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又到了披露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的時間——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保險公司須不晚于每年7月底前在官網披露上半年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指標,不晚于次年2月底前披露上一年度賠付率指標。
據『慧保天下』統計,截至3月21日,共有110家保險公司披露了2021年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其中包括70家人身險公司,40家財產險公司。
整體來看,2021年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處于較低水平,除去賠付率畸高和畸低的個別險企后:
全行業平均綜合賠付率僅為40.35%
其中,70家人身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42.4%
40家財產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38.29%
逾7成險企綜合賠付率不超過50%
超過2成險企賠付率甚至低于20%
除上述特點外,2021年的個人短期健康險賠付數據還突出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財險公司中處于高賠付率區間的險企數量明顯高于人身險公司;二是健康險業務占比越高、規模越大的公司,其賠付率往往越穩定,中小公司由于業務規模小,受到單個賠案的影響較大,綜合賠付率面臨較大波動性。
01
僅17家險企2021年綜合賠付率“適度”,在50%-100%之間
監管部門推動險企公布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部分險種賠付率畸低,大量費用給到銷售中介和平臺,消費者實際獲益有限。通過信息披露的方式,希望消費者能夠更好的看清楚短期健康險產品的實際價值。
從這個意義出發,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過高不利于產品長期發展,很有可能被險企停售,導致消費者無法繼續投保;綜合賠付率過低的產品,對于消費者而言,則不夠“實惠”;站在一般消費者的立場上,賠付率“偏高”的產品才最符合理想狀態。
按照這種標準,經統計,2021年,人身險公司中,僅8家險企的綜合賠付率在50%-100%之間,包括復星聯合、北京人壽、愛心人壽、人保健康、吉祥人壽、太平洋健康、和諧健康以及大家養老。
財產險公司中,也只有9家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在這一區間范圍內,包括富德財險、美亞財險、都邦財險、永安財險、國泰財險、中煤財險、天安財險、珠峰財險以及人保財險。
這意味著大多數險企的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要么過高,要么過低。
當然,必須注意的是,險企的產品經營周期與監管要求的統計周期不同,有的險種賠付率過低,可能是由于銷售時間短導致的,賠付高峰尚未到來導致的。此外,準備金、再保等對于綜合賠付率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02
6家險企綜合賠付率畸高,突破100%,均為小新險企
人身險公司中,有3家險企的綜合賠付率都超過了100%,分別為和泰人壽、恒大人壽、以及上海人壽,均為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的險企。
財產險公司中,安心農險、凱本財險、海峽金橋3家公司的綜合賠付率也均超過100%,分別為120.28%、168.17%和112.02%,同樣是成立時間較短、業務規模較小的險企。
業內人士分析,這些險企的綜合賠付率飆漲很大程度上與業務規模較小,波動率較大,以及準備金提取等因素有關。
當然,除規模較小等原因外,綜合賠付率過高,也反映出相關產品的設計存在不足,承保時風控措施不足等問題。
典型如和泰人壽,其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從2020年-7%急劇攀升至2021年的3442%。據悉,該公司賠付率大幅上升主要因一款重疾險產品導致。
2021年,和泰安康重大疾病保險綜合賠付率高達6060%,公司稱由于該產品規模較小,賠付率受單個賠案影響波動較大。
此外,其另一款名為和泰隨心保的重疾險,綜合賠付率則為-106%,主要系未決賠款準備金的釋放。
賠付率過高的險種將直接影響險企的銷售欲望。例如上海人壽,其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由2020年的154.57%上升至2021年的205.02%。
對此,上海人壽稱,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賠付率前三名產品均已停售,其他在售的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由于開售時間較短,賠付率數據目前波動較大,將會持續對相關產品的賠付率進行監控并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
03
低賠付率仍是行業常態,78%險企綜合賠付率低于50%
賠付率過高不利于消費者長期投保,但過低,顯然也會傷害消費者利益。
從2021年行業整體的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情況來看,“低賠付率”依然是普遍現象。
整體來看,全部納入統計的110家保險公司中,僅有24家險企綜合賠付率高于50%,占比僅22%。具體來看:
70家人身險公司中,只有11家公司的綜合賠付率高于50%,也就意味著占比84%的險企的綜合賠付率低于50%,其中綜合賠付率低于20%還有17家,其中低于10%的包括5家。
40家財產險公司中,13家險企綜合賠付率高于50%,也就意味著占比約68%的財產險企的綜合賠付率低于50%,其中低于20%還有12家,低于10%的包括9家。
賠付率低是賠付率高的因素是對應的,很多也是因為規模小,波動大導致的。例如海保人壽在公告中就表示,公司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業務量較小,所以綜合賠付率較低。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這類業務規模較小的公司,偶然出現的大額賠付會讓其在短期內賠付率飆高。
值得注意的是,賠付率較低的險企中,甚至還有幾家險企為負數,例如黃河財險、誠泰財險、北部灣財險3家公司的賠付率分別為-45.2%、-68.1%、-52.78%。業內人士介紹,之所以出現負值,主要因為該指標為再保后賠付率,未決賠款估損偏差會導致賠付率小于零的情形。
04
頭部險企相對穩定,人保太保眾安等的綜合賠付率變化相對較小
相較小型險企的巨大波動,頭部險企保持了更穩健的態勢。
財產險公司方面,對比2020年賠付率,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眾安在線等健康險頭部公司的賠付率相對穩定,基本保持在50%左右。
2021年,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的個人短期健康險整體綜合賠付率分別為52.9%、45.66%,較2020年同期下降不超過11個百分點。眾安在線2021年賠付率34.1%,與2020年的36.3%賠付率相比,也基本持平。
第二梯隊中,太平財險、陽光產險等公司的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也波動較小。2021年,陽光產險該項業務賠付率27.14%,太平財險13.9%,較2020年同期波動不超13個百分點。
相較之下,多家中小公司的數據呈現大幅波動。安信農險、華海財險、安心財險、北部灣財險、黃河財險、誠泰財險、新疆前海、以及凱本財險,較2020年的同期波動均超過50個百分點。
“客觀來看,目前商業性健康險業務的賠付率普遍不高”,業內人士表示,這可能與險企的業務結構有關。例如,百萬醫療險設置了較高的免賠額,如果設定為1萬元,消費者年度醫療費用在醫保報銷后,自費額度超過1萬元的比例將大幅減小。險企的高額賠付案例較少,也會拉低其綜合賠付率。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的經營一貫遵循“費賠聯動”法則,不高的賠付率往往會帶動費用率上升。能否有效控制費用率上漲是險企經營健康險面臨的重要挑戰。
附表 2020-2021年保險公司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
備注:綜合賠付率=(再保后賠款支出+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再保后已賺保費
*表示該年度暫無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表示公司官網頁面出錯,數據不詳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