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陳旭
購買保險是現代社會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金融市場繁榮和人們風險意識增強,保險產品與個人、社會愈加息息相關。
為更好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預防銷售誤導虛假宣傳等風險,減少保險消費糾紛隱患,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科學理性投保意識,4月26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金融消費者掌握理性投保的五個注意要點,增強個人合法權益保護意識。
具體來看,首先要選擇有保險業務經營許可的合規機構,消費者應從持有保險業務經營許可的合規機構,或在保險機構辦理有效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處辦理保險業務;
其次,了解保險責任、責任免除等重要條款,防范銷售誤導風險,消費者應當清楚理解所購買的保險產品保什么、不保什么、保費繳納、保險金如何賠償等,切勿“望文生義”“一勾到底”或是隨意跟風購買,注意防范營銷過程中混淆和模糊保險責任、夸大保險責任、虛假宣傳等風險;
第三,積極配合可回溯、“雙錄”、回訪等環節,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可回溯、“雙錄”、回訪等規定是對保險機構和保險銷售人員的監督,督促其依法依規履行銷售過程中的合同內容說明、免責條款提示、風險告知等義務,也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消費者應當積極配合,如實告知、如實答復回訪問題,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要求保險公司進行詳細解釋;
第四,還需要正確認識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不被“高收益”誤導,消費者不宜將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與銀行存款、國債、基金等金融產品進行片面比較,也不應輕信只強調“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諾保證收益等不實宣傳行為;
第五,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若發現銷售人員在保險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銷售等違規行為,或認為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消費者應注意保留相應證據,及時向保險公司投訴,或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必要時還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表示,消費者要通過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不輕信“代理維權”“代理退保”等虛假承諾,不參與違背合同約定、提供虛假信息、編造事實的不法行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