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一年期的重疾險——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與市面上其他重疾險不同的是,此款產品并未對健康情況做出硬性要求,即帶病也能投保。此重疾險一出,便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究竟是營銷圈錢手段還是真的貨真價實呢?
支持“帶病投保”,營銷手段抑或貨真價實?
【資料圖】
對于保險行業來說,市場上常見的健康險的承保對象多為健康體人群,而帶病群體購買的保險卻相對較少,且會比健康狀態下的保費更高,如果疾病較為嚴重,也有被拒保的可能。而此次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推出的重疾險,免除了健康告知,消費者享受了更便捷、更智能的服務,但保險公司本身也因此承擔了更高的風險。那么在理賠端也會像在購買時候的那樣輕松、便捷嗎?
據了解,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投保年齡從30天—60周歲,最高續保至80周歲,保障期間為1年。該系列產品保障責任覆蓋了輕癥、中癥、重癥合計193種疾病,其中重癥首年最多賠兩次,擴展責任包括“ICU住院津貼、特定器官移植手術、ECMO治療”及異地轉診等多項保障責任。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保險的承保范圍僅包含新發疾病,不保障所有既往癥及其并發癥。據相關人員透露,若購買者在投保之前就有癥狀但沒有確診記錄,這也屬于既往癥,不在理賠范圍內。例如消費者在購買保險前身體就出現了不舒服的癥狀,在購買保險后才去醫藥確診,也屬于既往癥,不予以理賠。而這樣的界定范圍就顯得十分模糊,同時,該產品還具有90天等待期,等待期內發生的疾病及其并發癥不予理賠。
水滴保險多次被罰,水滴公司連年虧損
此次水滴保險推出的重疾險真的靠譜嗎?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水滴保險近年來,屢遭罰單,多次因為未按照規定履行保險條款被罰。
2021年11月9日,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處罰決定顯示,水滴保險由于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按“首月0元”“首月3元”收取保費,予以罰款共計120萬元。而這并非水滴保險首次受罰了,同年6月,水滴保險因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被陜西銀保監局共計罰款10萬元。
而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背后的水滴公司,從去年5月沖刺IPO至今,一直廣受市場關注。但今年以來,水滴公司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被曝出高管出走,后又被指水滴籌暗藏“營銷套路”,且水滴公司的凈虧損額仍出現較大增幅,去年的凈虧損為15.7億元 同比擴大137%!虧損加重的原因或許與營銷成本增加有關,據年報顯示,該公司的總運營成本和費用為50.69億元,同比增43.83%。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商業華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