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25日電 (魏薇)近期,銀保監會指出,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權益類資產。今年一季度,市場波動加劇,對保險機構權益投資策略有無影響?后市險資看好權益市場的哪些投資機遇?未來是否會加配?
3月25日,在中國人壽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壽總裁助理、首席投資官張滌指出,今年到目前為止,權益市場波動比較大。一方面,國內基本面預期偏弱,上市企業盈利增速周期下行;另一方面,全球貨幣政策收緊,A股部分板塊前期估值偏高;還有一些地緣沖突的影響,帶來了對于權益投資風險偏好的下行。因此,A股出現了一波比較明顯的下跌,這是客觀的市場現狀。
在此背景下,對于權益投資的戰略層面,張滌認為,在談大類資產配置時,不能脫離投資機構主體的資金性質、時間維度和風險偏好。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是一個長久期負債的、長期限資產的并且是有持續穩定現金流的保險機構,有別于其他的機構投資者,所以需要構建符合保險資金運用規律的,以資產負債為核心的配置框架。
張滌稱,在配置框架下,根據不同資產類別的風險收益特征、配置作用,以及償付能力的約束、資產負債的匹配要求、稅收等多重因素來構建戰略配置組合。經過多年,中國人壽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方法論和框架。
在戰術層面,張滌表示,會在框架內,根據市場的情況來靈活進行戰術性的偏離。在整個戰略配置中,權益投資是一個關鍵少數,特別是在利率中樞下移的環境下,固收配置提供了非常好的安全墊和穩定器,要實現長期的、能夠滿足客戶需要和股東要求的回報,權益投資就成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人壽的戰略配置中,權益是有一定中樞的。
談到今年的配置,張滌分享了對權益投資的幾個觀點,一是對于長期資金,權益市場長期向好的判斷沒有發生變化,它的長期配置價值也沒有發生變化。從政策層面上,國常會和金融穩定委都談到了穩增長、穩預期這些呵護宏觀經濟的一些政策,這些政策會逐步落實,對于基本面會起到改善的作用。從行業監管的角度,在持續鼓勵包括保險資金在內的長期資金,發揮資金的優勢來增加權益的配置。
二是從估值的角度,張滌認為,經過了前期的調整,權益的估值已經落到了長期中樞之下,配置價值在慢慢顯現,從股債的配置價值上,也能發現權益投資的這種長期價值。對于長期投資,從估值的角度已經達到了左側加倉的條件。
三是在配置上也是有需求的,張滌指出,保險公司本身要滿足長期的回報要求,需要配置權益,從居民的角度,也有居民理財長期配置的需求。
同時張滌也觀察到,從全球視野看,境外很多機構在目前階段是低配了,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的資金也需要對這類區域有所配置,所以配置的意愿和資金的需求是實在的。
綜合幾方面因素,張滌認為,權益市場長期向好保險資金持續配置的邏輯是沒有發生變化的,長期邏輯是沒有被破壞的。
“當然短期肯定有一些風險因素需要我們考慮,包括美聯儲的加息,可能會對我們的貨幣政策空間帶來一定的壓力,也包括經濟基本面企穩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還有俄烏沖突還在演進,疫情還在持續,所以短期的一些擾動因素會給市場帶來一些波動和影響。”張滌說。
她進一步指出,大類資產配置的框架下,作為長期投資者,中國人壽會按照自身配置的邏輯和長期配置的理念,繼續持續在權益投資方面進行配置安排,同時也會發揮系統內、系統外不同管理人的不同風格,構建長期均衡的組合,來最大限度地把握長期配置機會,同時又可以有效地管控短期波動風險。(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