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一個沉重的、活躍的、滿懷希望的、經久不衰的與中國商業健康保險息息相關的話題。
尤其是在中國人身保險轉型躑躅焦慮的當下,太多的行業主體將健康管理納入自身商業模式求變突破的版圖,氪以重金。
無論是以平安泰康國壽太平等為核心的頭部險企的或收購或自建的閉環,還是友邦中宏安盛等外資精英的異業聯盟,和陽光眾安等行業眾多腰部力量的謀篇布局,主流機構皆紛紛祭出自身的大健康戰略。
(相關資料圖)
而將保險從單一的財務賠償打造為一套完整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場景的人性化健康管理計劃已成行業性共識,也早已超越了傳統保險的概念,延伸為涉及健康管理、醫療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養老管理等系列重運營的重服務體系。
如是可見:健康管理與保險的結合早非商業健康險的范疇,而是泛保險行業的大概念,財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等皆納入這一概念,頻發力。
保險行業的熱鬧之外,尚有國內超級平臺和大型健康管理機構乃至擁有硬核服務資源、能滿足消費者剛需的醫療產業集群,亦在籌謀滿志的譜寫從醫療健康端反向切入保險的藍圖。
事實上,健康管理機構做強做大后變身保險公司的范例,國外早有成熟案例。
無論健康中國、多層次保障體系,及醫保改革承壓等現實與政策的支持,還是北美成熟市場的尋跡和相關公司傲視保險行業的營收與市值,都讓行業看到了兩者間的內生關聯,與商業上的巨大憧憬。
但健康管理與中國保險纏綿超過二十年,歷經兩代保險人多年努力,為什么迄今無法在中國找到成功的模式?看到成功的案例?如果沒有商業實踐的落地,一切皆為鏡花水月。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行進二十載的健康管理更多停留在幫助保險公司獲客的尷尬層面,從“工具”到“管理” 的生態還太遠。
這也將是8月19日20:00《今日保》互聯網原創談話欄目——《燕梳夜譚》第七期的對話主題。為了更深維度的了解中國保險行業的這一必答題,我們特別邀請: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 常務副秘書長 李明先生
中國保險醫學研究會 副會長 張劍敏先生
主持人:今日保研究院院長、《今日保》聯合創始人林瑤珉先生
兩位同是醫學背景出身,且在健康管理和保險領域浸淫多年者。所不同,李明有著豐富的成熟市場的健康管理履歷,由健康管理而看保險;而張劍敏作為中國較早從事健康保險研究、管理的專業人士之一,乃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親歷者,曾任分管保險集團公司健康險業務的班子;主持人林瑤珉亦曾參與創建中國第一批專業健康險公司,并掌舵多年,三個健康管理與保險融合領域的老兵,會有著怎樣的碰撞?
歡迎掃碼關注
提前留下問題,有機會在當晚獲嘉賓優先回答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