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陽光保險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式向上市發起沖擊。
從規模來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陽光保險旗下陽光人壽和陽光財險共有2895家分支機構(含分公司及網點),擁有約2540萬名個人客戶和約43萬家團體客戶。
與中國平安(601318)進行對比可以更直觀感知陽光保險的量級。中國平安的個人客戶超2.27億,僅平安壽險在國內共設有35家分公司及7家電話銷售中心,擁有超3250個營業網點。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及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以原保險保費收入計,2020年,陽光人壽的市場份額為1.7%,在中國91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12位;陽光財險的市場份額為2.7%,在中國87家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7位。
2019年-2021年,陽光保險的總保費收入從879.07億元增至1017.59億元,增長15.76%;其中人身險收入逐年攀升,占總保費比例從54.7%上升至59.8%;財產險業務收入占總保費比例則從45.3%下降至40.2%。
招股書顯示,就人身險產品而言,人壽保險代理組成的傳統分銷渠道(代理人渠道)是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陽光人壽擁有約6.7萬名保險代理人,向個人客戶分銷人身險產品。2019年-2021年三年間,由代理人渠道產生的總保費收入分別為149.59億、157.96億和150.89億,占陽光人壽總保費收入的31.1%、28.7%及24.8%。
其中,新保單產生的總保費收入分別占31.1%、26.5%和22.1%,續簽保單的總保費收入分別占68.9%、73.5%及77.9%。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保單產生的保費收入呈逐年下降趨勢。對此陽光保險也在招股書中表示,近年來行業保險代理人總規模呈現收縮趨勢,行業代理人發展面臨轉型,導致新單保費收入承壓。
也就是說,消費屬性較強的保險業務在近年已進入調整期。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保險代理人展業難度大,整體出單量和舉績率不斷下行,進而使收入承壓。受負反饋影響,代理人主動或被動脫落,前期因隊伍快速增長帶來的“代理人紅利”逐漸褪去,險企保費新單收入增速顯著放緩。
事實上,保險公司的競爭力取決于產品供應、品牌知名度、聲譽、銷售覆蓋、服務質量、員工素質和信息技術系統等多重元素。而互聯網公司在過去數十年中經歷了快速發展,展現出在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率為導向的業務發展及創新能力,亦有更多資源進入保險行業。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陽光保險稱,“公司或將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以保持競爭力,可能會導致業務增長緩慢、甚至影響盈利能力,進而對前景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公司已于2015年開始實施代理人渠道的價值轉型,通過業務結構優化,提升健康險等長期保障型、終身壽險等長期儲蓄型產品占比。”
通過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優化業務結構來保持競爭力,陽光保險轉型道阻且長。
市界查閱黑貓投訴平臺發現,涉及陽光保險的投訴量共有1911條,投訴原因包括公司捆綁銷售、退保額處理慢等。有消費者表示:“服務質量需要提高。”
至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讓消費者買單的同時覺得物有所值,已成為眾多保險公司亟需轉型的方向。
(作者丨市界 周奕航 編輯丨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