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成本率超過100%、風險綜合評級遭跨級下調……7月26日,因接連撤銷4家分公司而備受關注的史帶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史帶財險”)披露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主動放棄了綜合成本率較高的車險業務后,史帶財險的非車險業務發展情況如何?在其他外資險企跑馬圈地、加速布局分支機構之際,史帶財險背向而行連續撤銷分公司是出于哪些考慮?“自斷手臂”之后,又當如何面對服務區域受限的掣肘?
(相關資料圖)
來源:史帶財險償付能力報告
風險綜合評級遭下調
7月26日,史帶財險披露了2022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單季,史帶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42億元、560.6萬元,盈利規模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的537.69萬元。截至二季度末,史帶財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6.2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7.9%,兩項指標分別較一季度上升了9.5個和8.1個百分點。
雖然凈利潤、償付能力指標有所上升,但是史帶財險還是難逃風險綜合評級遭下調的命運。史帶財險在上海銀保監局2022年第一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的結果由之前的A降為BB。
在償二代二期工程新規下,為一步提高區分度,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在A、B、C、D大類基礎上,進一步細分為AAA、AA、A、BBB、BB、B、C、D八類。而史帶財險從A降至BB,屬于跨級下調。
對于風險綜合評級下調,史帶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將對照風險綜合評級Ⅱ期工程的變化及評估要求,指定整改計劃,聯合各相關部門對照不足,不斷完善風險管理,提高防范風險能力。
風險綜合評級遭跨級下調背后,史帶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由一季度末的98.22%增至112.25%。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綜合成本率超過100%意味著承保虧損。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前史帶財險已經放棄了容易承保虧損的車險業務,主要發展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非車險業務,緣何史帶財險的綜合成本率會提升?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史帶財險發去函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不過,透過該公司償付能力報告,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史帶財險的簽單保費主要來自經紀渠道,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經紀渠道簽單保費占比達77%,代理渠道占比為22%。
在已經放棄車險的背景下,史帶財險該如何節約經營成本、降低綜合成本率?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對于史帶財險而言,主要通過經紀渠道開展業務使得成本控制變得相對簡單,主要依賴業務質量所決定的賠付率和支付給經紀人的傭金。因此,降低經營成本主要是做好這兩點,這一方面需要與一些保險經紀公司形成長期穩定的業務往來,另一方面又需要做好業務選擇,加強與經紀公司的溝通,實現共贏。
年內撤銷4家分公司
近期,史帶財險還因為4家分公司撤銷而受到業內關注。根據該公司官網,年內史帶財險蘇州分公司、寧波分公司、安徽分公司、福建分公司先后被撤銷。
史帶財險官網顯示,該公司此前共有13家分公司,而撤銷上述4家分公司后,史帶財險僅剩9家分公司。反觀行業內其他外資保險公司,仍在跑馬圈地加速設立分支機構,如匯豐人壽、友邦人壽。
一般而言,保險公司會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裁撤分支機構,但撤銷的多為營銷服務部、支公司等“毛細血管”機構,像史帶財險這樣連續撤銷4家分公司的情況并不常見。
雖然史帶財險并未公布裁撤多家分公司的原因,但是從其償付能力報告來看,該公司直銷渠道對簽單保費貢獻少之又少。
今年上半年,史帶財險非車險前五大險種分別是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貨運險、企業財產保險和工程險。上半年,該公司共實現簽單保費1.56億元,但來自直銷渠道的簽單保費僅有24.9萬元,占比僅為0.16%。
對于史帶財險裁撤多家分公司,李文中分析,一方面是基于成本收益比較進行公司業務地域布局調整的結果;另一方面,史帶財險的業務主要是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貨運險、企業財產保險和工程險,這些業務中貨運險監管允許跨地區經營,意外傷害保險一般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承保,也是可以跨地區經營的,責任險、企財險和工程險業務中相當多的業務,特別是通過經紀公司開展的業務,多屬于共保、大型商業保險或者統括保險。也就是說,史帶財險通過市場細分,利用中介機構和互聯網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撤銷省級分公司對跨地區經營的影響。
雖然史帶財險簽單并不依賴直銷渠道,但是“自斷手臂”之后,史帶財險在提供服務方面也面臨一定掣肘,7月8日,史帶財險青島分公司就因為異地承保雇主責任險業務遭到青島銀保監局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