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開售,火熱搶購!
近日,廣東銀保監局印發《加快非車險高質量發展推動廣東財產保險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了非車險業務具體發展目標,到2023年底,非車險業務比重較2020年底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
《實施意見》要求,從聚焦經濟發展改革重點領域;聚焦社會民生重點領域;加快行業轉型發展,提升專業化、精細化經營管理能力;完善機制保障等四大方面著手,推動非車險業務“擴面、增品、提質”。
根據廣東銀保監局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不含深圳)財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146.48億元,其中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423億元,占比36.89%。也就意味著,2023年,廣東非車險業務比重將提升至46.89%以上。
2021年,廣東非車業務保費收入483.38億元,同比增長14.27%,占比40.85%,同比增加3.96個百分點。其中,健康險保費收入100.64億元,同比增15.85%;責任險保費收入93.78億元,同比增長15.65%;農險保費47.77億元,同比增長79.11%。2022年第一季度,廣東非車險業務占比已經達到53.3%。
《實施意見》的發布,也進一步明確了廣東非車險業務發展方向:推動行業從以車險為主向車險、非車險發展并重轉變,鼓勵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風控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支持中小財產保險公司專業化、差異化發展。
01
聚焦大灣區、農險、豐富小微企業保障,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在聚焦經濟發展改革重點領域,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實施意見》要求,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強粵港、粵澳保險機構交流合作,豐富財產保險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助力大灣區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已支持開發創新型跨境醫療險和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累計上市5款跨境醫療險和19款灣區專屬重疾險。
提升服務全面鄉村振興能力。持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廣高標準農田設施建設維護綜合保險,加快特色農產品(000061)保險增品,豐富特色農產品保險體系,探索研發預制菜保險產品,推動保險供給與地方農業產業發展更緊密結合。
支持實體經濟產業發展。擴大企業財產保險、雇主責任保險、企業員工意外傷害保險覆蓋面,豐富保險產品服務品類,推動建筑施工企業工人工資支付、訴訟財產保全、旅行社旅游服務質量等領域保險替代保證金試點擴面,為企業減負。
助力綠色經濟轉型發展。加快綠色保險創新,提升產品研發及風險保障能力,積極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擴面,鼓勵發展林木碳匯價值保險、碳交易保險、可再生能源保險、綠色建筑保險。
豐富對中小微企業的保險供給。鼓勵保險機構擴大營業中斷保險覆蓋面,支持餐飲、交通運輸、商務旅行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恢復發展。深化銀保合作,加大產品創新力度。
02
加強新市民保險服務,發揮保險防災減損,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在聚焦社會民生重點領域,提升服務新市民保險保障方面,《實施意見》要求,提升民生保障服務能力。推動新型城鄉居民家庭財產保險發展,提高農村住房保險保障水平,支持財產保險機構積極參與大病保險、社保醫療補充保險、“惠民?!本用裱a充醫療保險。
加強新市民保險服務。鼓勵開發適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雇主責任險、意外險、保證保險、出租人責任保險、承租人責任保險;支持保險機構針對新市民群體中短期工、臨時工較多的情況,提供靈活、實惠、便利的健康保險產品。
深化輔助社會治理職能。圍繞國家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求,發揮好財產保險在抵御重大自然災害、污染治理、安全生產、食藥安全、校園安全、醫療糾紛等領域輔助社會治理的作用;完善巨災保險制度,逐步實現轄內巨災保險地市全覆蓋。
03
加快行業轉型發展,提升專業化、精細化經營管理能力
《實施意見》還要求,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引導財險機構樹立大發展觀,加快業務結構和服務模式調整優化,逐步提升非車險業務占比,實現業務結構優化和服務能力雙提升;鼓勵財產保險機構結合自身實際,加快專業化、精細化發展。
提升數字科技水平。支持財產保險機構加大科技投入和智力支持,提高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建設水平;鼓勵財險機構創新拓展“保險+科技+服務”業務模式,探索服務型保險產品,提升保險增值服務質效。
支持中小公司差異化發展。引導中小財產保險公司明確自身定位和專業優勢,摒棄過于依賴車險業務和過度鋪設機構等貪大求全的經營理念,精準選擇優勢產品、目標市場與業務方向,堅持精細化、差異化發展道路。
最后,《實施意見》提出,鼓勵財險機構建立創新考核激勵機制,激發創新積極性;扎實開展聯動創新試點;持續推進跨行業數據信息共享,完善監管數據監測指標體系,提升非現場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苗頭,確保發展穩健、風險可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