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近日,泛海控股(000046)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海控股”)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武漢中央商務區 ")所持有亞太財險51%股權被司法凍結。
一直以來,亞太財險因股東、股權問題備受行業關注,前有二股東股權以物抵債,小股東股權遭司法拍賣,如今大股東股權被凍結,截至目前,亞太財險股權凍結比例已超65%,被質押比例超66%。
(相關資料圖)
01
亞太財險股權頻遭質押、拍賣,已有近7成被凍結
根據公告,亞太財險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2021)京02執1577號《協助執行通知書》和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送達的《被查封財產情況告知書》。據上述兩份文件所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凍結了武漢中央商務區持有的亞太財險51%股權。
泛海控股表示,本次資產凍結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根據《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質押銀行保險機構股權數量超過其所持股權數量的50%時,大股東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的表決權。”
這意味著,本次股權被凍結,或將導致泛海系在亞太財險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喪失表決權。
目前,亞太財險擁有武漢中央商務區(51%)、民生信托(20%)、億利資源集團(15%)、重慶三峽果業集團(14%)4家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家股東所持亞太財險股權,均存在股權被質押或部分股權被凍結的情況。其中,武漢中央商務區公司除了所持股權被全部凍結,所持股權還處于被質押狀態;三峽果業所持14%股權處于被凍結中;億利集團所持15%股權被質押;民生信托所持股權處于部分凍結狀態,至此,亞太財險股權凍結比例超65%,股權質押比例超66%。
圖片來源:2022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亞太財險除了股權高比例質押、凍結外,公司還存在股權頻繁被拍賣、抵債的情況。
據了解,此前,新華聯(000620)曾為亞太財險第二大股東,持股20%,由于債務糾紛,2021年1月起,新華聯所持有亞太財險股權被陸續以"以物抵債"形式進行拍賣,由民生信托接手,目前,該股權更變尚未獲得銀保監會批準。
不僅如此,2022年6月,在阿里拍賣平臺上,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持有亞太財險1.68%的股權被司法拍賣,評估價為8400萬元,起拍價為6700萬元。
據廣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顯示,由于三峽果業與申請執行人陜西省國際信托存在借款合同糾紛,三峽果業未清償債務,被申請執行人申請強制執行,拍賣、變賣所持亞太財險4%股權。
02
泛海系深陷債務危機,金融板塊收縮,亞太財險股權或將生變
亞太財險除了股權高比例質押、凍結外,公司大股東武漢中央商務區也出現在銀保監會公布的第五批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中,銀保監會表示,第五批重大違法違規股東的違規行為主要包括,違規代持銀行保險機構股份、隱瞞關聯關系、規將所持股權進行質押融資等。
據企查查App顯示,泛海控股持有武漢中央商務區89.22%股權,武漢中央商務區為亞太財險和民生信托控股股東,分別持股51%和76.76%,也就意味著,泛海系總計持有亞太財險71%股權。
事實上,泛海系主要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擁有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經營區域主要集中在武漢、杭州、北京、上海和深圳,2014年,公司開始向金融領域轉型,通過收購并入信托、保險、證券、期貨、典當、資管等金融資產,打造泛海系金融“帝國”。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來,泛海系深陷債務危機,接連出現未能償付到期債務情形,債券違約、訴訟、仲裁、資產凍結等事件頻發。截至2021年末,已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168.58億元。
目前,泛海控股已被法院凍結了多家旗下公司股權,具體包括,民生證券31.03%股權,凍結期限為三年;泛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民生金服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泛海不動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泛海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0%股權;北京星火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5%股權、民生信托5%股權、武漢中心大廈開發投資10%股權,凍結期為3年。
泛海控股表示,2022年,公司將以保障公司核心業務發展、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為基本目標,依托子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等優質地產項目以及民生信托和亞太財險等核心金融子公司,通過合作開發、股權轉讓、資產轉讓等多種方式靈活開展資產優化處置及引戰工作。
隨著武漢中央商務區的債權項目資產處置不斷推進,亞太財險股東會否生變也引發了業界人士的猜想。
但按照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一,這也意味著,若有企業想受讓亞太財險股權,至少引入2家非關聯企業。
亞太財險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40億元,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深圳、江蘇、重慶、香港等地開設了24家分公司,在全國更是擁有超200余家分支機構,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