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
這兩天出了個新聞,估計有朋友已經看到了。
(資料圖片)
11月13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等多個協會聯合制定的《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發布了。
看著平平無奇,不就是個跟高血壓相關的《指南》嘛。
但其實對我們影響非常大,因為《指南》調整了高血壓的判定標準。
以前,收縮壓≥140,舒張壓≥90,屬于高血壓患者。
現在要求變嚴了,收縮壓≥130,舒張壓≥80,就算。
如此一來,高血壓患者人數一下從2.45億激增到了5億
……
好端端的,為啥要調整這個呢?
看了看微博熱搜下的網友評論,點贊量比較高的一條是——
藥是賣不出去了嗎?
其實并沒這么多陰謀論哈,像美國那邊在2017年開始就采用這個130/80的標準了,歐洲也老早用這個標準。
調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能夠提早預警。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里說的,心腦血管死亡占總死亡人數40%以上,其中高血壓是首位危險因素。
每年300萬心血管死亡中,至少有一半與高血壓有關。
聽起來危害很大,但因為是慢性病,平時不痛不癢的,導致很多人雖然有高血壓,自己卻毫不知情。
十個人里,只有三個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這次《指南》收緊了標準,以后在體檢的過程中,醫生能以此為標準更早的預警患者。
二是能提前干預。
高血壓有害,而且是對身體持續性的傷害。
有的人說收緊了標準,做降壓藥的能更好賣藥了。
這話說得有道理,但不全對。
一方面收緊了標準,不代表一超過130/80的標準就要服藥控制。
吃不吃降壓藥還得結合多種情況,比如體重、飲酒、血糖、血脂等。
只有20%的一級高血壓患者需要藥物治療,其余的,通過運動、控制飲食干預就可以了。
像我自己知道有高血壓家族史,所以早早就開始換用低鈉鹽。
另一方面,收緊標準確實使服藥患者增多了,但我們應該要算總賬。
早服藥早控制,能降低或延緩后期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反之要是高血壓沒控制好,出現了腦出血、腦梗,或者心肌梗死的情況,治療花費可能會是吃藥價格的幾百倍。
而且現在降壓藥是重點集采項目,價格早就被打下來了,普遍降幅在80%以上。
所以網友說《指南》的發布是為了給藥廠賣藥,有點夸張了
……
不過話說回來,《指南》的發布對于保險行業倒是個實打實的大利空。
目前大多數保障型保險,比如重疾險、醫療險和壽險,都有健康要求。
這三種保險,對血壓都有明確的限制。
(達爾文7號健康要求節選)
按照現在的產品看,大多數產品還是沿用以前的高血壓標準,不超過140/90即可。
但依保險公司的尿性,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緊跟《指南》的步伐收緊。
畢竟保險公司,是最慫的。
收緊了健康要求,就意味著降低了理賠風險
而且很有可能的一種調整方式是,悄無聲息的在一夜之間就收緊了,完全不給投保人反應時間。
因為一旦預留了時間窗口,比如說10天后收緊,就會有很多血壓偏高的人趕著投保。
以至于讓保險公司,被動收了一堆風險偏高的被保人…
所以血壓在130/80以上的,能買的就盡早買,千萬別拖
有的人可能想問,要是血壓超過了健康告知的限制,投保會很麻煩嗎?
很麻煩。
以達爾文7號為例,要是血壓超標需要核保,目前條件是這樣的——
對一些疾病加了些限制,如果有,就不能投。
后面如果健康要求收緊,核保要求大概率也會跟著收緊。
過不了核保會怎樣?
過不了就買不了重疾險,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只保癌癥這一種重疾的防癌險了…
OK,最后簡單盤一下目前最值得推薦的——
定期壽險大麥2022,血壓不能超過160/100
重疾險達爾文7號,血壓不能超過140/90
醫療險醫享無憂,血壓不能超過160/100
如果你還有或這或那的小毛病,以防將來被拒賠,建議約專業顧問1V1協助
本文版權屬于《荔枝保》微信公眾號(lgbaoxia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系dukept@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小寶精選保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荔枝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