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中資小股東陸續清倉離場,美國“安達系” 對華泰保險集團的加碼正步步為營。
近日,華泰保險集團在京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趙明浩被選舉為執行董事,計劃出任新一任董事長,同時,選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戰略官、華泰人壽董事長李存強執行董事,擬出任集團總經理,而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梓木不再擔任華泰保險集團董事。
很顯然,伴隨持股比例的不斷提升,“安達系”對華泰保險的滲透已經開始由股權層面向管理層面縱深,隨著這一次換屆,標桿人物王梓木的退休,其經營層面也將逐步打上深深的“安達系”烙印。
華泰保險,走到了公司經營風格轉換的關鍵節點。
01
執掌26載后王梓木卸任,趙明浩、李存強或分別出任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69歲的王梓木即將結束其在華泰保險的26年職業生涯,不再擔任董事之后,不少人士認為其將正式宣告退休。
王梓木一向是華泰保險的靈魂人物,從領銜創建華泰財險開始,一直到現在,其執掌華泰保險已經26年。其于1996年從國家經貿委辭職,選擇下海經商,創辦全國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華泰財險;2011年,華泰保險集團成立,王梓木又開始擔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并一直到現在。
接班的是華泰保險副董事長、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趙明浩。趙明浩是華泰保險的“二號人物”,也是創始元勛之一,同樣出身“體制內”,曾任哈爾濱市經委辦公室副主任、哈爾濱國際經濟開發集團公司總經濟師、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香港新世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等職。
1996年,趙明浩辭職下海,參與創辦華泰財險并歷任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等職,2011 年集團公司成立后,一直擔任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以及華泰資管董事長,投資是其核心職責之一。此外,2011 年至 2016年其還曾兼任華泰財險董事長,2015 年至 2018 年曾兼任華泰保險集團首席投資官等職。
隨著趙明浩的“升職”,集團總經理職位也出現空缺,補位的將是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戰略官李存強,其擬出任集團執行董事、總經理。
李存強在華泰保險的任職也已經近10年,目前是外方股東安達在華泰保險派駐的最高級別的管理者。
公開資料顯示,李存強是一位理工科學霸,從物理科研領域跨界金融圈超過20載,并且國際經驗豐富。1997-2002 年,李存強先后就職于 Belmonte & Leger、Miller Moriarty 會計師事務所、美國藍十字和藍盾保險公司。自2002年起,其加入到美國萬通互惠金融集團,歷任集團財務顧問、會計師,萬通互惠國際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全球戰略規劃及業務拓展資深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同時兼任日本萬通壽險董事、香港萬通亞洲壽險董事、英大泰和人壽董事等職務。
2012年,李存強受安達委派回歸內地,加入華泰人壽,歷任公司總經理、董事長,并擔任華泰保險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等職。2017年,李存強曾回股東方工作,任職安達人壽首席運營官一職,2020年10月又回歸華泰人壽,任職董事長,并于2021年1月起擔任華泰保險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戰略官。
一把手卸任,二把手、三把手順次補位,此次“交接班”無疑是延續了華泰保險一向穩健的風格,順理成章,波瀾不驚。
02
股權分散走向集中,美國安達系控股遂愿,華泰保險成國內第二家外資控股保險集團
相較于人事上的交接班,對于華泰保險影響更大更深遠的變量還在于股東的持續變動——從中資,到合資,再到如今外資股東絕對控股,華泰保險的深層次變化仍舊值得關注。
作為“國內首家全國性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華泰從成立之初就呈現出股權分散且多元的特點,管理層牢牢掌握公司的日常經營,實現了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
但也正因為股權分散且多元,華泰保險集團一直為各類資本所青睞。2002年7月,安達保險集團“殺入”華泰保險的股東隊列之中,3家安達系公司通過受讓股東股權方式拿下華泰保險22.13%股權,成為當時華泰保險的第一大股東,因外資持股比例受限,華泰保險仍然屬于中資險企。
這之后,不同屬性股東對于華泰保險話語權的爭奪沒有停息,2014年、2015年,君正系還曾大舉持股華泰保險,一度成為華泰保險的第一大股東。
但隨后,伴隨著中國保險業進一步深化擴大對外開放,有意深扎中國保險市場的安達集團,進一步加速了對于華泰保險控股權的爭奪力度。
2019年3月、11月,安達系兩度通過向小股東受讓股權提升持股比例,達到30.9%,華泰保險的中資標簽也換成中外合資。
最終,是君正系選擇了退出。2020年6月22日,君正發布公告稱,銀保監會已批準其轉讓華泰保險集團15%股份給安達系公司,后者持股增至46.2%。后續,君正系還將繼續轉讓所持華泰剩余的7%股份給安達,直至出清,累計價款達到108億元。
目前,二者之間的交易尚未全部完成,如果兩筆轉讓完成,則安達系的股比將達到53.2568%,一舉拿下對華泰保險的控股權,華泰保險也將成為繼安聯之后,第二家外資控股的保險集團。
隨著持股比例逐步擴大,“安達系”對華泰保險的滲透也開始由股權層面向管理縱深,華泰保險在經營層面逐步打上“安達系”的烙印。
經過此次換屆后,安達系派駐華泰保險的李存強將成為集團的二把手,其同時還擔任旗下壽險公司的一把手。
最核心的財險公司也已經開始由安達系高管執掌。2021年10月,華泰財險原總經理孫元彪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同時指定王俊建為公司臨時負責人,而王俊建同樣出自“安達系”。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起,王俊建曾先后在安達保險擔任香港公司高級核保人、香港經理、北亞區總監、亞洲區總監、亞太區總監,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和澳門區總裁等職。
華泰誕生之初,最鮮明的標簽之一,就是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現代化企業,而如今,幾番股權爭奪后,其正逐漸走向自己的“反面”,成為一家外資股東絕對控股的保險集團,所有權、管理權也正逐漸從“分離”走向“合一”。而這種公司股權、治理結構上的變化或許才是未來影響華泰保險走向的關鍵變量。
03
華泰保險迎外資控股時代,經營管理會更趨于保守嗎?
成立26年的華泰保險,經歷最早的重資本布局,以及后續的數度增資,目前注冊資本達40.22億元,公司集財、壽、保險資管、基金牌照于一體,在國內僅有的14家金融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中占據一席之地。
作為1996年就成立的一家保險公司,華泰保險趕上了中國保險業大發展的時代,但由于不走尋常路,華泰保險始終沒有將規模作為第一目標,也因此成為中國保險市場中的一股“清流”。
尤其是近些年來,當諸多資本勢力涌入保險業,控股保險公司,在負債端大肆發售中短存續期理財型保險產品,資產端又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時,華泰保險集團卻一如既往,踐行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力促公司穩健發展。
從經營數據來看,1996年成立以后,華泰保險年年盈利,保費持續穩健增長。據財報數據統計,1996-2020年,華泰保險累計凈利132億元。其中,2006-2010年,公司以1%市場份額賺走行業31%利潤。
圖1 華泰保險1996-2020年凈利潤
但近10年,華泰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并沒有太大變化,隨著壽險公司的不斷增多,保費排名也從2010年前的17名降至2020年的44名。
華泰財險的保費排名在2010-2020年期間一直維持在15名,但是,近6年的復合增長率僅為3%左右。
在其他老牌險企紛紛擴張規模之際,華泰的發展腳步慢了不少。
表2 華泰保險1996-2021年保險業務收入
利潤不錯,規模較低,針對該如何評價華泰保險過去發展的問題,行業也一直爭議不斷:
高情商:該公司一直穩健發展;低情商:該公司錯過了大發展的時代機遇。
對于中外合資的險企而言,如何平衡中外方股東對于規模與效益的不同訴求一直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如今,安達系即將絕對控股華泰保險,安達系高管也開始獲得更大經營權限,對于華泰保險而言,其經營理念的天平又朝著外方股東更近一步,其是否會變得更加保守成為最大的市場關注點。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