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聚焦保險創新
2022年10月27日,海南衛健委發布了《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推薦數字療法產品納入商業保險的通知》,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資料圖】
數字療法是由軟件程序驅動,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干預方案,主要應用領域包括預防疾病、管理疾病、預防改善健康。但是數字療法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同時面臨著支付機制的難題,而此次海南引導保險機構探索將數字療法納入保險產品設計體系是具備里程碑式的意義。
本文我們通過剖析此次海南頒布關于數字療法的數個政策和措施,來分析數字療法納入商保究竟會遇到哪些難題,究竟還有多少路要走?
海南數字療法現有政策下,
從多方面描述數字療法和商保聯動的可能性
從10月10日到10月31日短短21天的時間里海南開展了緊鑼密鼓的政策落地,完成了數字療法落地政策從無到有的搭建,在科研、臨床、推廣、支付等方面都給出了明確的政策支持,包括暉致醫藥、微脈、智云健康等多家頭部數字療法企業布局落地海南,形成了初步的數字療法產業聚集地。
海南數字療法相關政策措施
而關于數字療法的支付方式,海南在政策措施了中提出了幾個可行的方向:
1.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試點探索將數字療法作為特藥險的健康管理服務;
2.鼓勵保險公司依法合規將數字療法作為用戶健康管理服務工具,并根據數字療法收集的真實世界數據按有關規定合理定價;
3.探索開發海南惠民保升級版,將部分數字療法產品作為健康管理服務納入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鼓勵將數字療法產品納入保險機構的保險產品設計體系;
4.支持保險機構產品開發人員參加醫療主管部門組織的數字療法培訓,提升對數字療法的認知;
5.鼓勵將數字療法納入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和收費范圍,探索數字療法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模式;
6. 支持探索數字療法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相結合。
同時在《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推薦數字療法產品納入商業保險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可以開始申報擬在省內納入商保的數字療法產品,但是規定本次納入商保的前提是相關產品需要拿到醫療器械注冊證。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衛健委已經從眾多申報產品中優選出近1/10推薦給商業保險,同時明確表示有一款普惠商業險將把數字療法納入其承保范圍,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海南惠民保升級版。
而此次海南一系列的政策落地從多個方面描述了數字療法+保險聯動的可能性,給了保險公司和相關數字療法企業無限的想象空間。比如可以把數字療法應用在附加險上面,購買一份健康險的話附加一份數字療法的保險,在吸引客戶投保的同時也能提升服務質量。或者把數字療法應用在帶病投保的保險產品上,通過數字療法預防和改善健康的作用,增強風險的預見性,降低保險產品賠付率,從而可以照顧更多的病人帶病投保。同時數字療法在老年癡呆、心理疾病等保險產品方面具備先天的技術層面優勢,相信也會有不小的市場。
當然以上這一切都是在試想當中,相關政策剛落地還存在不穩定因素,能否進一步獲得衛健部門加大力度的推廣還是未知數,同時數字療法又是個新興產物,尚未形成完整的商業、技術、監管等體系,在政策的實際推進中遇到各種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因此現階段大多數的保險公司采取觀望的態度。但值得肯定的是數字療法和保險的結合,是保險公司、患者、客戶、醫院、數字療法企業多方共贏的局面。
現階段數字療法作為健康服務附加在保險產品上
那數字療法進商保還存在哪些難題?
自數字療法這一醫療科技概念傳到國內,立馬受到了大量資本的青睞,其中不乏有保險公司和數字療法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數字療法+保險的產品融合創新,同時也給行業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以下是具體的案例。
妙健康合作眾惠相互:在健康保險產品中引入數字療法方案
2021年秒健康與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推出了一款創新保險產品“控壓衛士”,由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承保,妙健康提供慢病管理服務,同時在保險產品中引入數字療法方案,在線對服務全流程數據進行追蹤。
用戶投保后,可以激活“控壓衛士”高血壓健康管理服務小程序,小程序能24小時提供AI專業指導,還有專家在線提供降壓健康服務,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數字療法來降低患者的并發癥以及發病率,在實現對慢病患者的精準管理的同時還能擴大保單的數據范圍,實現對患者健康數據的長期追蹤以及動態的風險評估模型。
Highmark:第一家擴大數字療法承保范圍的大型商業保險公司
我們再把目光放向海外,2022年10月健康保險公司Highmark Health推出了一項非營利性的健康保險計劃,將擴大承保FDA批準的數字療法,同時也是第一家擴大數字療法承保范圍的大型商業保險公司,計劃公布不久后有相關人士爆出后續Highmark Health將會承保所有FDA批準的數字療法,這一舉動無疑為數字療法進入商保鋪平了道路。
Highmark Health的該項計劃把包括針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藥物成癮、慢性失眠、恐慌癥的八項數字療法納入了承保范圍。我們以恐慌癥為例,參加了Highmark Health計劃的客戶,將會得到一個名為Freespira應用程序的使用權,Freespira是一種在家、無需藥物治療、為期一個月的治療方法,搭配傳感器可以測量客戶的呼吸頻率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傳到應用程序后,幫助客戶把呼吸節奏調整到正常模式,從而減少或消除恐慌癥狀和恐慌發作。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分析發現,數字療法更多的作為一項健康服務附加在保險產品上,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構建預防式醫療、擴大核保依據范圍、實現數字療法下的多層次服務,但是數字療法要真正納入商保甚至與醫保支付相結合,還要面臨許多實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線下治療的效果是可以看到的,但數字療法的實際效果存疑。我們知道數字療法是軟件,并不是藥物,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其副作用,那么是由數字療法公司還是醫院或者是保險公司來負責,在數字療法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管和政策體系前,這一切尚不明確,而線下治療雖然限制多但是效果是可以馬上看到的,因此保險公司對于數字療法引入大多比較持謹慎的態度。
2.“數字療法”下的保險產品的算法如何精確。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數字療法保險產品的算法也會發生改變,而新技術缺乏相關數據支持的情況下,保險產品如何進行精算、如何制定定價基礎,如何投放到市場、如何監管、如何保護患者客戶的隱私、如何預見患者疾病發展規律風險都是未來需要面對的難題。
3.“數字療法”納入商保后能否實現規模化。商保進入數字療法領域后,保險公司迫切需要知道的是發生率為多少,這里的發生率是指有多人會用到、需要用到、用到后會產生多少費用,能否形成市場規模化,這樣保險公司才能通過發生率來制定產品,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投放。
而想要解決這些難題,需要以完善的數字療法生態環境作為支撐、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明確商保在數字療法領域中的具體定位,短期來看數字療法大概率只能成為一個附加服務進入到保險領域中,比如前文我們提到的秒健康的高血壓健康管理服務。
雖然目前面臨著許多難題,但商保進入數字療法肯定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好處多多。通過數字療法對客戶進行健康預防管理,來降低客戶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從而改變保險的底層邏輯,從一個固定的指標變成動態的數值,在改變保險底層邏輯的同時,也降低保險產品的成本和賠付率,而對于數字療法企業來說和保險公司合作也是一個走的通的商業模式。
海外數字療法+保險的實踐經驗,
無法實現規模化
相比較于國內,海外的大眾對于數字療法的認可度要更高,因此保險公司對于數字療法納入商保和醫保也有了很多的嘗試并取得了部分成果,我們這里主要以德國為例,看德國是如何把數字療法納入醫保的。
2019年5月,德國衛生部提出了新的法律草案,規定使用數字療法的患者可以被納入醫保的支付范圍,在此之前德國的慢性疾病患者使用數字療法只能通過自費的方式,而這個法案的出臺在德國推進數字療法的進程中無疑是具備里程碑式的意義。
從2019年9月批準的第一款數字療法進入醫保到2022年1月截止,德國一共有28款數字療法產品納入了醫保報銷,一但獲得批準,患者就可以通過其醫療保險公司發送的代碼來解鎖訪問數字療法app,進行相關的健康服務和檢測。
根據來自德國聯邦藥品及醫療器械管理局的數據統計,其中納入醫保的數字療法產品主要以治療心理疾病和藥物酒精成癮治療為主,以及耳鳴、癌癥治療產品相關。雖然這些疾病需要干預的治療時間各不相同,但大多數都是以90天的使用量為基礎定價,即一旦開出處方將報銷90天的app使用量。
雖然現階段德國已經有多款數字療法產品納入醫保,但是仍然面臨著無法實現規模化的問題,根據德國TK保險公司的數據統計,在2021年上半年公司只報銷了1000張數字療法處方,而根據德國健康保險基金協會的數據統計,在2021年上半年協會僅報銷了幾百張數字療法處方。這說明醫保為主的支付方不可能像企業和商保那樣給數字療法帶來快速規模化,且如果對數字療法的報銷費用不高的話,想要實現用戶規模化是十分困難的。同時中國的醫保的籌資水平是低于德國個人工資15%這一水準的,那么想要在國內把數字療法納入醫保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來看都是十分困難的。
最后,短期內數字療法可能會作為增值的附加服務進入保險領域,但是隨著數字療法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在未來或可以改變保險行業的發展格局,通過數字療法的健康管理來降低患者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從而改變保險產品的底層邏輯也不是沒有可能,相信未來數字療法一定會給保險行業帶來更多的驚喜。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保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