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證券(600030)發布保險行業研報《正困境反轉,未來三年走向健康發展》,亮明態度表示,未來一年看,保險行業困境反轉邏輯仍然有空間,未來三年看,行業有可能走向健康發展,負債端企穩復蘇后可能實現估值切換。同時,中信證券上調保險行業評級至“強大于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二級市場來看,保險股也的確展現出復蘇態勢,從去年年末起至今,A股港股多只個股紛紛上揚,實現深蹲起跳。
起底近期保險股大增背后的邏輯,其實是資產端與負債端雙向利好驅動,行業信心進一步提振,發展前景被顯著看好。
從資產端看,這或將是未來一年行業實現反轉的起點。中信證券分析表示,去年年底諸多利好政策釋放后,中國股市已經大幅反彈,其中恒生指數反彈40%。相比于2022年股市下跌和資產減值的負面影響,預計2023股票市場總體為正面影響,保險公司業績同比具有較大向上彈性。
在負債端,則要從供給與需求兩側進行拆解。
供給一側,經過近幾年行業不斷清虛增優、深化轉型,代理人隊伍質態都有所提升,人均產能提升尤其明顯,且人力出清逐步企穩。以新股陽光保險為例,旗下陽光人壽核心的活躍代理人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但活躍代理人人均產能實現了20%的正增長,體現了代理人提質增效的成果。
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老員工數量逐步企穩,未來一旦存在拓展新客戶的市場條件,新代理人就有了生存空間,對應的新人招募和留存率就會改善,將進一步改善供給側。
需求一側,受權益市場波動及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影響,居民理財儲蓄需求有所提升,儲蓄型保險產品需求迎來一定提升。
此外,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大背景催生居民養老需求,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中預測,未來5-10年時間,我國養老金缺口將擴大至8-10萬億。
中信證券同樣預判,保險的儲蓄、養老、保障需求都有望回歸長周期增長,預計長期復合增速在M2之上。
華創證券分析認為,配置養老年金險可有效為被保人提供養老保障,也有助于為保險公司貢獻高額保費規模,將持續為險企貢獻新業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