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惠民保正在重點地區開始推動。
恰逢近日中再壽險和鎂信健康聯合發布了《中國惠民保業務發展與展望系列研究報告——2022年惠民保可持續發展趨勢洞察》,對過去兩三年席卷全國上百城市、參保人次上億的網紅產品惠民保,做了一番盤點。
2015年,惠民保最早在深圳肇始,經過幾年的不溫不火,在2020年爆發,成為繼百萬醫療險之后的又一現象級產品,并逐漸對前者形成了市場擠壓。
(資料圖片)
作為一款將低保費、高保額的杠桿效應放大到極致、有著政府強力介入和背書的保險產品,短期的爆紅本在意料之中,但人們一直揮之不去的思索是,它能否經得起“長期”的挑戰。
其來有自
在“保險不好賣了”的2021年,各地上市的惠民保產品將近百款,累計參保人數較2020年增長152%,達到1.01億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市的惠民保產品參保率為9.1%,較2020年的參保率翻倍。
這似乎是皆大歡喜。政府積極推動,險企積極參與,醫藥公司和醫療TPA公司紛紛加入,讓人看到供給端的亢奮。
北京和上海的兩款惠民保產品也極具市場示范作用,在性價比方面甚至取得了對百萬醫療險的優勢。不過,惠民保在各地還是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與經濟發達程度呈正相關,與政府支持力度呈正相關。
短短兩年,惠民保從保險出圈,成為人人都了解一二的產品,肯定是與人們的情緒產生了交集。這款產品一舉擊中了行業的痛點,那就是人們對于大病風險的擔憂,對于因病返貧的恐懼。醫保對大病覆蓋有限,商保門檻太高,門檻低、覆蓋廣的惠民保,對于廣大中低收入群體而言,不啻為“天選之子”。
這是真實的市場需求,險企不可能無動于衷,先獲客再說,至于怎么盈利,慢慢想。互聯網流量打法對中國企業影響深遠,只要占領了用戶的心智和時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低價之后
無論是惠民保,還是百萬醫療險,都是主打低價。在此之前,健康險和壽險價格高高在上,只能是高凈值人群的“專屬”。百萬醫療險和惠民保將門檻大幅拉低,特別是后者,更是將高齡人群和既往癥人群也“收入囊中”,從而引發市場轟動。
因為低價,因為道德風險和逆選擇,所以惠民保的成功與否,一是參保率能否持續提升,足夠的健康體參保,甚至對標醫保參保覆蓋范圍,才能“時間換空間”;二是能否跑通一個商業模式,而不能是像羅永浩似的,“交個朋友”。險企目前廣泛參與其中,但更多看重的是惠民保背后的客戶數據和未來空間,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盈利預期,而這充滿著不確定性,因為不分年齡和既往病史而對投保人統一定價,不符合保險一貫的按風險定價做法。我們能夠確定的是,假以時日,當參保人群中的健康體減少,帶病體增加,分攤成本越來越高,產品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死亡螺旋”,也就是不可持續。
低價保險如何進化,決定著它們是稍縱即逝的網紅,還是觸達人性深處的爆款。低價是獲客和投資者適當性教育的第一步,如果固守低價,當規模封頂,出現檸檬市場效應,那么低價保險難免降溫,甚至冷卻。
長期如何贏
長期不是坐享其成,把解決方案交給時間,惠民保如果想要在長期中站穩腳跟,就不能在現有打法上小修小補,而是置于系統性的思考之中,并鏈接到國家各種戰略和政策之上,借力起飛。
在惠民保起飛的這兩年,醫保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惠民保能夠緊密銜接醫保,是醫保部門積極推動惠民保的原始動力。因此,險企如何與各地醫保部門密切合作,在個人賬戶和產品設計上提供更大便利,決定著惠民保的參保率深度。
另一方面,降低醫療成本,或者通過健康管理、疾病預防減少賠付,也是關鍵一環。當下,醫療成本水漲船高,環球同此涼熱。但孜孜不倦降低醫療成本,是難而正確的事情。比如這些年的醫保“靈魂砍價”,就是在做這樣的努力。當然,這是國家層面的,險企也可以在企業層面開展高值藥品和耗材的談判,降低賠付成本。
畢竟,惠民保還是一款依靠市場化生存的保險產品,短期說明不了什么,長期贏才是真正的贏。
長按關注,精彩呈現
長按關注,隨時溝通
投稿有酬·爆料必謝
344236809@qq.com
一周回顧
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籌建期“總社分社”同時備戰,三類人才火熱招聘中!
安華農險“總經理魔咒”:三年難落定!臨時負責人一換再換為哪般?
英大財險增資生變:從公開擴股到自我補給!“混改”難在哪?
久違了,保險股“咸魚翻身”領漲A股!但愿提振保險業信心!
暢想哈啰入局!新經濟企業借道保險中介,演繹什么資本故事?
保險業如何探求戰疫紓困“新路徑”?中保協倡議書找答案!
人保壽險變局:董事長擬任總裁扛大旗,“湘江突圍”迎關鍵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A智慧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