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非車險正成為財險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相關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非車險歷史上首次超過車險,在財險公司保費收入中占比過半。最新數據顯示,前8月,財險公司的非車險保費收入接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明顯高于車險。
業內人士預計,非車險業務利好政策不斷落地與服務國家戰略相關領域保險需求持續釋放,非車險的行業作用、發展前景將進一步顯現。不過,非車險距離高質量發展還有差距,新的業務機遇尚需持續挖掘,同時還需要提升業務管理和風險管控能力。
非車險業務占比創新高
非車險,即財險公司經營的除車險以外的業務,主要包括傳統的企業財產險、工程保險、貨運保險、家財險,也包括農業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以及人身相關的意外、健康險。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今年前8月,財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1.03萬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非車險保費收入4995億元,同比增長12.8%,保持較快增長;非車險占比48.6%,保持高位。今年上半年,非車險保費占比一度超過車險,創下歷史。
車險競爭白熱化,疊加2019年9月車險綜合改革,財險公司對于車險和非車險有了新的評估,更加重視非車險的機會和發展,非車險業務的發展也呈現出不同特點。
中再產險有關人士在近期舉行的財產再保險研討會上介紹,傳統非車險方面,今年出現的變化是,增速放緩、賠付走高、費率下滑。例如,上半年,企財險增速由去年同期的8%降至5%,工程險由15%的增速降至兩位數負增長,貨運險增速降至個位數。同時,主要險種平均費率水平再次呈現全面下滑,企財險、工程險平均費率水平降幅達到甚至超過10%。
農險作為非車險主力險種,今年的保費保持快速增長,賠付相對穩定。今年1~8月,農險保費收入達到1005億元,同比增長達28.52%。作為一個政策性險種,農險快速增長離不開增強保險服務鄉村振興、提升農保險保障水平的政策基調,而推進三大糧食作物成本保險、收入保險在主產省、產糧大省的全覆蓋,也為新一輪的發展打開成長空間。
責任險方面,盡管增速收窄,但前8月仍實現13.2%的增速,保費收入達到814億元。據了解,現階段責任險的細分品種亮點較多,安責險得到進一步發展,保障食品安全的預制菜保險在區域市場也開展了試點。
意外健康險作為近年發展較快的非車險種,今年則在尋找新的增長動能。前8月,健康險保費收入1311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罕見地低于其他非車險整體增速。從發展潛力來看,健康險前期的爆款產品百萬醫療險、惠民保等均已進入了產品迭代階段,行業正在健康保險缺口、獲得人群以及嵌入特定場景開發產品方面尋找進一步空間。
承保效益面臨挑戰
盡管從保費收入上看,非車險業務增速較快,但也存在發展隱憂,主要表現在承保效益較弱。
例如,作為財險公司主要非車險之一,農險在大類險種中的承保效益歷年表現較好,但有盈利趨薄的態勢。根據中再產險的觀測數據,農險在2015~2021年7年間的承保利潤率為3%,但最近3年即2019~2021年均處于盈虧平衡。
同時,意外健康險多年來持續虧損,最近7年平均承保虧損率為3%,盡管近兩年有減虧趨勢,2021年仍虧損2%。責任險近7年平均承保虧損2%,前期表現平穩,但2021年虧損顯著擴大至5%,逆轉了前期的表現。
其他險種方面,財產工程險承保虧損年度多,盈利年度少。船舶貨運及特殊險近7年均值為盈利1個百分點,但呈現明顯的單邊下行趨勢,2015年~2019年承保利潤率下滑至盈虧平衡點,2020年虧損1%,2021年則虧損2%,虧損在擴大。此外,信用保證險近7年整體承保為盈虧平衡,但表現出極大的波動性,也體現出周期特征。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非車險的高質量發展還是面臨較大的挑戰。”上述研討會的相關與會人士坦承。
近年,非車險的業務管理能力持續受到業內關注。此前太保財險董事長顧越曾公開表示,財產險行業對風險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在行業發展重點從車險轉向非車險過程中,風險管理是考驗財產險行業競爭力的關鍵核心,財險行業需要具備風險定價、風險轉移等相關能力。
與此同時,非車險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還需要持續挖掘新的增長動能。中再產險認為,有四個領域的機會值得關注,包括助力綠色轉型、支持科技創新、參與風險共治、服務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