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提出加快發展巨災保險助力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包含地震、臺風、洪水、強降雨、泥石流等災害在內的多災因巨災保險體系,充分發揮巨災保險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幅員遼闊,復雜的地形地勢、多樣的氣候類型,決定了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的特點。推進巨災保險建設是惠及人民百姓的重要舉措。在既往觀念中,巨災保險僅是風險出現后進行賠付的工具,其實,它更重要的作用應是防“患”于未然,對企業、百姓可能面臨的災害風險起到篩查、預警等作用。
此次銀保監會也提出,將指導保險業運用好創新思維和系統觀念,在產品定價、技術服務等方面大膽創新,全面激發巨災保險發展潛力。
陽光保險在近年來不斷創新,將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排查前置,集合“專業+科技”力量全面開展防災減災行動,攜“空天地一體化非車客戶風控服務產品鏈”助力團體客戶提升抗災能力,深度參與巨災風險管理。
專業為基,防災地面部隊持續推進
步入夏季,我國也開始進入汛期。基于國家氣候中心關于2022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為一般到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的預測,陽光財險組織近500余名風控工程師的專業技術隊伍,作為“防災地面部隊”的中堅力量,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防災減災專項行動。
總分風控團隊系統化篩選全國汛期高風險企業、工程保險標的,安排專業風控工程師進行現場風險查勘,對臺風、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根據國內外標準、最佳防災實踐及客戶的客觀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專業、適用、可行的防損改善措施。
在實際防災行動中,風控工程師還向客戶安全人員普及防汛應急知識,并結合部分實際隱患改善需求,配置陽光財險定制的防汛應急箱、吸水膨脹袋、遮雨布、水泵等多種應急防汛物資,實實在在幫助客戶降低風險,提升防災抗災能力、平穩度過汛期。
科技賦能,空天一體打造全時衛士
此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鼓勵各家險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鼓勵創新工作方式,統籌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自媒體等新技術,有效提高保險服務的便捷性、可得性。
陽光財險則專注于“保險+服務+科技”模式創新和實踐,強化科技賦能防災減災行動,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3D建模、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空天一體的全時防災衛士,對公路、鐵路、大型園區等施工現場進行航拍巡防,后期通過對影像資料分析及三維立體建模協助完成風險分析。
比如在承保的某地鐵工程項目中,陽光財險汛期防災防損負責人介紹,“我們制定了基于衛星遙感變形監測技術的專項防災防損服務方案。”
據了解,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竣工之后兩個階段對周邊環境的變形影響較大,本次監測范圍覆蓋整條線路明挖基坑、暗挖隧道、TBM隧道等工程影響區域,按每季度提供變形監測分析報告,并對累計變形較大、變形速率較大區域的道路、建筑物、山體等提供建設性的防災防損建議。
此外,陽光財險在水災高風險區域、汛情較重的流域布設監控終端,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全時風險監控體系,監測到水災險情可立即發送預警信息,幫助企業提早發現隱患或及時掌握災情,協助客戶及時處置,消除或降低企業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創新不止,陽光天眼即將重磅推出
為了更好地開展防災減災,陽光財險基于位置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開發了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即將在5月19日陽光客戶節期間重磅推出。
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可實現我國任一點位的自然災害風險評級,形成更為精細化強風、降水分析結果,實時向客戶提供暴雨、臺風等14類預警,并可提供臺風實時路徑、城市內澇點位查詢服務,建立防災物聯網監控平臺,解決傳統風控模式成本高、覆蓋少、頻度低的問題。
在1.0版本中,自然災害風險評級、強風降水風險分析、全國氣象災害預警、陽光天眼預警精靈小程序、防災物聯網監控平臺等客戶防災減災服務功能模塊將上線推出,屆時將更好地守護企業客戶安全。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是我國防災減災的重要理念,保險行業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則扮演重要角色。陽光保險秉持“一切為了客戶”的核心價值追求,不斷奔跑在專業和科技風控的探索之路上,持續提升團體客戶的風險管理能力,全力做好各類保險客戶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群體的保險服務,累計為5000多個企業/工程客戶提供現場風控服務。陽光保險始終為客戶安全生產、穩定經營保駕護航,為社會防災減災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