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行至年末,保險行業再度來到年終盤點時刻,保險業的2022經歷的如何呢?2023有何值得展望的呢?
從行業基本面來看,在經歷了短暫深度調整期后,險企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升,不少優質上市險企率先顯露轉型成效,資產負債雙輪驅動,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從二級市場來看,保險股估值修復仍在持續,盡管仍會出現短期震蕩波動形勢,但多家機構看好后市發展,對保險股的2023較為看好。不僅如此,我國上市險企陣容于近日得到擴容,陽光保險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這一方面驗證了資本市場對險企投資價值的看好,同時也為我國保險業的長期向好增添更多信心。
上市險企已率先展露轉型成效
2022年,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進程不斷加速,部分先行指標及產能指標已有部分改善。
據開源證券研報,中國太保(601601)2022H1舉績率同比上升13.9pct至64.0%、中國平安(601318)2022H1活動率同比上升11.5pct至55.4%。產能方面,各家險企受人力規模下降以及產品結構變動影響,均有明顯提升,2022H1同比分別提升中國人壽(601628)53.5%至17532元、中國平安55.1%至19060元、中國太保34.4%至7895元、新華保險(601336)1.3%至4683元。
再以近日剛剛上市的陽光保險為例,其負債端與資產端在今年交出了亮眼成績。作為新晉上市險企,陽光的發展同樣是保險業2022年的縮影。
在負債端,陽光的壽險產險均衡發展,顯示出強勁增長潛力。壽險方面,業務產品結構和繳費模式持續優化,期繳保費收入占比不斷提升。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陽光人壽期繳保費占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6%、64.2%、67.0%和66.2%。核心的活躍代理人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但活躍代理人人均產能實現了20%的正增長,進一步體現了代理人提質增效的成果。2022年上半年,陽光保險的壽險新業務價值達到20億元。
財險方面,此前商車綜改后,行業整體賠付率上升,但得益于陽光保險出色的業務品質管理能力和精細化的成本管控能力,陽光財險賠付率由2021年的66.6%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4.3%,費用率也持續下降,今年上半年達到34.5%。今年上半年陽光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為98.8%,實現承保盈利。
資產端陽光同樣不遜色。截至2022年6月30日,陽光保險總投資資產規模為4162.67億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六個月,該公司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8%、6.5%、5.4%及4.2%(經年化)。同時,近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來看,陽光均超過了10%。投資能力優于行業平均水平,且可比上市險企前列。
上市險企的景氣度回升、基本面向好為行業整體注入了強心劑,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頭部險企的變化已折射出這個行業整體的向好趨勢,未來在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的背景下,保險業的朝陽屬性或將釋放得更為充分。
估值持續修復,看好保險股長期價值
在基本面的支撐下,保險股在今年也逐步觸底回彈。以保險股數量較多的港股為例,Wind數據顯示,11月以來,新華保險、中國平安的H股漲幅都達到30%以上,中國太保、中國人壽、友邦保險、中國太平的H股漲幅也達到20%以上。
盡管對比此前股價高點仍有距離,但保險股也終究逆勢復蘇,逐步回歸合理估值。那么展望后市發展,機構有何分析呢?
平安證券認為,目前行業估值和機構持倉處于歷史底部,政策助力化解地產投資風險、資產端迎來改善,壽險負債端基本面出現企穩跡象、預計2023年“開門紅”業績高增。建議關注保險板塊的長期配置價值和市場情緒修復帶來的板塊β行情。
光大證券(601788)分析師王一峰、鄭君怡表示,目前保險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當前壽險業正處于轉型關鍵期,看好后續轉型成效對負債端的提振作用,財險業車險與非車險持續穩定發展,相較于壽險,成本優勢突出;資產端雖短期承壓,但預計隨著宏觀經濟穩增長政策的實施,投資端有望邊際改善。
一名券商資深非銀分析師表示,保險板塊之前長期處于底部,一是由于壽險業處于轉型陣痛期,二是保險的投資端受到權益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雙重壓力。但目前包括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在內部分險企的壽險轉型已開始出現成效;同時房地產市場的扶持政策和長端利率走勢也有利于保險資產端,基本面未來向好。
整體來看,在基本面、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多重利好下,機構看好保險股后市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保險股向來具有稀缺性,但于今年年末,港股市場再度迎來優質保險股——陽光保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保險板塊整體發展同樣起到重要作用。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認為,對投資者來說,配置險資企業又多了一個選擇,短期看會對行業投資市場引入競爭,但長遠看,競爭也會促使行業效率提升,進一步提升行業配置的吸引力。
或許可以期待,陽光保險的加入有望激發保險股活力,為保險業的長期發展增添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