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聚焦保險創新
就現階段而言,新能源車企自建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仍停留在初期階段,即便是同為新能源車險的頭部傳統保險公司,他們的布局也頗具差異性。
近日,新能源汽車企業應不應該成立保險經紀公司,成為業內廣泛熱議話題。
一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不斷加碼,關于新能源汽車保險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或許是保費居高不下,或許是投保渠道有限等原因,新能源車主都陷入到了此次熱議中。
這股熱議更是從近日蔚來斥資5000萬成立保險經紀公司的消息盛囂塵上,加之比亞迪(002594)也準備申請保險經紀牌照,把新能源車企是否應該成立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問題推上一波高潮。
然而,有哪些質疑,又有哪些贊成,新能源車企又該從哪些方面推動,動力持續將有多久,則有待進一步分析。
新能源車險市場釋放,特斯拉和蔚來跑步入場
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之年。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了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從2021年各月份的銷量來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勢頭十分強勁,全年各月份的增長水平都是去年同期的一倍以上。在這樣的背景下,乘聯會將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預期上調到了550萬輛,到2025年這一預測數值預計突破700萬大關。
2018-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由此可見,不斷壯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更讓新能源車險市場藍圖正由淺海走向深海。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新能源汽車銷量與日俱增,而且能夠足夠好鏈接新能源車險的情形下,算是給各大車企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力方向—自建保險經紀公司,有希望成為新能源車險市場挖掘新增量空間的“捷徑”。
所以,不管是從盈利還是尋找增量的角度,特斯拉和蔚來新能源車企巨頭跑步入場都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特斯拉早在2020年8月份,就在中國成立了保險經紀公司,由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而近日,蔚來則在其中國總部所在地安徽合肥成立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該公司名為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含:保險經紀業務;保險代理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業務等。該公司由蔚來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兩者的動作,從各方面來看都釋放了一個明顯信息:車企入局保險賽道,仍大有可為。
新能源車企憑何入局保險賽道?
那么,問題也隨之而來。
相比于傳統車險行業巨頭,布局更早、落地更快、影響更大的傳統車險企業,在新能源車險板塊的探索中一直有著其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細化下來,可以是歷史積累經驗或者資金。在2021年12月,上海保險交易所就上線了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并首批掛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由此傳統保險巨頭企業開始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落地服務提供支持。
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條款頒布條例
圖片來源:中國保險業協會官網
如此對比之下,以特斯拉和蔚來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憑什么有信心跑步入場,它具備什么優勢呢?
答案,可能在降保費上。
第一,新能源汽車企業自建維修中心,將賠付率和用戶保費成本壓下來。
電動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統稱“三電”問題始終是新能源汽車繞不開的話題。所以,相比較傳統油車車險,新能源車險則多出了很多專項型保障。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與質量問題,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接近85%,明顯高于燃油車,保險公司賠付承壓,自然會傳導給用戶,導致用戶保費成本承壓大。
然而,隨著新能源車企愈發意識到“三電”問題的重要性,紛紛開啟自建維修中心道路,不僅可以大大降低用戶維修成本,還可以利用自有客戶大數據將用戶賠付率和保費成本壓下來。
以蔚來汽車為例,截至2021年,蔚來汽車維修服務中心單在上海地區就有約7家,其他門店則遍及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未來井噴式增長,蔚來每年還將開設會更多的維修服務中心,保證用戶日常維修需求。
我們看到蔚來不斷加大自建維修中心,一方面方便客戶維修,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車企在承擔用戶車輛的維修同時,可以了解到其出行大數據、智能駕駛方面信息,可根據用戶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的推出新保費產品、豐富條款。能夠為用戶出行生態提供較全面的風險管理,直接觸達客戶,繞過了保險機構這類風險管理和金融中介,為用戶節約費用。
這也是為什么蔚來汽車,此前先后與多家傳統保險公司進行合作,而后在今年終于成立自己的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開展汽車保險代理業務最關鍵因素所在。
蔚來汽車車險業務情況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第二,新能源車企將汽車全生命周期數據握手里,有利于自身保險經紀公司按風險定價。
汽車行業變革無疑給車險帶來發展機遇,隨著技術進步、市場擴張,各端數據維度更豐富、及時數據處理要求更高。數據將成為所有參與方的寶貴資產,有效運用才能推動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對于用戶,數據使用賦權至關重要;而對于新能源車企,汽車全生命周期數據從交到用戶手上那一刻起便開始了運作,將幫助其了解客戶駕駛數據、改善運營,協同實現理賠精細化、定價千面化,按照用戶真實數據來實現按風險定價的條款和險種。未來,車輛和用戶數據將成為行業前進的能源,而新能源車險經紀公司將協同扮演引擎角色,推動深度車險數字化轉型。
以特斯拉為例,2021年10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宣布推出UBI新型車險產品,該險種產品是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核心在于車主個體駕駛數據定價而非傳統保險依賴的大數法則。這一產品最大好處在于,對于新能源汽車車主來說,保費可以因人而異,而不是“被平均”。
數據化賦能車險行業模型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基于以上兩點,這些因素,并不是傳統車險企業可以輕松解決的,但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卻有著先天優勢,并逐漸開始成為它們進軍車險行業的重要依仗。
困難猶在,市場質疑聲此起彼伏
盡管新能源車企在自建保險經紀公司上的探索進度并未落后太多,但還是有很多質疑聲音,認為其在2022年的自建之路或許并不平坦,問題重重。
首先,在數據安全和隱私方面。剛剛前面提及的新能源車企在用戶數據上擁有絕對的優勢,而恰好是這一優勢,導致一些用戶尤為關注自身數據是否真正安全,是否被加密保護,沒有被泄露。
目前沒有一家公司或者一種技術可以涵蓋保護所有車載用戶數據安全,因為它涉及大量數據加密,并非單一平臺,也不是單一應用。
所以有質疑者認為對現階段的新能源車企來說,不管是在汽車全生命周期數據上,還是自建保險經紀公司對用戶數據安全守護上,想要令數據安全實現“接近于100%效果”,光是在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車企缺乏保險行業的傳統能力積累。自建保險經紀公司意味著直銷的模式,要求車企必須具備功能完善的線上系統,不僅建設成本大、時間周期長,而且與保司系統對接復雜。再者,車險具備屬地化特征,全國范圍線下服務網絡是其保證用戶服務的觸角,需要長期積累。因此,無論是百年傳統車企還是新能源造車企業都不具備車險行業經驗,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躋身車險賽道, 所以,這也是大多數持質疑態度人士最擔心的一點。
最后,新能源車企能否承擔得起目前車險虧損的壓力還有待考證。正如巴菲特所言:國際市場新車保險毛利率6%,已經沒有太多盈利空間。而特斯拉等企業的進軍會是傳統保險業的對手,但不會摧毀整個汽車保險業,也不看好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更何況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行業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
寫在最后
總而言之,就現階段而言,新能源車企自建保險經紀公司的發展仍停留在初期階段,即便是同為新能源車險的頭部傳統保險公司,他們的布局也頗具差異性。
但可以確認的是,無論新能源車險如何發展,新能源車企自建保險經紀公司模式在推動傳統車險行業改革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新能源車企能否以此為基點將優勢擴大,并做好投入、技術、改革等方面的準備,已經成為它們成功與否的關鍵。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保觀最新行業報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保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