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新三板掛牌機構2021年年報集中披露階段。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公司隊列中,已有4家公司“放榜”2021年經營成績單。受車險綜合改革、疫情等因素影響,4家公司營業收入普遍下滑,盈利情況也難言理想,僅1家公司實現盈利。
業績不理想背后是當前保險行業正在經歷轉型陣痛,專家表示,對于保險中介公司來說,客戶資源的穩定與增長直接關乎公司的生存與發展,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增強客戶黏性在保險中介公司尋求轉型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營收普遍下滑,凈利潤不樂觀
在新三板掛牌的多家保險中介公司交出的2021年經營成績單并沒有給人“驚喜”。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已經披露2021年年報的4家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公司的營業收入都出現了下滑的情況。
其中,誠安達保險銷售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安達”)實現營業收入最多,達5.03億元,同比下降14.95%。另外3家公司,新一站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一站”)、河北大生泰豐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生泰豐”)和鼎宏保險銷售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鼎宏保險”)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0.15億元、1.23億元,分別同比減少4.66%、31.03%、49.49%。
營業收入下滑背后,是疫情影響和車險綜改陣痛。如鼎宏保險直言,營業收入下滑主要系車險綜合改革實施以來,保險代理業務傭金結費率與實施前大幅下降所致。大生泰豐則表示,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1.03%,主要系疫情影響。
不僅營業收入出現下滑,4家公司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也不理想,出現了盈利縮減、由盈轉虧或持續虧損的情況。其中,凈利潤下滑最明顯的是大生泰豐,該公司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滑341.88%,由盈轉虧,實現凈虧損345.86萬元。新一站凈虧損同比縮小10.59%至1197.55萬元,誠安達實現凈虧損244.46億元,鼎宏保險實現凈利潤160萬元,同比減少69.1%,是4家公司中唯一實現盈利的公司。
談及凈利潤大幅減少的原因,大生泰豐表示,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增加業務獲取難度,公司戰略調整,在合規基礎上提高傭金政策。
對于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公司凈利潤普遍“滑坡”或虧損,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表示,在多因素疊加之下,2021年保險中介公司的業務發展遇到了不小的約束。一是當前保險行業整體進入調整周期,保費收入不增反降,盡管降幅不大,但是對于提供中介服務以收取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介公司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二是車險綜改使得車險代理業務的傭金水平整體下滑,三是互聯網保險新規對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定價中附加費用率作了明確限制,且中介費中不得支付信息服務費,這又限制了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的傭金水平。
客戶資源或為盈利關鍵
可以看出,當前整個保險行業正在經歷轉型陣痛,尋求轉型突破的焦慮日益濃重,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公司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轉型?
李文中分析指出,對于保險中介公司來說,客戶資源的穩定與增長直接關乎其生存與發展,但客戶資源受到外部環境和監管政策的影響非常大。雖然部分依托股東資源開展業務的保險公司客戶資源相對有保障,但依賴股東資源發展業務也難以保證持續、快速、穩定增長。因此,對于保險中介公司而言,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增強客戶黏性顯得尤為重要。
在實踐過程中,各家公司也在“探路”,嘗試開拓用戶資源,搭建信息化平臺。如新一站表示,為實現盈利,公司將加大業務端建設和人員投入,提升業務變現能力和水平,同時持續加大運營資源投入,在持續開拓新客戶資源的同時,提升對存量客戶的盤活效果。誠安達則表示,在信息化建設初始,技術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基本業務處理電子化,替代手工,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提升。隨后將結合公司實際情況,以完善現有IT能力為主,選擇安全、穩定可靠前提下,具有行業考驗的廠商進行深度合作。
李文中建議指出,在行業整體轉型過程中謀求發展,保險中介公司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將銷售業務向上延伸到保險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開發出更多的能夠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個性化保險產品。二是加強同其他機構的合作在線下、線上搭建有利保險銷售的場景,提升保險銷售和客戶服務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