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險發展再提速。2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地正不斷推動知識產權保險發展,如安慶市等多地迎來首單知識產權保險簽約,除了實現承保端的零的突破,理賠一端也不乏新進展,如濟寧市自山東省推行專利保險資助政策以來已開出保險理賠第一單。各地力促險種落地的同時,險企產品也在推陳出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過近年來不斷發展,知識產權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逾1100億元。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知識產權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知識產權風險管理工具,在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難度大、覆蓋面待提高等挑戰也不可忽視。
知識產權保險持續“升溫”
面對各種侵權事件的發生,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成為眾多創新型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而知識產權保險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條解決路徑。知識產權保險指的是保險人為被保險人在開展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及服務等知識產權活動時,對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承擔賠付責任的保險。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22年以來,知識產權保險陸續為各地企業穿上“維權鎧甲”,同時,這一險種也正在提速發展。
2023年2月14日,平安產險無錫分公司與無錫市茶都茶葉有限公司就茶屬植物新品種“紫英2號”簽訂了知識產權保險。據了解,這是全國范圍內首單落地的茶屬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險。此次簽訂的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險的最高賠付金額達60萬元,涵蓋了企業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遭到侵犯時涉及的調查費用、法律費用等多項損失和費用賠償。
除了“全國首單”外,還有不少地區實現了知識產權保險落地的“零的突破”。2022年11月,安徽省恒勝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其擁有的核心專利,向國壽財險安慶中心支公司投保了“專利被侵犯損失保險”,標志著安慶市首單知識產權保險的落地。
同樣在2022年11月,自山東省推行專利保險資助政策以來,濟寧市開出保險理賠第一單。據了解,濟寧市梁山縣某汽車制造公司獲得來自太保財險濟寧公司專利執行保險理賠款7800余元,基本覆蓋了企業在專利維權過程中支出的差旅、取證、公證等費用成本。
不僅是山東省,目前多地也正在推行保險資助、保險補貼政策。早在2020年出臺的《北京市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管理辦法》明確,參與申報享受“小微專利衛士”以及“冠軍專利衛士”保障的企業,給予保費補貼,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以及單項冠軍企業首次申報100%補貼,同一企業第二次申報90%補貼。
業務規模已超千億
不僅地方力促知識產權保險發展,險企也正持續發力,如險企開發一系列產品,來滿足企業知識產權風險管理需求。
從人保財險構建的“4+16”知識產權保險保障體系來看,四大類產品體系包括知識產權創造運用類、知識產權保護類、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類,也包括了16款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太保產險表示,在知識產權保險領域,已實現所有知識產權類型保障全面覆蓋。
從知識產權保險市場發展來看,保險涉獵的具體領域已較為豐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人保財險近期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保險發展白皮書(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我國自2011年開始探索推進專利保險相關工作,截至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險已經覆蓋了專利、商標、著作權、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以及商業秘密等幾乎所有的知識產權類型,也涵蓋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各個環節。
保險類型多樣還覆蓋了知識產權的多個環節,在業內看來,這是由于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其對于知識產權保險的需求是不同的。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函舉例分析表示,比如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產品有著較強的需求,主動維權型保險產品也有一定需求。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主動維權型保險產品則需求旺盛,被動防御型保險產品有著一定需求,此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產品也有需求。
在多方推動下,知識產權保險收獲階段性碩果,業務規模已達千億級。《白皮書》顯示,截至 2022年9月,全國已有超過22個省、99個地市開展了知識產權保險業務,累計為超過2.7萬家企業的4.4萬余件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提供了逾1100億元風險保障。
“知識產權保險作為知識產權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產權的市場化運行與發展的環節中發揮著拓展融資渠道、提供風險保障的雙重作用,能夠為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助力知識產權運用等全鏈條提供風險保障?!眹抑R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劍鋒表示。
市場各方仍需“邁坎”
在業內人士看來,知識產權保險在國內的發展正處于機遇期,不過,知識產權保險作為一項新興保險產品,發展過程中同樣面臨著不少挑戰。
如覆蓋區域小、保險責任單一、保險金額較低、保險僅提供風險損失補償卻缺乏一攬子服務等發展“桎梏”頻被擺上臺面。對于知識產權保險發展中面臨的挑戰,王函分析表示,一是保險產品數量少、品種單一;二是價值風險評估體系不完善,保費設定不合理;三是企業對于知識產權保險的認識不足,維權參保意識不足,購買意愿不強烈;四是部分參保企業存在“帶病投保”的情況,保險出險率較高,保險公司推廣時比較慎重。五是保險公司知識產權風險管理能力較弱,事先調查成本高。
在王函看來,如果按照事物發展的四個階段,即起步期、發展期、擴張期和成熟期來看,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保險的發展處于發展期。接下來,隨著中國知識產權法治環境的日益完善、企業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企業對于知識產權保險的需求將逐步增長,知識產權保險也許會進入高速發展的擴張期。
不過,知識產權保險若要“通關”進入下一階段,如何有效解決內部和外部問題便成了關鍵。
“這離不開構建良性循環的知識產權保險生態圈?!痹谕鹾磥?,在知識產權保險生態圈中,政府起引導作用,總攬全局。保險公司則可以發揮自己金融領域專長,研發與市場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利用資本和影響力的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及宣傳,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知識產權代理所、律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可以從技術角度和法律角度為保險公司和參保人提供雙保險,為“知識產權申請+保護+維權+保險+再保險”生態圈的閉合填補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