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文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2022年可謂養老政策集中落地的關鍵年。年初,我國正式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初步實現了養老保險資金調劑“全國一盤棋”。時至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落地,拉開了養老第三支柱加速發展的序幕。
(資料圖)
養老相關政策已多次寫入政府規劃,其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近期發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實施漸進式退休政策以及支持養老服務等消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對2023年養老政策進一步落地保持積極態度。
“2023年已經到了‘十四五’規劃的中期,期待延退政策盡快如期實施。”鄭秉文認為,延遲退休政策越早推出,越有利于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至于個人養老金制度,收益率是吸引人們參與的關鍵。因此,要在制度、產品設計上發力。
延遲退休有利于提高養老第一支柱財務可持續性
貝殼財經: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等明確指出,實施漸進式退休政策以及支持養老服務等消費,怎么看待明年將其列為重點工作?
鄭秉文:事實上,早在“十三五”規劃時,我們就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十四五”規劃再次提出“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現在“十四五”過了將近一半時間,所以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再次進行強調。
據我所知,我國為推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已經準備了十多年時間。從制度建設層面來講,延遲退休是提高我國養老第一支柱財務可持續性立竿見影的好辦法,也是國際慣例。加上提前退休因素,我國男女實際退休年齡比發達國家平均提前了11年,也就是說制度上少了11年繳費,多支出了11年的養老金。如果不施行延遲退休,第一支柱的財務風險以及延遲退休難度會越來越大。
對個人來講,延遲退休可適當提高養老金水平。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就越高一些。
當然,在實現延遲退休政策之時需要引入“彈性退休”機制,為老百姓(603883)留出選擇空間,在照顧孫輩、閑暇和延遲退休之間為家庭決策留出一定選擇權。不過,彈性退休的空間要受到約束,要設立一定的資格條件,防止引入這一機制之后幾乎等于沒有實施延遲退休。
總的來講,延遲退休政策越早推出,越有利于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越晚推出,我們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也就越大。
貝殼財經:養老服務等消費將帶來多大的經濟增量?
鄭秉文:隨著人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隨著城鄉二元結構逐漸縮小,城市退休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些現象都說明養老服務的消費規模及在全社會支出中的占比會越來越高。
養老服務消費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已成為擴大內需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而且養老服務消費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誘導性消費。從供給管理角度來看,如果在供給端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那么老年人就難以有相應的消費支出。比如,簡單易懂的智能手機在老年市場可能銷路更好。
此外,老年人“以房養老”上當受騙時有發生,這也是因為在供給端不支持“以房養老”的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競爭不充分,政策環境和微觀法制環境受到約束,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市場供給十分有限,老年人相關的養老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所以,詐騙分子才有生存的空間。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服務消費最終占比會越來越大。在供給端需要支持企業提供相關養老服務,同時這也會帶來不少就業崗位。
個人養老金惠及百姓,制度和產品要有吸引力
貝殼財經: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城先行落地已滿一個月,但部分人還持觀望態度,如何提高這一制度的惠及率和百姓積極性?
鄭秉文:個人養老金落地一個月,表現還算不錯,勢頭也挺好,有數據稱開立賬戶超過1700萬。長期看,個人養老金能否惠及眾生,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三支柱以及老百姓退休收入的一個來源,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覺得很合適、很劃算、很方便。現在便利性方面問題不大,但如何讓老百姓感到很合適、很劃算還需進一步探索。
我國是儲蓄大國,老百姓有存款的習慣和文化,即使三年疫情,存款數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從三年前的90萬億提高到11月底的118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10多萬億。老百姓為什么把錢存銀行?一方面是儲蓄文化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與現實中可投資的金融產品很少,存款利率不斷下降,銀行理財產品跌破凈值以及老百姓的投資工具受到限制有關,說明存在“資產荒”,只能存款。
如果個人養老金制度讓老百姓覺得很劃算,他們肯定會主動購買,也就是說,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收益率是吸引人們參與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在制度、產品設計上發力。
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購買儲蓄產品、銀行理財、公募基金和保險產品四種產品,其收益率與制度外產品差不多,而且個人養老金賬戶中資金一般要到退休時才能領取,所以老百姓就會權衡是不是要參與個人養老金。
貝殼財經:消費者是否應該轉變養老觀念?
鄭秉文:我不這么認為,不應該強調因為老百姓沒有受到投資教育,所以導致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受限。金融投教固然重要,也非常必要,但絕對不是第三支柱發展的主要因素。其關鍵還是制度和產品吸引力。
事實上,只要制度合適,老百姓會積極參與。
同題問答
2023年你個人有哪些新期待?
鄭秉文:一方面,我期待延退盡快如期實施,延退政策越早推出越有利于養老保險制度財務可持續性的提高,越晚推出,我們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希望我們能認真總結個人養老金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的經驗教訓,并加以改善,推向全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