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3月21日下午,噩耗突傳,一架航班號為MU5735的民航客機突然遭遇事故,引發全國上下高度關注。
很快,民航局確認,東航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于梧州上空失聯,確認該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機組9人。
01
人保系失事客機主承保商,平安、太保均有參與
這是自2010年伊春空難以來,國內發生的又一起嚴重民航客機事故,在上一次事故中,共造成44人死亡。
在這之前,接近12年半時間的時間里,中國民航保持了良好的安全飛行記錄。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2月19日,中國民航運輸航空持續安全飛行時間突破1億小時、137個月,創造了中國民航歷史上最好的安全業績,也創造了世界民航歷史上最好的持續安全飛行紀錄。
但隨著東航MU5735的墜毀,最好的紀錄如今已經被打破。
表格1 1989年以來國內飛行事故匯編
數據來源:互聯網
事發突然,但很快各相關方就開始積極展開行動:
多地消防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與搜救;
民航局啟動應急機制,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
保險公司也紛紛啟動緊急預案,開始主動排查客戶,開通綠色理賠通道,并簡化相關手續等。
這其中,保險業作為一種特殊行業究竟會在此次空難中承擔多大責任也引發各界關注。
據了解,航空公司針對飛機本身,一般會投保的險種包括機身/零部件損失保險,機上人員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機身戰爭保險等。
至于機上個人,包括機組人員以及乘客,有可能涉及到的險種主要包括航空意外險,壽險等。
另據了解,空難于險企而言,破壞性類似于巨災。為分散風險,國內保險公司在承保航空公司有關業務時,往往會組成共保體,然后再通過再保險公司繼續對風險進行分散。
據了解,有關東航MU5735的相關保險業務中,人保財險是首席承保,其已經第一時間啟動重大事故理賠應急機制,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和理賠、業務、支持等工作組,第一時間與民航總局、東航進行對接。
其他頭部機構也有參與一定份額。其中,中國太保已經公開聲明,旗下“太保產險已核查確認跟單承保中國民航聯合保險機隊航空保險”。
中國平安最新消息也表明,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共保東航MU5735機身一切險及責任險。
公開資料顯示,波音737系列的平均價格在4.67億到6.76億人民幣之間,這意味著共保體及其再保人僅機身本身的賠償金額就將達到數億元人民幣。
02
航空公司賠償乘客限額僅40萬元,機上人員保險賠付更多取決個人壽險意外險
機上人員方面,根據2006年2月,原中國民航總局發布的《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每名旅客的賠償限額僅為40萬元。而在這之前,人均賠償限額更低,僅7萬元——無論是7萬元,還是40萬元,這一標準均遠遠低于國際標準。根據國外的一些航空運輸公約規定,包括《華沙公約》及《蒙特利爾公約》,賠償金額將達百萬元以上。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賠償標準會更高。
對于國內旅客而言,最終獲得的保險賠付金額更多還取決于自身投保的壽險、意外險等的保額。
據媒體報道,2010年的伊春空難發生后不久,彼時的保險監管部門曾對保險公司的賠付金額做出預估,最初的估算顯示42名人員遇難,其中有27人在14家保險公司投保了人身險,預計賠付1487萬元。以此計算,這27名遇難者人均將可獲得55.07萬保險賠償。再加上彼時國內航空運輸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上限40萬元,人均獲得賠償的上限可達到95萬元。
反觀與之時間相近的國外航空公司發生的空難:
2007年,肯尼亞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在喀麥隆濱海省墜毀,機上114人全部遇難,其中,5名遇難中國公民每人獲賠金額約200萬人民幣;
2007年,巴西空客A380空難,事故共造成199人死亡,遇難者家屬獲賠總額15億美元。
2009年,法航空難,每名遇難者家屬獲賠1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96萬元。其中一名中國人購買了人保壽險,獲賠960萬元的保險賠付。
2014年,臺灣復興航空空難,每人賠償約合295萬人民幣;
2014年,馬航MH370空難,每名中國乘客獲賠約合150萬人民幣。
此次空難,機上人員共132人,假設平均每人能獲賠200萬元左右,保險公司需為此支付2-3億元。
03
數十家險企啟動緊急預案,公布報案電話
空難一經確認,各家險企也迅速行動起來。迄今為止,根據『慧保天下』不完全統計,數十家險企已經就此次空難啟動緊急預案。
各家公司制定的緊急預案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要包括,主動排查客戶;多渠道、全天候受理報案;免交紙質理賠申請資料;建立理賠綠色通道,提供快速理賠服務;優化特殊案件證明材料;簡化出險客戶家屬理賠資料等。
至截稿時為止,中國平安(601318)發布最新消息稱,已接到4起客戶報案。其中,平安養老險接到兩起客戶報案,平安產險(指東航MU5735機身一切險及責任險)、平安健康險各接到一起報案。
此外,各家險企還紛紛發布了各自的理賠電話,客戶家屬可直接撥打申請理賠,以下即為『慧保天下』匯總的內容。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