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5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9月3日,2022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正式拉開帷幕,旨在促進保險業進一步發揮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務經濟運行與社會治理,助力金融業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
【資料圖】
會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介紹稱,2021年北京地區保險密度人均1.15萬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在下一步北京保險業發展策略方面,靳偉表示,支持外資保險機構來京展業,將北京打造成面向全球的保險發展新高地。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北京保險密度保持全國第一
“過去五年,北京地區的保費收入年均增速6.6%,2021年實現了保險保費收入2527億元,保險密度人均1.15萬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保險的深度6.3%,居全國第二?!苯鶄ソ榻B稱。
據了解,保險密度是指按限定的統計區域內常住人口平均保險費的數額。它標志著該地區保險業務的發展程度,也反映了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與人們保險意識的強弱。保險深度則是指某地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在國家金融業改革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重要使命。同時北京也是我國保險市場發展最早、開放最早的地區。近年來,北京地區保險業持續豐富保險產品、加快推動保險創新、不斷提高服務效率、有效防范化解風險,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穩居全國前列。
那么,從保險業角度而言,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有哪些優勢?又是怎樣利于或者助力北京保險市場發展的?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從保險業角度而言,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有諸多獨特優勢,很多政策在此試水并推向全國,已經成為保險業風向標,無疑有利于北京保險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北京總部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在北京設立辦公地點,聚集了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一方面會提高北京市的金融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北京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北京作為決策和監管中心,更多的金融機構把總部設在北京,既方便監管層的監管,也有利于機構與監管層的交流溝通,從而提升監管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有利于維護全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睂ν饨洕Q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表示。
打造面向全球的保險發展新高地
新的發展格局下,也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要求。8月26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保險業發展指路。
對于《規劃》正式提出的建設與大國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現代金融業的目標,靳偉表示,將做強做大保險業放在首都金融業發展的突出位置,支持保險機構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城市建設和社會民生質效,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會上,靳偉還進一步介紹了北京市積極支持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舉措。靳偉指出,將積極推動在京保險、再保險、保險資管、保險專業服務等各類機構改革創新、穩健發展。支持外資保險機構來京展業,深耕中國本土市場,不斷地擴大業務和投資,分享國際領先的風險管理理念,打造面向全球的保險發展新高地。
在宋清輝看來,北京將打造面向全球的保險發展新高地這一舉措將帶來兩個方面的積極影響,第一,北京將打造面向全球的保險發展新高地,有助于行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第二,能夠在全國范圍內起到承上啟下的引領示范作用,為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在加快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靳偉表示,將以科技創新賦能保險業的發展,提供公共數據平臺和區塊鏈、安全計算等專業的服務,助力保險機構優化精算模型、提升風控能力,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北京科技創新的監督監管試點。
保險資金有著規模大、期限長和資金流入流出較穩定的優勢,非常符合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需求。在擴大保險資金在京的投資運用方面,靳偉指出,將繼續支持各類保險資金,以直接投資、保險資管等方式投資于北京市場,進一步擴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副中心的投入規模,積極參與城市更新、產業園區、新基建、基礎設施綠色項目及其基金產品投資。
“新型金融是北京市金融業的發展方向,新型保險在北京發展迅速?!敝x遠濤表示,隨著新型保險經營業態的不斷持續深入發展,新型保險機構的內部組織結構、物理形態、業務流程以及保險工具等都與傳統保險經營方式存在巨大的不同。通過新型保險經營方式,普通消費者獲得保險服務的方式變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謝遠濤補充稱,新型金融業態行業風險高,此外,由于互聯網本身突破時間和地域的屬性,造成了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引起詐騙、卷款潛逃等問題。保險某種程度上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