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微保、輕松保嚴選、圓心惠保、慧擇業內領先,科技助力互聯網保險平臺更好服務用戶。
現今,保險行業正在經歷從銷售導向轉型用戶導向的深刻變革,如何回歸到用戶的真需求,挖掘產品和渠道的新動能,是行業的普遍共識。
在這其中,科技越發廣泛的應用到保險領域,一系列重大技術變革正在快速改變保險企業與消費者接觸方式,推動客戶行為線上化、運營模式數字化和產品形態多樣化。
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調研數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保險行業信息科技累計投入達941.85億元。2020年,行業信息科技總投入35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63%。其中,直保公司信息科技投入平均占比為0.65%,大中型保險公司平均占比為0.56%,小微型保險公司平均占比為1.59%。
2021年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在科技投入方面,發展規劃提出推動行業實現信息技術投入占比超過1%、信息科技人員占比超過5%的目標;在服務能力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實現業務線上化率超過90%、線上化產品比例超過50%、線上化客戶比例超過60%、承保自動化率超過70%、核保自動化率超過80%、理賠自動化率超過40%的目標;在創新應用方面,提出推動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累計超過2萬個的目標。
無論是從科技投入還是服務能力上,《規劃》都給保險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發展目標,《規劃》明確提到,2025年,我國保險科技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保險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保險科技應用成效顯著,保險科技水平大幅躍升,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保險產品和服務滿意度明顯增強,我國保險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我國保險行業科技應用也面臨著諸多方面問題與挑戰:保險機構重營銷,輕服務;重收益、輕風險;重技術,輕運營;重局部,輕整體。保險機構科技建設呈現碎片化、應急化,系統性思維和前瞻性思考亟待增強。此外,智能化僅限于特定的保險業務場景,尚未與各個產業行業深度融合,形成保險生態。同時,保險科技應用面臨諸多安全性問題。如數據安全、數據倫理、隱私保護等方面,保險科技還應實現更深入的應用,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業內分析指出,傳統的保險行業痛點越發明顯。首先是保險機構研發部署軟硬件IT成本上升,且安全、穩定性差;其次是業內監管機構針對交易付的新政策不斷出臺,保險機構往往無法及時調整;最后是保險公司缺乏交易付的全流程管理能,包括多接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域覆蓋,清結算成本過,對賬難度大等。
據了解,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同樣存在科技基礎比較薄弱,實現快速轉型還存在一定困難,科技投入預算不足,配件、工時、人傷等定損所需的標準數據庫不完整,風控系統及模型缺失,導致賠付成本與風險無法有效管控。
相比這些痛點和劣勢,目前在一些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上,先進技術積極賦能行業發展,保險與科技深度融合已成為新趨勢。
《產品可靠性報道》雜志在分析和整理互聯網保險行業近年趨勢的基礎上,也對消費者關注的和信賴的保險科技平臺進行了梳理。
其中,以微保、輕松保嚴選、圓心惠保以及慧擇保險這四家互聯網保險平臺優勢明顯,這四家在科技能力和服務水平上都處在行業前列,成為2022最受用戶信賴的保險科技平臺。
微保在2017年成立之初,公司以交易管理快速切入保險行業,實現了對收付費渠道的統一管理,并在此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支付中臺系統,進一步解決保司統一對賬等的難點。
就消費者關心的靈活就業保障問題,此前行業多聚焦于養老、社保等方面,而對在職期間的職業傷害,短工保障,缺乏系統的保障與相應產品。
由微信支付、騰訊微保開發的“微工卡+靈工日結保險”數字化解決方案,是將移動產品能力與保險應用結合的一站式保障方案,目前已經陸續投入市場使用。在微信上使用微工卡打卡上工,單日投保,單日結算,可以有效為勞務公司和服務商提供完善的靈工人群單日保障機制,有效解決過去對單日職業風險保護的遺漏,提升靈活就業效率,降低雙方風險。
相比傳統的保險模式,輕松集團旗下輕松保嚴選利用自身科技和場景優勢,通過不斷與數據、科技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性地實現了產品設計、精準營銷等環節的數字化、線上化和自動化。
2021年12月,輕松集團推出了“保險科技同行計劃”,計劃以資金、資源、技術三輪驅動,投入5億用于促進SaaS系統優化、流量扶持、科技研發及社會責任賦能。秉承價值共創、協同共贏原則,“同行計劃”將從保費規模貢獻、用戶服務質量、承保理賠效率等多個維度評估,優先支持優質合作商,致力于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領先全球的保險科技。
輕松集團還利用技術優勢,致力于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營銷一體化解決方案。輕松集團開發了涵蓋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顧問、電子病歷四大板塊的輕松大腦(AICare-SaaS),整合互聯網保險、多元行銷、輕松籌業務、健康商城、朵爾互聯網醫院、朵爾大藥房、輕松公益、會員服務八大前端業務群,實現向上服務;同時,依托業務數據中心、公共數據中心、源數據中心等平臺,強化向下服務。
圓心惠保成立于2019年4月,系圓心科技旗下保險科技服務品牌。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圓心惠保特藥險產品精算平臺,已先后服務了多個省市的惠民保險項目以及特藥險產品,包括去年年底上線的廣西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產品“八桂惠民保”、以及重慶“渝快保”等。平臺藥品信息庫共積累上市國內藥品182種,國外藥品94種。為滿足患者用藥需求、促進公眾健康作出了有效貢獻。
過去的2021年,圓心惠保基于圓心科技在綜合醫療服務方面的行業優勢及自身實踐積累,創新研發出特藥險產品精算平臺,實現集數據、規則、算法于一體。這個“精算智慧大腦”不僅完成了對帶病人群數據的處理分析,也能夠根據癌癥的事件發生頻率、事件發生強度、人群結構、藥品成本、免賠額、賠付比例等多重因子以及定價邏輯算法,為特藥保障相關責任的精算假設提供依據。
作為保險電商第一股的慧擇網,以“數據+科技”賦能產業上下游和保險生態鏈,輸出更加成熟的保險科技解決方案。
2018年5月,慧擇(成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注冊成立,通過打造“保險云”,為慧擇集團在全國業務拓展提供技術支持,可實現保險產品在線精細對比、與保險公司數據實時對接,以及實現全平臺風險控制等。
2020年5月,慧擇宣布“AI計劃書服務”正式上線。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清晰的用戶畫像,并將海量的保險產品數據化,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真正為用戶規劃最佳保險保障方案的訴求。慧擇AI計劃書能夠在“聽懂”用戶的需求下,為不同用戶量身定做最適合的保險方案。
如果說,科技應用創新是全面提升保險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強力支撐和重要保障。
那么,隨著保險行業加快保險科技應用,數字化營銷升級大勢所趨,如何應對技術革新和角色轉型,形成行業的良性運轉成為關鍵。
在這過程中,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給整個行業帶來哪些改變?從過去的試探到現在開始更多的擁抱,消費者緣何對互聯網科技平臺產生更多信賴?其中,更多的也體現在點滴的服務當中。
2021年,在微保已上線的在線理賠服務產品中,有超過88%的出險用戶直接選擇通過微保小程序在線申請理賠;男女患重疾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男性46至50歲、女性41至45歲之間是重疾出險最集中的年齡段。2021年有超過88%的微保用戶選擇通過微保小程序進行在線理賠,且這一比例在逐年上升。對于用戶來說,理賠的價值不僅在于賠付金額,更在于理賠服務過程中的細節與溫度。
截止目前,微保管家已累計為超260萬人提供了1V1在線服務,服務滿意度高達98%。
輕松保嚴選針對慢病用戶推出相應的醫療健康保險產品,將患病體納入參保范疇,為患病體提供一份保障權益。2019年10月,輕松保嚴選聯手眾惠相互,推出業內首款三高、乙肝等慢性病人群可投保的保險產品——惠享e生百萬醫療險,打破了傳統保險“只保健康人、不保人健康”的現象。輕松集團鏈接行業上下游企業,布局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通過加碼科技、安全、創新等各維度的投入,打造出了“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相結合的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從檢、醫、藥、康、險全方位多維度提供了健康保障服務,成功構建出了一個良性的健康保障生態閉環。
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險真正的改變是從2021年開始的,按照業內的說法,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險正式步入2.0時代。其標志在于由醫保局等地方政府機構主導或者深度參與的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險產品占比顯著增加。圓心惠保獨家承擔75種海外特藥保障服務,并專注于為符合理賠條件的參保人提供用藥指導、用藥理賠等服務,讓患者不出國門、赴海南博鰲樂城就能同步用上全球創新藥。作為“北京普惠健康保”的特定藥品服務企業,圓心惠保還促成了首位海外特藥理賠者的誕生,幫助以既往癥身份參投“北京普惠健康保”一位患者用到海外特藥-肺癌靶向藥品Lorbrena(洛拉替尼),并及時收到賠付款項,極大減輕了患者家庭經濟負擔。
慧擇針對保險行業“理解難、挑選難、理賠難”的消費痛點,推出了“不打擾、不誤導、不敷衍、幫理解、幫挑選、幫理賠”六大服務承諾,圍繞“幫挑幫賠”的品牌理念,為消費者打造一站式的保險閉環服務;另一方面,慧擇成功打造了成熟的小馬線上協助理賠服務體系,涵蓋報案后的回訪跟進,指引理賠操作、協助理賠材料的收集、預審和寄送、跟進和督促保司的理賠進度、協調理賠爭議等全程協助服務。
未來,保險行業所有觸達客戶的業務環節將實現線上化,大幅提高保險業務處理效率。作為保險行業由側重單方面承保向側重綜合型風險保障服務轉型的關鍵支撐,保險科技促使保險業務從事后、低頻交易向事前、中高頻轉變,從而大大降低保險風險。
科技賦能使得風險辨識能力發生革命性飛躍,極大提高認清保險風險的顆粒度,賦能保險行業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個性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保險客戶需要。通過創新平臺搭建,創新科技將賦能保險與各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構建多方主體開放、共贏的保險生態圈。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將保險應用從線上化向智能化發展,進一步貫通保險價值鏈,快速提升保險業務效率,全面改善保險客戶體驗。
機構簡介:
《產品可靠性報告》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中國質量報刊社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基于大數據,以質量管理、質量技術、質量安全為視點,以數據型、研究型報告為主的科技月刊。“產品可靠性”概念狹義上是產品在使用期間沒有發生故障的性質,廣義上是指使用者對產品的滿意程度或對企業的信賴程度。《產品可靠性報告》關注產品用戶體驗和品牌美譽度,關注產品耐用性和故障率、產品缺陷,把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放在共同的層面下,用數據說話,以客觀的眼光進行觀察。
---End ---
編輯|楊順興
審核|劉回春
出版|劉大平
來源|產品可靠性報告
電話|010-84640532
更多內容,請關注產品可靠性報告公眾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產品可靠性報告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