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至今,保險股延續去年年末走勢,回升趨勢明顯,A股港股多只個股齊漲,提振市場信心。
從原因來看,機構加倉回購動作不斷,彰顯機構對保險企業良好前景的認可;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保險企業基本面堅實,頭部險企轉型成效明顯。
展望后市,多機構分析師表示保險板塊在資產負債雙輪驅動下有望迎來近一步估值修復,實現深蹲起跳。
(資料圖片)
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保險股走強
近期保險企業在二級市場上的亮眼表現主要受到多方因素驅動。
一方面,機構大幅增持回購,看好優質險企長期配置價值。比如于2022年年末登陸港股的新秀陽光保險就在近日獲得了資本“青睞”。根據香港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2023年1月6日,陽光保險獲投資人在場內增持6660萬股,涉資約3.88億港元。
對于股東增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在保險整體板塊估值偏低的情況下,大手筆增持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這是因為增持相當于釋放出積極的信號,表明公司的股價被低估,以及對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
另外,友邦保險也在1月6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255.86萬股,回購金額2.25億港元。據統計,自去年3月友邦發布10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以來,該公司持續進行股票回購。
回購同樣具有穩信心的作用。經濟學家宋清輝談到,在保險板塊震蕩背景下,“真金白銀”大手筆回購增持對提振股價具有積極作用。
而讓資本堅定對保險板塊信心的根本要素則在于險企基本面不斷好轉,頭部優質險企已釋放轉型成效。
以陽光保險為例,在人身險領域,近年來其對代理人渠道進行優化升級,不斷提升代理人隊伍質態與產能,因此,旗下陽光人壽核心的活躍代理人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但活躍代理人人均產能實現了20%的正增長,體現出代理人提質增效的成果。不僅如此,去年上半年,陽光新業務價值在一眾險企負增長的疲弱態勢下實現罕見的正增長。
在財險領域,得益于陽光保險出色的業務品質管理能力和精細化的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將傳統車險定價模型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升級形成的“車險智能生命表”管理體系,陽光財險賠付率由2021年的66.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費用率也持續下降,2022年上半年達到34.5%,綜合成本率為98.8%。
估值修復繼續,2023保險股仍有上行空間
當下,保險股延續去年年末走勢,多家機構分析師看好2023后市發展,認為后續在資產負債雙輪驅動下險企有望實現估值深度修復,仍有上行空間。
開源證券分析師談到,資產端,2023年有望迎來權益市場、長端利率雙改善,帶動上市險企彈性釋放以及估值修復。負債端,2023年有三大期待,一是理財需求提升,受權益市場波動及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影響,保險產品需求迎來一定提升;二是渠道改革見效,壽險行業目前仍處于轉型攻堅期,但部分先行指標如活動率已有部分改善,同時代理人降幅有望收窄;三是防疫政策優化后居民收入預期有望進一步回升,保障意識或有所增長,有望進一步帶動保險銷售。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保險股已迎來拐點,未來三年將反轉走向健康發展。具體看:保險的保障、養老、儲蓄需求都有望回歸長周期增長;代理人隊伍基本出清到位,活動率和產能都重回增長區間;疫情管控政策已經調整,一線城市線下活動已經走向恢復;地產政策不斷加碼,信用風險大幅緩解。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中長期來看,保險行業仍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當前與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保險的產品數量和種類都要遠遠高于我國,國內保險行業滲透率相對偏低,具備潛在的增長空間;同時在國內人口結構轉型壓力下,保險需求有望進一步抬升。在新的一年,保險股有望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