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險聯社”關注公眾號后,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精彩資訊不錯過。
(資料圖片)
導語
近日,建行旗下兩家險企高管齊調整。人事動蕩的背后,是諸多難題待解。
五大行之一的中國建行旗下的兩家險企先后開啟了一波人事調整。
近日,建信人壽發布公告稱,謝瑞平因工作安排,請辭董事長、執行董事、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其辭呈送達之日起生效。
日前,建信財險發布公告稱,劉海濤辭去常務副總裁(主持工作)的職務,由羅晶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01
兩家險企高管齊調整
公開資料顯示,謝瑞平出生于1964年,于1989年,進入建設銀行(601939)工作,已有30余年的銀行工作經驗。
2015年10月,其擔任建信人壽黨委書記、臨時負責人;2015年12月,擔任建信人壽執行董事、總裁;2020年7月,獲批擔任建信人壽董事長職務。
與建信人壽前任董事長段超良因已到退休年齡不同的是,謝瑞平系因工作安排辭任。
而建信財險的常務副總裁(主持工作)劉海濤,今年已過60歲,因年齡原因,辭去該職務。據了解,劉海濤歷任建信財險黨委委員、首席審計官;于2021年9月開始擔任建信財險常務副總裁(主持工作)一職。據公告透露,公司對其在任期間,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并深表感謝。
同日,建信財險還公布另一則重磅人事變動,即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聘任羅晶擔任 公司臨時負責人的議案,羅晶自2022年12月28日起就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公開資料顯示,羅晶,今年52歲,工學碩士。自1997年7月進入建設銀行,先后擔任總行部門的高級經理、處長和副總經理。自2016年11月,出任建信財險黨委委員、首席市場官(副總裁)。
羅晶在過去20余年的從業經歷中橫跨銀行保險業,在金融領域履歷豐富。相信對于日后管理建信財險的業務有一定的優勢和幫助。
02
建信人壽去年前三季度虧損5.3億
自2011年以來,建信人壽便一直處于盈利狀態,然而進入2022年,態勢卻急轉而下。
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建信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60.25億元,同比上漲4.85%;實現凈虧損5.3億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11.1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人壽的綜合退保率也居高不下。2022年前三季度,建信人壽的綜合退保率為5.83%,同上季度相比,上漲了1.55個百分點。
其中,龍生福瑞4號年金保險(分紅型)、龍生福瑞5號年金保險和龍耀新無雙養老年金保險(萬能型)年度累計退保率分別高達77.74%、63%和76.05%。
此外,在償付能力方面,建信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也不容樂觀,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建信人壽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91%和145%。據公司預測,下一季度,其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繼續下滑至86%和138%。
03
建信財險有待進一步探索差異化道路
建信財險成立于2016年10月,自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實現微薄盈利。
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建信財險的凈利潤分別為-0.37億元、-2.28億元、-1億元、-0.98億元和-0.74億元。2021年,建信財險實現凈利潤94萬元。
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建信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3億元,同比下滑12.2%;實現凈利潤75萬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三季度,建信財險實現非車險保費收入5.05億元,占比高達95%。
如何在激烈的財險市場競爭中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建信財險曾表示,將通過創新驅動、科技驅動、戰略協同驅動三大引擎走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建設成為最具特色和價值的現代智慧型財產保險公司。
年報顯示,2021年,建信財險前五大商業保險險種分別為健康保險、企財險、機動車輛保險、意外傷害險和責任險。不過,這五大險種的發展相對均衡,建信財險的差異化道路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險聯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