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在售,火熱搶購!
編者按
(相關資料圖)
尋根究底,當下行業發生的很多問題,本質是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因為利益分配問題,有些公司增員難,留存更難,只剩一些“老人”苦苦支撐;有些公司產品難賣,代理人難留,業務發展出現倒退;因為利益分配問題,有些公司自保件互保件套利頻發,成為被退保黑產圍獵的對象……
要想徹底改變這些問題,也唯有從利益分配本身入手。
原中國人壽(601628)總裁萬峰在最新力作,同時也是國內首本壽險公司基本法研究專著《利益——打造高績效保險代理人團隊》一書中,就從研究國內頭部壽險公司基本法入手,對代理人所能獲得的各項利益進行了深入分析。
在該書中,萬峰打破既有框架,創造性地按照個人代理人隊伍發展管理順序,將報酬體系分解為新人利益、銷售利益、增員利益、管理利益、育成利益和福利利益六大利益,并針對每一項利益的屬性及相互間的關聯進行了詳細解剖。
代理人“六大利益”是如此之重要,可以說,厘清了這六大利益,也就厘清了個人代理人作為一種職業,究竟面臨哪些機會;同時也厘清了作為被改革對象的個人代理人,其關鍵點在哪里。
為深入介紹此書,慧保天下特摘編部分內容,推出“透視代理人六大利益”系列文章,并在首篇文章《破解保險業增員秘訣,善用津貼、傭金、獎勵三大武器|透視代理人六大利益①》中,聚焦了新人代理人、保險公司增員最應該關注的“新人利益”問題。
本文是該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聚焦的是“銷售利益”。
所謂銷售利益,按照萬峰在書中的定義,是個人代理人銷售保單所能獲得利益。主要包括傭金、業績獎和繼續率獎。
萬峰在書中指出,銷售利益對業務員銷售具有導向作用,業績獎勵、傭金支付時間則對業務員留存具有導向作用。
其中,傭金是個人代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首年傭金是業務員有效勞動收入,會直接影響主管利益,更是保險公司最大的銷售成本所在。為推動銷售,部分險企給予代理人的首年傭金遠遠高于續期傭金,“而這種傭金策略,雖然促進了保單的銷售,但也給首年銷售成本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萬峰同時表示,壽險保費是滾存式增長模式,同樣業務員的傭金收入也應該是滾存式增長。滾存式增長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收入增長,這也是保險代理人相比其他行業代理人的優勢。(購買圖書,請掃描文末圖片二維碼)
以下就是文章全部內容:
銷售利益,是個人代理人銷售保單所能獲得利益。主要包括傭金、業績獎和繼續率獎。
一
傭金
●
傭金是保險公司支付給個人代理人的代理報酬,也是個人代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更是保險公司最大的銷售成本。
傭金按支付的類別分為直接傭金和間接傭金。直接傭金中包含首年傭金和續期傭金。見下圖。
直接傭金,是指向成功銷售保單的個人代理人所直接支付的報酬。不論是各個級檔主管,還是業務員,只要成功銷售保單,就都可以獲得直接傭金。直接傭金按照支付時間,可分為首年傭金和續年傭金。
1、首年傭金。首年傭金(First Year Commission簡稱FYC.)也稱初年度傭金,是指向業務員所支付的第一個保單年度的傭金。一般的計算公式為:
“首年傭金=首年保費×首年傭金率”
首年傭金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首年傭金是業務員有效勞動收入。保險代理人的特點之一是按勞動成果獲得報酬,或者說保險公司并非對業務員的所有勞動都支付報酬,只對業務員有效勞動支付報酬(傭金)。業務員的日常工作是尋找客戶、洽談客戶。但并不是每天、所有的勞動付出都會有成果。業務員只有在成功地說服投保人購買人壽保險產品,并且保險公司在收到第一筆保費后,保險公司向業務員才支付傭金。如果業務員的推銷不成功,業務員的勞動是一種無效勞動。個人代理人推銷的保單越多,自己獲得的勞動報酬越多。
二是首年傭金直接影響主管利益。主管的增員利益、管理利益和育成利益基本上都是以首年傭金(FYC)為基數。因此,業務員首年傭金直接影響主管的各方面利益。一般情況下,業務員首年傭金高,主管的增員利益、管理利益和育成利益都高;反之,就低。
三是首年傭金是壽險公司最大的銷售成本。壽險公司首年銷售成本包括首年傭金、核保成本、保單制作成本等。其中最大的成本是首年傭金。按照產品設計原理,傭金是在交費期內均衡分攤。但是,傭金是個人代理人的主要收入,而且壽險保單銷售難度高,因此,在實際的經營中,壽險公司都將傭金集中在最初幾年發放。特別是為了激勵業務員積極銷售保單,往往對首年保費支付很高的傭金,形成首年傭金遠遠高于續期傭金的狀況。而這種傭金策略,雖然促進了保單的銷售,但也給首年銷售成本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就壽險公司而言,首年傭金是最大的銷售成本。
2、續年傭金。續年傭金也稱續期傭金,是指向業務員所支付的第二個保單年度以后的傭金。保單生效后,銷售業務員一方面會幫助公司收取續期保費,另一方面也會為客戶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務,保險公司也鼓勵、要求業務員為客戶提供必要的服務。續年傭金的一般計算公式如下:
“續年傭金=續年保費 × 續年傭金率”
續年傭金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續年傭金是業務員保單銷售的遞延性收入。壽險保單多數是長期性保單,絕大多數投保人也會選擇分期交付保險費。保險公司只有在收到保險費后才會支付給業務員傭金。因此,除了首年傭金外,隨著保險公司收到續期保費,也會按產品支付傭金期限的規定,向業務員支付續期傭金。首年傭金是業務員保單銷售的報酬,續期傭金屬于首年銷售的延續報酬。
二是續期傭金按照支付的期限分為短期付和長期付。短期付,是指向業務員支付的傭金少于交費期,一般只在最初幾年支付傭金。例如,對20年交費保單只支付最初5年的傭金。長期付,是指支付給業務員的傭金基本與保單的繳費期相同,只要有保單交費,就向業務員支付傭金。例如,20年交費保單支付20年傭金。目前絕大多數壽險公司基本都采用短期付方式。在傭金支付總額一定的情況下,傭金支付的期限越短,相對年支付的傭金越多;反之,越少。
三是續期傭金具有滾存性。續年傭金的滾存性,是指續期傭金形成的積累。假設一業務員每年銷售同一款產品,保費收入都是60000元,傭金支付期是五年。首年傭金率50%,第2、3保單年度傭金率都是15%,第4、5保單年度傭金率是10%。該業務員續期傭金滾存(積累)過程詳見下表:
在第2保單年度,第一年銷售的保單續保,業務員獲得續期傭金9000元,占年度傭金總額的23%;第3保單年度,前兩年銷售的保單都續保,業務員獲得續期傭金“滾存”到15000元,占全部傭金的33%;第四保單年度,前三年銷售的保單都續保,業務員獲得的傭金“滾存”到24000元,占全部傭金的44%;第五保單年度,前四年銷售的保單都續保,業務員獲得的傭金“滾存”到30000元,占全部傭金的50%。可見,傭金支付期限越長,續期傭金“滾存”的期限越長。反之,“滾存”的期限也短。壽險保費是滾存式增長模式,同樣業務員的傭金收入也應該是滾存式增長。滾存式增長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收入增長,這也是保險代理人相比其他行業代理人的優勢。
3、直接傭金構成產生的影響。首年傭金與續年傭金在直接傭金中各自所占比重,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是具有直接導向作用。保險公司支付給業務員的傭金,在產品設計時基本上為一個定數。因此,首年傭金支付的比例高,雖然可以激勵業務員銷售新單,但續年傭金就會低,直接影響續期傭金的積累,影響業務員的留存。反過來,續年傭金支付多,雖然可以增加傭金的“滾存”,但當續年傭金積累達到一定的量,也會出現業務員座吃續年傭金,影響新單銷售的現象。所以,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既是關鍵點,也是難點。平衡好了,首年傭金有激勵性,續年傭金也有吸引力。平衡不好,業務員只關注首年傭金收入,不關注保單繼續率;或者“坐吃”續年傭金,而影響新單銷售。
二是反映業務員對銷售的依賴程度。業務員收入既依靠首年傭金,但不能依賴首年傭金。就一般(一年以上)業務員而言,在初期,其收入主要靠直接傭金。但經過一段期間以后,應該逐漸的過渡到續期傭金成為直接傭金中的主要收入。業務員經歷了一段時間以后,如果首年傭金占比仍然相對較高,顯示直接收入仍然依賴首年傭金。如果續期傭金占比相對較高,顯示業務員保單銷售的依賴度相對降低,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直接傭金收入。時間越長的業務員,在直接收入中,續期傭金的收入占比應該相對較高,對首年傭金的依賴度應該相對降低。
三是反映銷售隊伍發展狀況。如果首年傭金總額占比高,顯示新單銷售是主要業務,一般反映銷售隊伍中的新人占比高,表明處在隊伍建設的初期,或銷售隊伍是以新人為主,甚至也可能是公司傭金政策導向的結果。如果續期傭金總額占比相對較高,顯示公司已經有了較大續期業務基礎,反映銷售隊伍中“老人”占比已經達到一定的數量,營銷隊伍發展已經進入發展期或成熟期。
四是反映銷售隊伍的穩定性。業務員有相對穩定的收入,才能有相對穩定的留存。在直接傭金中,首年傭金相對不穩定。有首年銷售業績,才有首年傭金。如果業務員直接收入中,首年傭金是主要收入并且占比較高,受首年傭金收入不穩定的影響,業務員隊伍也容易出現不穩定。反之,如果首年傭金占比低,續期傭金占比高,續期傭金是遞延收入,是相對穩定的收入,業務員隊伍也會相對穩定。
二
業績獎
●
業績獎,是指保險公司對業務員首年銷售業績給予的獎勵,也可以說是業務員的“績效”報酬。
首年保費是壽險公司的產值。所以,保險公司一般會采取各種措施,激勵業務員努力銷售保單,為公司創造產值,業績獎就是其中之一。
(一)確定基數
業績獎一般以業務員個人保單銷售業績為基數計算。
銷售業績一般有兩個指標:保費收入(產值)和保單件數(產量),不同基數計算結果不同。但通常保險公司一般都選擇用傭金做基數,而不是用保費或保單做基數。因為對業務員來講,最大的利益是傭金收入。對保險公司來講,最大的利益是保費收入。保費收入高,傭金不一定高,給公司創造的價值也不一定高。但傭金是杠桿,可以引導業務員銷售公司希望銷售的產品。
所以,以傭金為基數計算業績獎,能夠與業務員的收入直接掛鉤。傭金收入高,自然業績獎也高。如果說傭金是業務員的基本報酬,業績獎是業務員的績效報酬,那么,業績獎以傭金為基數,也就是績效報酬以基本報酬為基數。
傭金有首年傭金、續年傭金和全部傭金三種,選擇哪一個傭金做基數,業績獎的結果也不同。
1、以FYC為基數。以FYC為基數,是指按業務員當期FYC的一定比例計提業績獎。公式如下:
“業績獎= 首年傭金(FYC)× %”
以FYC為基數對首年銷售業績進行獎勵,目的是激勵業務員努力銷售保單。因此,通常業績獎計提比例采用遞進制,即首年傭金越多,給予的獎勵越多。
2、以全部傭金為基數。以業務員全部傭金(首年傭金+續年傭金)為基數,是按業務員當期全部傭金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業績獎。即
“業績獎= 全部傭金額× %”
以全部傭金額計提業績獎,不僅包含首年傭金,也包含續期傭金在內,一般能夠形成比較穩定的業績獎收入,但對首年銷售業績的激勵力度相對不足。
3、兩個基數產生的效果不同。選擇不同的傭金作為基數計提業績獎,不僅僅是基數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導向不同。選擇首年傭金,引導業務員積極銷售保單,努力提高首年傭金額。選擇全部傭金,既可以引導業務員努力銷售保單,也可以引導業務員注重續期保單的續保,有利于提高保單的繼續率。
(二)計算口徑
除了選擇以傭金為基數計提業績獎的指標,還需要確定傭金的計算口徑。傭金計算口徑可以用月FYC,也可以用季FYC。如果用月FYC作為計算口徑,還可以分為當月FYC和月均FYC。兩種傭金基數口徑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用當月FYC,隨傭金波動,業績獎也會波動;而用月均FYC,傭金相對穩定,業績獎也就相對穩定。
(三)獎勵方式
1、設置獎勵“門檻”。業績獎屬于一種銷售獎勵。因此,保險公司通常都設置有獎勵的“門檻”,即FYC達到一定額度以上才給予獎勵。
2、分段設比例。業績獎與業務員的FYC直接掛鉤。保險公司通常采取對FYC分段并按不同比例給予獎勵的方式。FYC數額越大,獎勵的比例越高。
3、職級差異。業績獎是對個人銷售業績的獎勵,因此,獎勵比例應該是不分職級高低都是相同的,這樣才能體現公平性。但對走業務線的銷售人員,可以按職級確定不同的獎勵比例。通常是業務系列級檔越高,業績獎的比例越大,因為走業務線的銷售人員,不論職級高低基本都是靠銷售獲得收入,不像走管理線的主管還有其他管理性收入。在FYC金額相同的情況下,給予高職級銷售系列人員業績獎比例相對就高一些,以激勵他們更好地在業務線發展。
(四)發放時間
業績獎的發放,可以按月、季、半年發放,也可以按年度發放。選擇什么時候發放,完全取決于公司的激勵策略。
選擇按月或按季發放,間隔時間較短,業務員能夠很快得到獎勵。但因為時間短,一般業務員首年傭金額積累也不多,總體獎勵額度一般不會很大,還會產生波動,對業務員激勵力度有限。另一方面,業務員很快拿到業績獎,如果想離司,也就沒有了“牽掛”。同時,業績獎發放頻繁,也相應增加公司內部工作量。
選擇按年度發放,由于是全年傭金積累,一般是會形成一筆較有吸引力的獎勵。而且按年發放波動相對較小,業務員會很重視業績獎。另一方面,按年發放,對于年中離司業務員不給予業績獎,相對可以節省一些銷售成本。但因為發放的時間太長,在業務員流動性比較大的情況下,對業務員的激勵顯得不足。
(五)附條件發放
除了規定傭金要達到一定額度以上才可以發放業績獎外,還可以附加一些“掛鉤”因素,通常稱為“調整因子”,如會議出席率。
三
繼續率獎
●
繼續率獎,是指對業務員續期保費繼續率達到一定比例所給予的獎勵。給予繼續率獎的目的是引導業務員注重維持以往銷售保單的有效性,提高銷售保單的品質。
續期保費是壽險公司最主要的保費收入,也是壽險公司創造價值實現利潤的來源。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業務員的售后服務,投保人經濟狀況發生變化,甚至投保人忘記了交費時間等等,導致保險公司通常很難百分之百地收到續期保費。因此,保險公司采取措施激勵業務員做好續期服務。繼續率獎就是針對續期保費給予的一種獎勵,也是業務員續期傭金收入的“績效”獎勵。另一方面,繼續率也反映業務員前期保單銷售的品質,繼續率高,說明前期銷售的質量相對較好,反之,相對較差。因此,繼續率獎也可以說是銷售品質獎。
繼續率可以用保費計算,也可以用保單件數計算,但兩者有時會相差較大。因為不同保單保費不同,也就是俗稱的保費大單與保費小單之分。如果用保費計算繼續率,而剛好是保費大單沒有續保,則對繼續率直接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某業務員有100張有效保單,其中有1張保單年交保費是10元,另外99張都是1元。假設年度內有6張保單失效,其中包括年交保費10元這張保單。那么,
如果用保單計算,則繼續率為94%[(100-6)/100];
如果用保費計算,則繼續率為86.24%[(109-15)/109]。
可見,兩者結果相差很大,而且會直接影響業務員繼續率獎的多少。
繼續率和收費率: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指標。繼續率反映的保單年度實際續保與應該續保的比率;收費率反映的是會計年度實收保費與應收保費的比率。
繼續率主要用于對業務員個人的業務品質考核;收費率主要用于對分支機構收取年度續期保費的考核。
繼續率可以用保費計算,也可以用保單件數計算;收費率只能用保費計算。
繼續率直接與業務員的考核、獎勵掛鉤,產生的作用最直接,效果也比較明顯。收費率是對機構的考核,可以與機構的整體績效掛鉤。但一般不與個人績效掛鉤。因為公司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提升收費率,如采取自動繳費的方式,催交保費等。
(一)基本要素
繼續率是針對續期保費而言。續期保費是保險公司的收入,續期傭金是業務員的收入。繼續率獎實際上是業務員續期收入的績效獎勵,因此,基本上壽險公司都以續期傭金作為繼續率獎的計算基數,按照不同的繼續率,給予不同比例的獎勵。繼續率高,獎勵的力度應該就大;反之,就小,甚至不獎勵。由此就構成了確定繼續率獎的三個基本要素:計算基數、繼續率和獎勵比例。即
繼續率獎 = 續期傭金 x 繼續率 x 獎勵比例
以續期傭金為基數確定繼續率獎,看起來只與有傭金收入的保單有關,但繼續率基本上涵蓋全部有效期交保單,可以直接反映保單續保的狀況。
(二)支付條件
繼續率獎一般是以保單繼續率超過設定的最低比率,業務員才可以享有繼續率獎。對于最低比率,行業沒有統一的規定,取決于公司對保單繼續率的要求。
另外,還可以對支付繼續率獎附加一些特定條件。如將繼續率獎勵與業務員出席會議率掛鉤。業務員如果低于一定的出席率,不支付繼續率獎。將這種附加特定因素稱為調整因子。有了這種調整因子,繼續率獎的計算就調整為:
繼續率獎 = 續期傭金 x 繼續率 x 獎勵比例 x 調節因子
(三)發放時間
續保率獎,一般可以按年、半年、季或月發放。不同的發放時間,對業務員的激勵效果不同。
如果選擇按年發放,采用全年的綜合繼續率計算,相對業務員的收入沒有大的波動。對公司而言不僅工作量小,而且對在年中離司人員不發放這筆獎勵,也可以節省一點開支。但對業務員的激勵不明顯,可能會導致業務員不重視繼續率。
如果選擇按月發放,對業務員激勵是最高的,但對公司來講也是成本支出最大的。
所以,對繼續率獎發放的時間蘊含著激勵機制,蘊含著成本控制。選擇何時發放,取決于公司的激勵策略,也考驗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智慧。
四
銷售利益導向作用
●
銷售利益對業務員銷售具有導向作用。
(一)直接傭金對產品銷售有導向作用
傭金分為直接傭金和間接傭金。直接傭金基本是保險公司向業務員直接支付的報酬;間接傭金基本是保險公司向各級主管支付的管理報酬。直接傭金(額)對產品銷售具有直接的導向作用——引導代理人銷售傭金額高的產品。
假設有兩款壽險產品,A款是儲蓄型產品,B是保障型產品。A款產品年交保費100元,B款產品年交保費10元。
假設A款和B款產品首年傭金率都是20%,則銷售A款產品,首年直接傭金是20元,B款直接傭金只有2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業務員應該只賣A款產品,一般不會主動賣B款產品。但是,如果調整一下假設,將A款產品傭金率降到5%,將B款產品傭金率提高到60%。業務員賣A款產品只能得到5元的傭金,而賣B款產品可以得到6元傭金。在這種情況下,業務員一般會選擇銷售B款產品。這種以直接傭金額的高低,直接引導業務員銷售特定保險產品,就是傭金的導向作用。
傭金是業務員主要收入來源,通常情況下業務員都會選擇高傭金收入的產品作為銷售的首選。所以,保險公司應該因勢利導,利用銷售利益導向,實現公司的產品戰略。想讓業務員銷售什么產品,就把該產品直接傭金率(額)設計的高一些,業務員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銷售這類高傭金產品,這也是發揮銷售利益導向作用的產品銷售策略。
(二)業績獎勵、傭金支付時間對業務員留存具有導向作用
業績獎支付越晚、續期傭金支付時間越長,業務員銷售利益獲得的時間就越長,就越有利于業務員留存;反之,就越不利于業務員留存。因為在這種支付方式下,業務員不僅形成不了持續穩定的后續收入,離司時也基本沒有后顧之憂和利益牽掛。
初級市場是以拓展新客戶為主,成熟市場是以深耕客戶為主。要鼓勵業務員開拓新市場,就要重視業務員的銷售利益。因為銷售利益才是激勵業務員銷售保單創造公司產值的利益機制。具體而言,就是要利用產品傭金設計上、銷售業績獎勵上的內在利益機制,引導業務員積極銷售新保單,而不應該靠“砸費用上業務”的方式。
(上述內容摘自《利益打造高績效團隊》一書,中信出版(300788)社,2022年10月出版)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picture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