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退潮,成為近年來保險業的關鍵詞之一。
資本退潮。
代理人在退潮。
互聯網保險退潮。
保險機構其實也在退潮。
不過,退潮的多為四五級機構,與此同時,行業整體的省級分支機構數量仍在持續擴張中,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行業整體仍處于擴張狀態。
01
退潮亦或精簡?2021-2022年,保險業累計撤銷1055家分支機構
“分支機構收縮”是近年媒體議論保險行業最多的題目之一。
根據慧保天下的統計,2021-2022年,全國保險業累計撤銷了高達1055個分支機構。
不過,收縮的多是三四級機構,尤其是以四級機構為最,撤銷的機構中,支公司和營銷服務部占據絕大部分比例,當然,其中也有少量的中心支公司。
以中國人壽(601628)河北分公司為例。2021年6月,旗下19家營銷服務部同時獲批撤銷。
而中國人壽河北分公司還只是一個縮影。其中,中國人壽撤銷機構約占六成。撤銷的機構基本上都是支公司以下的營銷服務部,且多在三四線非省會城市為主。
裁撤三四級分支機構更多是在出清落后產能——行業發展承壓,對于效率、品質的要求提升,入不敷出的機構被裁撤也在邏輯之中。
一邊是淘汰落后產能,一邊是確立產能作為核心指標,“產能驅動”的邏輯在保險業愈發清晰。
02
省級分支機構仍在持續開設中,新一線城市成亮點
在分支機構遭遇撤銷的同時,其實很多公司仍在繼續擴張,統計顯示,2020年至今,一共開設80家省級及以上機構。
從公司資本性質來看,外資險企擴張速度要略大于中資險企
在中國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外資逆勢而上。繼友邦人壽后,國內外商獨資壽險公司不斷增加;財險方面,最大合資險企安盛天平早已轉為外商獨資;集團公司方面,也已經誕生了安聯中國、華泰保險集團等。
分支機構設立方面,隨著有關限制取消,外資險企分支機構布局也有所提速
例如友邦人壽自分改子成功獲批以來,已經連續開設籌建三家升級分公司,包括四川、湖北、河南三地。
與之類似的還有中銀三星人壽,2020以來也已經開設福建、安徽、遼寧三家省級分公司。
還有幾家外資險企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開設了兩家省級分支機構。包括:
招商信諾:安徽,云南
利寶保險:云南,陜西
中韓人壽:安徽,浙江
中航安盟:海南、江西
現代財險:四川、湖北
復星聯合:重慶,湖北
此外,中英、中宏、德華安顧、復星保德信也各開設1家省級分公司。
整體來看,2020年至今,11家外資險企在3年時間內累計開設可了9家省級分公司,在全部80家新設機構中占比接近24%,相較外資險企10%左右的市場份額,擴張不可謂不快。
中資小新險企繼續擴張,節奏明快
雖然相對來說,中資擴張速度趕不上外資,但中資的擴張也是實實在在的,這主要體現在一些小新險企方面,以及一些專業險公司。
例如,兩年多時間,國寶人壽已經先后在四川、重慶、北京設立省級分公司;國壽養老,也在內蒙古、浙江、江西開設分支機構。
愛心人壽、北部灣財險、北京人壽、鼎誠人壽、復星聯合健康、國任財險則分別設置了兩家分支機構。
光大永明、復星保德信、海保人壽、華貴人壽等則分別開設了一家分支機構。
新一線城市成最大亮點
從分支機構的布局來看,原有的一線城市,速度已經有所放緩,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新一線城市,正成為險企集中加碼之地,例如成都市所在的四川省,3年間設立了7家省級分公司。
此外,武漢所在的湖北省,鄭州市所在的河南,以及重慶、陜西、天津、安徽、海南等也都開設了5-6家省級分支機構。
此外,北京作為兵家必爭之地,也保持了不錯的增速,3年新增4家省級分公司。
自2018年銀保監會成立,大幅減少保險公司批設以來,一批曾經興沖沖想要布局保險行業的中資機構,在堅持一段時間后紛紛宣布放棄。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已經至少有十幾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包括ST天成、銀江股份(300020)、靈康藥業(603669)、家家悅(603708)集團、海汽集團(603069)、拓維信息(002261)、萊美藥業(300006)、貝因美(002570)、海峽股份(002320)等。
此外,一些已經成功入股保險公司的資本也在近年選擇退出。
這些都讓行業人士感到憂心忡忡,但必須看到,資本退潮之下,泡沫也正逐漸被擠出,一個真正的“保險姓保”的時代,或正在開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