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康復中心的護士在記錄患者情況
人生如行走的列車,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每一次望向他們,都能發現歲月的痕跡,他們的青春撫育了我們,那他們的幸福余生又該由誰負責?
(資料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長者有2.64億,龐大的長者群體及其日漸增長的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讓醫療、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成為熱議話題。
恰逢此時,“大家的家”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大家的家”是大家保險專業養老品牌,堅持國際化標準、本土化特色,以專業化優質服務,為廣大長者提供高品質的養老服務。
老有所醫 硬核實力筑夢百歲人生
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城市長者患病率高達66.9%,且多數患有多種疾病。然而,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可靠的醫療資源儼然成為長者美好晚年的關鍵。
為了滿足長者群體多層次的就醫需求,“大家的家”依托自有醫生護士團隊和三甲多點專家打造五級醫療能力體系,提供涵蓋疾病預防、常見病診療、慢病管理、醫療護理、急病救治、重癥綠通的全場景醫療服務。在“大家的家”城心社區,醫生護士24小時值班,專業醫生在觸發警報的第一時間就可到達。
2022年3月28日凌晨2時40分,“大家的家”北京友誼城心社區內求救鈴聲劃破深夜。醫生火速到達長者房間,8分鐘內,初判病情,基于長者胸痛、黑蒙、血壓下降等情況,進行緊急治療。而后,撥打120,并通知家屬。10分鐘后,120醫生到達。經初步治療后,該長者脫離危險。因考慮其年紀較大,“大家的家”迅速將其送至一街之隔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就醫。終于,該長者在入院6小時后,醫生研判其具備出院條件,當日上午9時30分,該長者回到了“大家的家”。這樣的急救場景在“大家的家”城心社區并不罕見,雙體系醫療資源,把握黃金救助時間,為入住長者構建了強大的醫療屏障。
老有所養 全周期服務護航長者康健
對長者而言,除壽命的長度外,健康的深度同樣重要。在過去“重治療輕康復”的傳統觀念下,許多長者錯失了最佳康復時機。康復不是簡單的復健練習,而是一整套科學、溫暖的多維方案。
多年飽受膝關節疼痛的韓女士,對這點深有體會。曾因常年疾病纏身,整天悶悶不樂的她,在右膝關節半月板摘除后,入住了“大家的家”康復中心。康復團隊經過細致的評估,為韓女士制定了一套個性化康復方案。
在專業團隊的幫助下,1個月后,韓女士已從臥床恢復到拄雙拐獨立行走,配合骨科與心肺的跨學科康復計劃,不僅行動能力得到了恢復,心肺、血糖、血脂問題都有了明顯改善。最關鍵的是,韓女士變得開朗了,每天都能在康復中心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大家的家”康復團隊著力提供延緩機體衰老、改善慢病、多學科融合的基礎康復服務,同時在社區旁開設專業康復中心,便捷解決社區長者因骨科、神經、心臟方面疾病帶來的綜合問題,以專業幫助長者復原身心。
老有所樂 全方位守護長者美好生活
長者護理不僅是陪伴,更需要專業科學的護理知識和方法。但現代家庭“421”代際結構凸顯,加之“996”甚至“007”的工作節奏,許多中國家庭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
基于此,“大家的家”融合全球先進醫護研究成果及加拿大RC (Retirement Concepts,加拿大規模最大的連鎖養老集團之一)養老服務體系,持續為長者提供個性化的照護及特色服務。
認知癥照護是“大家的家”北京友誼城心社區的特色服務。有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賈爺爺,初入社區時,他拒絕吃飯、洗澡、照護,還伴隨攻擊行為。針對賈爺爺,護理團隊制定了專屬照護方案,詳細標注他的行為原因及解決辦法。現如今,賈爺爺不再恐懼洗澡換衣,行走站立僅需一人輔助,生活非常規律,情緒基本穩定。
賈爺爺并不是個例,“大家的家”打造了國內首個以“腦健康”為主題的認知癥友好社區,應用國際前沿技術和服務,為許多認知癥患者及其家庭提供著全周期服務。
其生有序,則萬物兼濟,其老有安,則天下太平。長者能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關系到每一個中國家庭的幸福。
據悉,大家保險近日正式發布了 “醫療、康復、護理、康樂、旅行、安居、膳食、療愈”八大康養服務體系,全方位滿足長者全生命周期的康養服務需求,力求用專業讓養老變享老。養老之于大家保險,是一份事業,一份情懷,更是一份責任。桑榆紅霞,銀發輝映夕陽紅,這家企業描繪的美好前景或許正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