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環境急劇蛻變的時期,更是考驗企業轉型定力的關鍵時刻。正因如此,“三十而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保”)會交出怎樣的答卷備受關注。該公司披露的年報顯示,2021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 268.34億元,同比增長9.2%。不過,分紅金額和分紅率卻雙降。中國太保2021年度擬按每股 1.0元(含稅)進行年度現金股利分配,同比下滑23.1%,分紅率為35.9%。
大眾對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客戶對保險服務的個性化、多元化要求不斷提高。金融監管對保險主體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來,中國太保新三十年如何再出發?
壽險新業務價值連連跌
保險行業變革進入關鍵期,價值鏈正面臨艱難的重塑過程。
2021年中國太保實現營業收入4406.43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3667.82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68.34億元,同比增長9.2%;集團內含價值為4983.0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5%。基本每股收益為2.79元。
分板塊來看,“大當家”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壽險”)2021年實現凈利潤189.05億元,同比增長1.4%。盡管利潤表現可圈可點,但核心業務板塊的新業務價值卻繼續承壓。
從年報來看,2021年壽險保險業務收入2116.85億元,同比微降0.1%;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連續三年下降,轉型中的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為134.12億元,同比下降24.8%。新業務價值率為23.5%,同比下降15.4個百分點。
“與其他保險公司一樣,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下降同樣是業務轉型過程必須要面對的階段性現象。”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2021年上市壽險公司新業務價值承壓成為普遍現象。整個壽險業仍在盼望轉型后的“柳暗花明”。中國太保對于新業務價值承壓表示,這是受外部市場形勢、業務結構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
分板塊來看,太保壽險加強銀保渠道建設,保費增速亮眼,銀保渠道方面,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4.57億元,其中新保業務收入為66.68 億元,同比增長331.3%。而代理人渠道微減,壽險保險業務收入2116.85 億元,同比下降0.1%。
與此同時,太保壽險代理人清虛加速。年報數據顯示,太保壽險2021年的月均營銷員數量同比下降近三成至52.5萬人,不過,2021年CG(頂尖績優,MDRT水平)人力同比提升170.1%。
2021年初啟動的“長航行動”,旨在著力打造隊伍升級、賽道布局、服務增值、數字賦能四大戰略內核。太保壽險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蔡強表示,正按照既定計劃推進,效果基本符合預期。
平安證券王維逸、李冰婷、陳相合發布的相關研報顯示,中國太保應對壽險行業性困局,創新推出“長航行動”、升級代理人隊伍,且重啟價值銀保、多元渠道助力業務增長。但壽險轉型仍處于攻堅期,效果尚未體現。
李文中認為,“長航行動”實施一年以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部分人均指標有明顯改善,相信隨著改革的繼續推進,效果會進一步顯現,到一期工程結束應該會有更多收獲。
車險承壓,非車業務較快增長
2021年行業面對車險綜改全面落地、供應鏈重塑以及氣候風險持續上升的挑戰。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產險”)車險業務也有所下滑。
從財險板塊來看,2021年太保產險實現凈利潤63.52億元,同比增長21.9%。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3%,達1546.11億元。其中,車險保險業務收入917.99 億元,同比減少4.0%。
平安證券王維逸、李冰婷、陳相合發布的相關研報顯示,中國太保2021四季度以來車險增速已扭正并快速回升,龍頭險企承保利潤總額有望改善。
通過非車險業務來看,太保產險非車險業務品質改善且保持較快增長。收入同比增長16.8%,占比提升4.7個百分點,達40.6%;非車險業務品質改善且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綜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太保產險車險客戶黏度持續提升,推動增長動能轉換;非車險實現承保盈利,同時健康險、責任險、農險等新興業務領域保持較快增長。對此,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這三大類業務增長較高是因為上述險種處于國家戰略重要領域,包括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及改善社會民生等。同時,這三大業務也是中國保險業發展最薄弱的領域,所以增長空間非常大。
“基于上述新興業務領域,中國太保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這幾年得到了很多收獲。在業務品質方面,中國太保主要抓幾個方面,一是加強多方聯動,使得內部資源配置達到最優。二是推動科技賦能,打通承保端和理賠端,實現承保理賠互動。三是深化客戶經營,擴大保險深度,實現客戶優質經營,在車險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通過客戶經營進一步帶動非車的發展。”顧越說道。
對于非車業務科學做好品質管理,風險轉移,顧越表示,專業、技術方面要求較高,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太保產險近年持續加強專業能力建設,非車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相信深耕非車市場,擴大非車市場占有率的同時,通過能力提升,進一步增強非車的高質量發展。
開源證券高超、呂晨雨發布的相關研報顯示,財險堅持高質量發展,有望實現車與非車雙輪驅動。
固收類投資下降,權益類投資上升
在投資板塊,2021年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 931.84 億元,同比增長 10.9%,總投資收益率 5.7%,同比下降 0.2 個百分點。實現凈投資收益 730.61 億元,同比增長 8.8%,凈投資收益率 4.5%,同比下降 0.2 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在戰略資產配置的牽引下,進一步延展資產久期,同時積極把握市場投資機會,通過靈活的戰術資產配置,實現了穩健的投資業績。截至2021年末,中國太保總資產達19461.64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9.2%。
2021年中國太保的資產配置中權益類投資的占比提升。整體來看,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75.7%,較上年末下降2.6個百分點;權益類投資占比21.2%,較上年末上升2.4個百分點,其中核心權益占比11.1%,較上年末上升0.9個百分點;實現集團投資資產凈值增長率5.4%,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示,從中國太保的投資策略來看,2019年以來,中國的股市已經經歷了連續三年比較大幅度的上漲,基于目前國內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以及國際地緣政治事件突發性影響,中國太保從負債的特性出發,以滿足償二代二期規劃等風險管控要求作為前提,圍繞長期投資的收益最大化,不斷優化與風險偏好相匹配的多元化的資產組合,堅定不移地執行啞鈴型的資產配置策略。
據了解,中國太保執行“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一方面,加強長期利率債的配置以延展固收資產久期,加強對再投資風險的管控;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包括未上市股權在內的權益類資產配置以提高長期投資回報。公司對信用風險的承擔持續保持謹慎態度,強化信用風險管控,積極應對和防范信用風險。
那么,2022年的資產配置策略是怎樣的?對于權益類投資策略的考慮,傅帆表示,從權益投資方面來看,中國太保權益類資產配置的比例有一定的提升空間。2022年首季,市場的調整幅度較大,中國太保認為,市場的調整帶來更多的是風險釋放以及長期投資價值顯現。
傅帆還表示,對于2022年整體股票市場表現,中國太保保持高度謹慎。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將在戰略資產配置的引領下,強化紀律性投資機制,加強戰術性比例控制,積極把握股票市場的結構性機會。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