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A股市場中,保險板塊表現相對強勢,年初至今微跌0.8%,明顯好于其他板塊。上市險企2021年年報即將發布,轉型中業績如何,又將對保險板塊產生哪些影響?
凈利潤增速或有所放緩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2021 年,受制于權益市場疲弱,導致投資收益貢獻不及預期,以及750天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趨勢小幅放緩,導致準備金計提同比低于預期,預計各家上市險企歸母凈利潤增速有所放緩,判斷除中國平安(601318)受制于投資端的減值計提壓力較大預計面臨負增長外,其余上市險企均將實現正增長。
劉欣琦表示,當前保險行業仍處在向高質量轉型過程中必經的陣痛期,但仍然看好保險行業長期滿足客戶健康管理和養老需求的發展前景。
在劉欣琦看來,上市險企在行業向高質量轉型過程中先試先行,積極布局健康管理服務和養老產業,最有可能率先走出瓶頸,帶領行業進入下一輪快速發展期。但當前大健康、大養老產業仍在布局中,同時負債端面臨人力規模下滑,但人均產能提升不及預期等問題,導致基本面持續在底部徘徊,預計還需給予上市險企轉型時間。短期市場風險偏好降低,有利于低估值、高股息的保險板塊。同時在穩增長預期下,有利于改善市場對保險資產端潛在風險的悲觀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去年保險股表現平淡,公募基金對于保險股的倉位已經降至歷史新低。
據浙商證券統計,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對保險股的重倉持股占保險股市值比例降至0.88%,較2020年末下降1.4個百分點,持倉占比處于歷史低位。
不過,外資卻在逆勢進場,悄悄“抄底”。截至2021年底,北向資金對中國人保(601319)、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持股比例都出現明顯上升。
保險行業供需存在錯配
2021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5萬億元,同比增長4.1%;賠款與給付支出1.6萬億元,同比增長14.1%;新增保數量489億件。
劉欣琦指出,細分來看,在壽險領域,2021年上市險企新單保費前高后低,究其原因,在互聯網保險、惠民保等教育影響下,客戶對保險保障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而保險公司傳統的粗放式人力發展模式下,代理人的銷售能力不足以滿足客戶提升的需求,從而導致行業供需錯配,代理人銷售難度加大,收入降低,面臨脫落。
2021年上市險企的財險保費增速分化,其中平安財險和太平財險均主動控制低質量業務增速,保費面臨負增長,而人保財險和太保財險得益于非車快速增長,保費實現正增長。承保盈利方面,預計車險保費充足度下行,以及非車行業競爭加劇,將使得上市險企綜合成本率總體小幅抬升,但頭部三大險企仍然能夠實現承保盈利。預計除平安財險外,其余上市險企的財險綜合成本率有所抬升。
目前,上市險企2022年1月保費已經出爐。2022年1月,中國平安原保險保費收入1364.86億元,同比增長1.21%;中國人保原保險保費收入1155.12億元,同比增長17.89%;中國太保原保險保費收入768.95億元,同比增長2.29%。
從壽險市場看,2022年1月,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億元,同比下降5.34%;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58.68億元,同比增長3.57%。
轉型中的壽險頗受市場關注。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認為,2022年1月壽險總保費同比承壓,預計新單保費受同期高基數、隊伍規模下降、保障需求釋放較弱以及春節時點提前影響有所承壓,續期保費增幅未能填補新單降幅??紤]到業務經營節奏受到春節假期影響,預計2月新單價值同比改善概率較低。此外,由于主銷產品多為規模型產品,價值率相對較低,新單價值同比或承壓。
“當前壽險行業面臨的短期挑戰,是行業結構與新的供求平衡形成的陣痛。從保險密度、深度,以及保障額度、人均GDP等指標看,未來壽險市場潛力仍然十分巨大,壽險行業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發展機遇期,應該積極堅定高質量轉型,摒棄粗放式發展模式。”某壽險公司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