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聚焦保險創新
最近,保觀聯合互聯網大數據情報服務專家知微數據對保險中介三季度在主要線上平臺的內容及品牌聲量進行了數據統計和梳理,制作了《三季度保險中介互聯網影響力排行榜》,盤點各機構三季度的流量表現、熱點內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前,我們已經發布了幾次單月的榜單。為了對各賬號有更持續的跟蹤,以及更直觀地展示賬號每個月數據變化的情況,我們嘗試以季度為單位進行了數據盤點。整體來看,頭部賬號,如騰訊微保、深藍保、水滴籌等賬號的表現相對比較穩定,腰部的一些賬號能持續進入前十五名,但排名有一些波動,尾部賬號變動最大;另一方面,除了少數賬號外,三季度保險中介賬號的流量在逐月下滑,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我們選擇了中保協系統中披露的保險中介旗下相關賬號進行排名,需是經這些中介公司認證的公眾號、抖音號,或這些公司的關聯企業認證的賬號,賬號內容與中介公司的業務有較強關聯性。
我們關注對品牌影響力更有價值的因素,所以在榜單制作過程中排除了一些我們認為價值較低的信息。以下是榜單各項指標排名情況。
在做數據統計時,處于對傳播力度、信息質量的考慮,我們對信息進行了過濾,刪除了以下幾類信息:
(1)單篇閱讀量低于100的文章,因為傳播力太弱;
(2)簡單通知類信息,如“XX女士,特意通知你”、“1個保單未處理”等;
(3)獎品刺激型信息,如“今日獎勵已發放,請查收”等;
(4)無關廣告類信息。
我們最關注公眾號的三個指標:總閱讀量、平均閱讀量以及互動量(互動量=評論數+在看數+點贊數)。對于同一個賬號在同一天發布的內容相同的文章,我們合并為一篇文章計算,將這些文章的閱讀量、互動量加總;對于10萬+的文章統一按100001計算閱讀量。
01
三季度保險中介公眾號數據排名:
微保閱讀量近四百萬,深藍保彎道超車
從單個賬號的總閱讀量來看,三季度“騰訊微保”閱讀量最高,總計超過384萬。“騰訊微保”7~9月的總閱讀量持續增加,9月的閱讀量大約為136萬,比8月的總閱讀量增加了0.43%。該賬號8、9月分別發文48篇,低于7月的發文量(63篇),總閱讀量的增長主要受到一些高閱讀量文章的拉動。
“深藍保”和“水滴籌”分別排在總閱讀量排行榜的第二、三位。其中,“深藍保”的總閱讀量超過153萬,9月的閱讀量比8月略微增加了0.36%;水滴籌三季度總閱讀量近143萬,但從7月到9月的單月閱讀量一直在下降,9月的閱讀量比7月時降低了大約31%,但這兩個月的發文量基本一樣(9月為86篇,7月為87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水滴經營策略的調整。通過數據可以看到,“深藍保”8、9月的單月閱讀量都要高于“水滴籌”。
前15名的賬號9月的閱讀量合計比7月時減少了約23%,除了“騰訊微保”外,其他賬號的單月閱讀量都出現了一些波動,其中超過一半的賬號7~9月的單月閱讀量持續下降,部分賬號9月的閱讀量相較于7月時下降了50%以上。
平均閱讀量方面,“明亞保險經紀”以平均每篇文章32985的閱讀量排名第一,而且7~9月的單月平均閱讀量都在3萬以上。9月,該賬號發布了4篇文章,平均閱讀量比8月時增加了3.15%。排在第二位的“騰訊微保”三季度平均閱讀量為24160,8月和9月的平均閱讀量比7月有較大增長,文章質量有提高。排在第三、四位的賬號分別是“小雨傘”和“厚積保險經紀”,“小雨傘”7月的平均閱讀量超過1萬,對三季度的整體表現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厚積保險經紀”是小米旗下的保險經紀公司,公眾號內容以碎屏險為主,和小米生態關系緊密,所以雖然發文量較少,但單篇文章的數據不錯。
三季度互動量最高的賬號是“深藍保”,7~9月的總互動量超過12000次。此期間內,“深藍保”互動量最高的文章是紀念公司經營六周年的文章《從1個人到獲小米融資的900人公司,深藍保這6年都經歷了什么?》,很多用戶對深藍保一路的發展有共鳴,這篇文章在行業里也有一些傳播,成為了三季度互動量最高的單篇文章。“奶爸保選險”和“騰訊微保”分列賬號互動量排行榜的二、三位,雖然“奶爸保選險”的閱讀量在榜單中排名不算靠前,但是內容實用性較強,除了產品測評外還有很多科普向的話題,風格通俗易懂,所以互動率情況較好。排在第四位的“明亞保險經紀”因為發文量較少,總互動量相對較低,但平均每篇文章的互動量超過了300,是所有賬號中最多的。
三季度的高互動量文章還有“小雨傘”7月發布的《突發!國內第一家保險公司申請破產,我們的保單怎么辦?》、“騰訊微保”8月發布的《全國養老金調整結束!農村爸媽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呢?》等。
三季度共有12篇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其中10篇都來自“騰訊微保”,“小雨傘”及“輕松籌”分別創作了一篇10萬+的文章。除了“輕松籌”的文章屬于籌款性質外,其他文章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和民生息息相關的話題,如《重磅!7月社保3大新政策,你的賬戶余額有重大變化》;第二類是引起焦慮的文章,如《突發!國內第一家保險公司申請破產,我們的保單怎么辦?》;第三類是引起好奇的話題,如《親戚來我家聚餐,竟然2人受傷......這鍋誰來背?》。
02
三季度保險中介抖音影響力排行:
多保魚嘗試轉型,9月難出“爆款”視頻
和公眾號一樣,三季度保險中介在抖音上也經歷了更大的挑戰。
從保險中介抖音賬號的粉絲數量來看,截至10月19日,“多保魚保險”粉絲量達328.1萬,仍然占據第一的位置,但比8月8日時的粉絲量減少了2.6萬,在三季度缺少能持續吸引新粉絲的內容。本期保險中介抖音賬號粉絲數量排行榜和8月的榜單相比變化不大,除了“保魚君”超越“蝸牛保險經紀”排在第七位以外,其他賬號的排名不變。
上榜的賬號中,三季度漲粉最多的是“小雨傘保險經紀”,10月19日時的粉絲量比8月8日時增加了11.9萬,增量一方面來自于7~9月推出的幾條熱門視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持續輸出內容,保證了賬號的活躍度。此外,在統計期間,“深藍保”粉絲增加了7.9萬,“保魚君”和“小京保”也分別增加了2萬多粉絲。
我們將抖音賬號的互動量定義為視頻的評論、點贊、轉發數量之和。三季度總互動量最多的抖音賬號是“深藍保”,互動量近90萬,單條互動量最高的視頻是7月發布的“終于定下來了,2022年退休人員漲退休金了”,這條視頻獲得了7萬贊;“小雨傘保險經紀”和“螞蟻保聊保障”分列二、三位,其中,“小雨傘保險經紀”三季度互動量最高的一條視頻是“銀行存款變天了!4大行利率倒掛”,這條視頻獲得了7.7萬個贊,1.3萬次轉發和1000多條評論;“螞蟻保聊保障”8月發布的短視頻“坐地鐵被門夾了,保險能賠嗎?”獲得9.9萬點贊,7月也有2條點贊量超過6萬的視頻,這些熱門視頻貢獻了大部分互動量。
前三名的賬號都出現了9月互動量下滑的情況,相較于8月,9月“深藍保”的互動量減少了62%,“小雨傘保險經紀”減少了77%,“螞蟻保聊保障”幾乎減少了100%。互動量的減少主要是因為缺少爆款,此外,“螞蟻保聊保障”9月只發布了兩條視頻,極大地影響了數據。
抖音賬號的平均互動量方面,“螞蟻保聊保障”以平均每條視頻9369次互動量排在第一位,但9月發布的兩條視頻平均互動量只有220次。“小雨傘保險經紀”和“小保魚測評”分列二、三位。“小保魚測評”(原名多保魚健康研究所)是多保魚矩陣中的賬號,內容進行了調整,目前主要是關于食品安全科普和食品測評,和保險關系不大。三季度,該賬號有三條關于挑選牛奶的視頻互動量都超過了4萬。
多保魚旗下還有“保魚君”和“多保魚保險”兩個賬號進入了三季度抖音賬號平均互動量的前15名,其中“保魚君”9月的互動量是進榜賬號中最高的,主要受到了視頻“保險交滿20年真的能返錢嗎”的拉動,這條視頻的互動量超過12萬次,評論中有很多用戶反映了準備退保、覺得踩坑了之類的想法,說明這類視頻還是很戳用戶痛點的。
三季度互動量最高的15條抖音視頻中,排在第一名的是“深藍保”在8月發布的視頻“自己交社保,怎樣才能交的少領得多?”,互動量超過21萬;“深藍保”共有5條視頻進入榜單。小雨傘8月發布的視頻“每月養老金只有1000的人”以近13萬的互動量排在第二位,第三名是“小保魚測評”的視頻“一眼就看準,現場展示如何挑選「鮮牛奶」”。“保魚君”賬號有兩條視頻上榜,這兩條視頻講的是同一個主題,保險交滿20年能返錢嗎,第二次發布時對文案做了一些調整,但數據比第一次發布時更好,這種翻拍熱點視頻的方法也是短視頻創作的常見手段。
通過這張榜單也可以看到,9月保險類內容表現平平,缺少爆款,只有“保魚君”的一條視頻上榜。除了內容同質化、一些公司減少了在抖音上的投入外,我們認為視頻號的發展也對抖音的保險內容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很多保險內容創作者開始在視頻號上投入更多精力。
03
三季度保險中介網絡輿情聲量排行:
互聯網保險中介活躍,微保、螞蟻保最受關注
輿情事件聲量指標主要指在各媒體渠道(網站、微信、抖音、知乎等)中,三季度提及品牌、產品、話題的文章篇數,不包括支付寶等平臺討論。
三季度關注度最高的保險中介是微保和螞蟻保,微保的一系列品牌活動及高管變動引起了廣泛關注,螞蟻保則有新產品、新技術平臺發布。總體來說,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在線上的品牌傳播、產品營銷方面更積極,在輿情聲量最高的10家保險中介公司占了7席。
通過這些輿情事件也可以了解各大保險中介當前的一些重點項目。一方面,中介機構越來越重視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承擔社會責任,包括水滴保推出“適老化”服務措施、多家公司開展了公益活動等;另一方面,中介在保險產品從開發到服務的參與也越來越深,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了不少有亮點的產品。
透過三季度的數據可以看到,保險中介在公眾號和抖音上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整體流量在下滑,要創造出爆款越來越難。原因是多方面的,從需求端來看,經過一輪又一輪挖掘,有保險需求的潛在客戶越來越少,而且很多消費者在當前環境下減少了保險消費;從行業端來說,很多公司減少了在線上的營銷投放,而且一般保險公眾號缺少持續創作高質量內容的能力,深藍保這類在內容上做得比較重的中介數據相對穩定,而且在不同平臺的適應性較好。
此外,媒介是在變化的,雖然目前我們主要關注保險機構在公眾號、抖音上的影響力,但我們也注意到,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業務員都加大了在視頻號的投入,尤其是直播;還有一些從業者在小紅書、知乎、快手等其他傳播平臺找到了機會。所以,我們判斷接下來保險中介在線上的發展一方面會繼續面臨壓力,習以為常的內容模式、傳播手段帶來的收益逐漸下降,甚至一些中介會退出這些渠道;但另一方面,出于提高品牌影響力、打造個人IP的考慮,還是會有一批新人進入這個領域。
一年接近尾聲,最后一個季度里各機構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會持續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保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