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芮)訊,保險科技和保險數字化轉型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保險創新融資總額達到306億元,同比增長59.8%,創下歷史新高,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保險創新市場。
多位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在保險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科技與業務結合以及科技與生態圈結合的趨勢已初見端倪。未來,保險公司數字化進程或持續加速,“保險科技不會是大保險公司的結束,但它會是傳統保險公司運用模式的終結。”
全球保險創新融資創新高
上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保險創新融資總額達到306億元,同比增長59.8%,創下歷史新高,同時融資事件為103件,同比增長17%,市場在承受疫情影響后快速反彈。分析表明,保險創新領域融資的單筆平均額度在增長,說明資金正向發展成熟的企業聚集。
自2010年開始逐步升溫,到2015年以來持續爆發,保險創新已經成為全球融資市場炙手可熱的領域。中國、美國、印度、英國、德國是對全球保險創新融資貢獻最大的國家,從歷史累計融資事件看,占據全球市場的88.2%,分別發生了362起、160起、44起、29起和28起。
分業態看,綜合營銷服務、技術與解決方案、細分市場保險服務中的健康養老領域是國內融資的三大熱門。其中,綜合營銷服務起步較早,已有企業步入成熟階段。技術與解決方案類保險創新企業受疫情和政策引導下的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提速影響,融資額快速增長,去年達到22.2億元。
我國保險科技與創新的活躍,除了基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以及中國經濟向數字化轉型下保險業的信息化升級等背景,政策引導也是保險科技與創新實現飛躍和引領的重要因素。
2022開年之際,我國監管部門先后發布《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外包風險監管辦法》《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保險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任務,為保險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基礎。
保險數字化轉型的藍圖已定。據此前銀保監會制定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工作目標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這與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時間點一致。
《報告》認為,在未來數字化發展浪潮之下,保險的產品和服務形式將發生巨大變化,在銷售模式、風險精準防范、生態服務創新等維度迎來新的數字化應用,從而進一步改善客戶的服務體驗。
大型保險公司的數字化轉型亦正在加速。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閑曾在回顧全球保險科技的發展、展望了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新引擎時表示,“保險科技不會是大保險公司的結束,但它會是傳統保險公司運用模式的終結”。
保險服務進入數字化新周期
《報告》認為,保險業已經并將持續具備與互聯網行業周期性波動相似的發展特征,在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大連接的5G網絡技術的支撐下,XR有望帶動虛實融合的互聯網新業態發展,用戶行為及市場需求將呈現階段性發展特征,從而推動保險業關注并探索符合監管要求和市場需求的新數字化發展方向。
在數字化的發展浪潮之下,保險的產品和服務形式將發生巨大變化,在銷售模式探索、風險精準防范、生態服務創新等維度迎來新的數字化應用,從而進一步改善客戶的服務體驗。
在銷售模式方面,保險代理人的銷售理念、銷售行為方式有望在虛實融合的下一代互聯網環境中迎來新突破。保險行業或能打破代理人傳統上下層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結構,形成平臺化的數字化組織方式,由此代理人粗放發展的形式將得到改變,“以客戶為中心”的保險銷售或能真正實現。
風險精準防范方面,在虛實融合的環境下,保險服務過程的數據能夠被有效積累,從而保證風險要素的可回溯識別,精準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在虛實融合的環境中,客戶能夠獲得更直接、更直觀的服務體驗,從而保險公司能夠通過有效的風險預測和干預手段,降低出險概率和賠付成本。
生態服務創新方面,保險業與其他行業的關聯性有望進一步增強。保險價值鏈上的健康、養老、車后服務、數字生活等生態能夠通過虛實融合方式與保險服務無縫銜接,即時加入到客戶的保險咨詢、方案建議、出險理賠等需求中。
車車科技張磊舉例解釋,如新能源車險方面,智能汽車天然擁有UBI車險的定價數據,通過實時反饋駕駛人和車輛的行為,輕松實現按里程、分時段的車險創新產品,根據車輛使用量核定保險價格,靈活定價,或將減少用戶保費支出。此外,智能汽車可預知車主的用戶目的,比如餐飲、登山、聚會、自駕游,在車主生活場景中嵌入意外險、行李險、旅行險等保定制化、碎片化、小額化的保險產品,能更好滿足車主的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