.68%,領漲各個行業板塊。
銀行板塊開年以來的優異變現,很大程度來自于業績支撐。截至2月5日,共有19家銀行發布業績快報。“整體來看,盈利增速在2021年三季報較好表現基礎上,整體仍延續平穩向上趨勢。同時,資產質量穩中向好,不良率季環比降幅在1-15BP之間,平均不良率處于1.11%的較低水平。” 光大證券(601788)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分析稱,去年業績預期較好疊加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速有望同比提升,銀行基本面有較強支撐。“受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和凈息差相對穩定雙重因素支撐,預估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營收增速仍穩,同比改善明顯,環比大體持平。”
銀河證券在其研報中表示,當前多家上市銀行已披露2021年度業績快報,營收增速延續改善之勢,凈利保持較快增長,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兩項指標表現良好,基本面整體穩中向好,對估值形成支撐。
銀河證券進一步分析稱,隨著穩增長政策加碼以及對宏觀經濟托底效應的逐步釋放,銀行業面臨信貸需求修復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契機。
對此,王一峰認為,站在當前時點,房地產融資“政策底”已現,但房地產融資活動仍待修復,維穩政策有序推出有助房地產風險進一步緩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各項“穩增長”舉措更為明確、有力,市場對下一階段“穩增長”政策強力加碼懷有期待,銀行板塊有望迎來進一步上行。
東亞前海證券也在其銀行業周報中指出,2022 年地方債發行節奏較去年明顯前置助力基建投資企穩回升,帶動“穩經濟”;同時貸款利率下行利好企業經營環境改善,修復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利好銀行信貸放量。此外,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穩經濟”定力十足利好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緩釋。“我們建議關注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的股份行和區域性銀行。”
保險板塊迎來反彈
2022年2月第一周,保險指數下跌6.2%,跑輸大盤1.73個百分點。個股普遍下跌,跌幅分別為:太保6.9%,平安6.7%,國壽6.7%,新華6.3%,人保3.6%。
保險股在短暫修復后回調。截至2月7日收盤,保險板塊上漲1.46%。中國平安(601318)、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與中國人保(601319)分別上漲4.02%、2.44%、2.32%、2.27%與1.54%。
今年以來,銀行、保險等大金融板塊成為北向資金加倉的重要選擇。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年內北向資金周凈買入銀行、非銀金融行業金額分別為527.15億元、188.68億元,分別位列31個行業的第二位、第八位。
其中,中國平安今日主力資金凈流入5.68億元,但近5日內,該資金總體呈流出狀態,累計流出15.41億元。
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今日主力資金凈流入依次為43.19萬元、90、92萬元、227.44萬元。中國人保本日主力資金凈流入1252.99萬元,但其連續3天陸股通買入量小于零,有外資持續流出風險。股價上漲伴隨著資金凈流入,扭轉了此前資金凈流出與股價下跌的態勢,短期內,股價有望得到反彈。
保險業2021年三季度營收狀況現已基本披露完畢。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壽營業收入7277.11億元,凈利潤485.02億元;中國平安同期營業收入9046.29億元,同比下降1.36%,凈利潤816.38億元,同比下降20.77%。
“近期板塊上漲主要收益由貝塔貢獻,資產端催化帶動估值修復。”華創證券研報稱,但行業核心基本面情況仍未改變,一季度和上半年預計負債端仍較弱,一段時間內板塊仍將處于筑底階段,持續上漲行情還需觀察負債端拐點。
根據銀保監發布12月保險行業經營數據,行業人身險公司12月單月保費2020億元,同比上升1.7%,其中壽險1521億元,同比增加3.6%;健康險463億元,同比下降3%;意外傷害險36億元,同比下井9.3%。
“壽險保費增長較此前有所改善,預計主要由‘開門紅’全面啟動和年底業績沖刺貢獻。健康險在過去3月大幅回落之后恢復正常水平,單月增速高達64.5%。其他險種增速亦有所回升,多個險種環比轉正,實現全險種單月正增長。”華創證券表示,當前板塊整體估值處于絕對安全地帶。
與此同時,公募持續低配銀行保險行業。保險板塊持續減持,但減持力度開始放緩,2121年第四季度主動管理型基金持股0.07%。
1月29日,銀監會表示,為促進保險業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保險保障基金的積極作用,維護保單持有人合法權益,將對2008年頒布施行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并公開征求意見。
平安證券認為,修訂《管理辦法》,有利于改革完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增強保險業穩健發展,筑牢行業最后一道風險防線。改變費率計算方式,從固定費率走向基準加風險費率有利于解決固定費率制導致的道德風險、逆選擇及公平性問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險公司加強風險自控,抑制少數公司盲目擴張的沖動,同時流動性的引入提高了保險業抗風險能力,這將有力的保障保單持有人的自身權益,有利于保險業的長期發展。
在政策規范行業競爭、支持商業健康險和商業養老險發展的情景下,平安證券同樣繼續看好保險行業的長期配置價值。
中金預計非銀金融2022年盈利增速可能在5-10%左右,2022年保險資金仍有望為市場帶來約2000億元的增量。雖然壽險和財險業務暫未見明顯起色,長端利率仍有下行預期,但低基數背景下保險板塊2022年增速有望企穩。
“中國的保險公司估值水平已大幅低于歐洲保險公司,接近日本保險公司水平。”中金認為,周期性因素、行業結構性調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導致市場對于板塊的情緒過于悲觀,中國優質的壽險公司的估值水平已較為極端,建議投資者重視板塊的長期配置價值。
中金稱,過去十年壽險板塊內上市公司平均利潤復合增速達到14.0%,其預計未來十年板塊仍能實現兩位數的利潤復合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