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到了披露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的時間——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保險公司須不晚于每年7月底前在官網披露上半年個人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指標,不晚于次年2月底前披露上一年度賠付率指標。
據『慧保天下』統計,截至2月28日,共有110家保險公司披露了2022年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整體綜合賠付率,其中包括62家人身險公司,39家財產險公司。
整體來看,2022年個人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結果頗有些“觸目驚心”——101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僅為36.11%;僅有8家人身險公司和20家財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高于50%,占比僅28.43%。
過低的賠付率對于險企而言,意味著良好的盈利性,但同時,也意味著較大的降價空間——監管要求險企定期公布短期健康險賠付率,某種程度上就是要通過信息的透明化,利用輿論倒逼險企降本增效,提升賠付率,讓利于民。
注:按照《健康險管理辦法》,個人短期健康險,是指保險期間為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且僅限個人業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百萬醫療險。
01
短期健康險賠付率過低依然普遍現象,近7成險企低于50%
整體來看,2022年,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中,“低賠付率”依然是普遍現象。據『慧保天下』統計,101家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僅為36.11%,且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綜合賠付率低于50%。
僅28家險企綜合賠付率高于50%,占比28.43%,其中包括8家壽險公司,以及19家財險公司。
人身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水平遠遠低于財產險公司。62家人身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21.27%,較2021年同比減少了19.85個百分點;39家財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59.72%,較2021年同比增加了25.75個百分點。
財產險公司經營短期健康險業務,模式更接近于經營財產險業務,這與人身險公司經營短期健康險業務的理念有很大差別,相較之下,人身險公司更強調長期結果,在定價上更保守,而財產險公司更注重當期結果,在定價上更為激進,這也導致人身險公司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要遠低于財產險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賠付率較低的險企中,甚至還有7家險企為負數,例如瑞泰人壽、恒大人壽、愛心人壽、和諧健康、長城人壽、海保人壽,其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分別為-334.92%、-92.24%、-76%、-70.34%、-3.33%、-1.41%。此外,還包括唯一一家財險公司——太平科技,其綜合賠付率為-213.3%。
對于這種賠付率為負數的情況,一些險企在報告中進行了說明。例如,瑞泰人壽解釋稱,公司綜合賠付率為負主要由于未決賠款準備金的釋放,再保后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為負,且其絕對值大于再保后賠款支出,故綜合賠付率為負。
愛心人壽則稱,綜合賠付率為負數主要原因為公司對個人短期健康保險的銷售策略有所改變,2022 年全年保費收入降低,導致年底準備金儲備降低,提轉差為負數且金額較大。
此外,『慧保天下』在整理數據時還發現,險企停售短期健康險產品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例如瑞再企商、蘇黎世、都邦財險、華農財險等險企。
對比2021年各險企的綜合賠付率數據,考察其波動情況會發現,頭部險企綜合賠付率數據往往較為穩定,2022年綜合賠付率基本維持在40%左右,對比2021年,波動也維持在10個百分點左右。而中小公司由于業務規模小,受單個賠案影響較大,綜合賠付率面臨較大波動性。
02
低賠付率代表定價高、盈利性強,也意味著不夠實惠、經營效率低下
過去十幾年,健康險保費增速十分搶眼,絕大多數年份增速都能到20%以上,但自2020年以來,受重疾險新單保費快速下滑影響,健康險整體保費增速開始放緩。2021年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3.4%,到了2022年,健康險保費收入8653億元,同比僅增2.4%,增長乏力。
分開來看,壽險公司與財險公司的健康險保費增速也同樣呈現分化態勢。2022年,人身險公司健康險實現原保費收入7073億元,同比微增0.06%,而財險公司健康險原保費收入1580億元,同比增長14.7%,遠超人身險公司。
這主要由于自重疾險銷售遭遇斷崖式下滑后,壽險公司健康險業務增長乏力,而與此同時,財險公司著力發展非車險業務,大力拓展短期健康險業務,尤其是一年期百萬醫療、惠民保等業務快速發展,這助推了財產險公司健康險保費的增收。
與此同時,這也再度印證短期健康險業務方面,人身險公司與財產險公司的經營理念差異巨大,而財產險公司往往相較人身險公司更為激進。
據《惠民保的這曲悲歌:保費規模500億封頂,利潤持續壓縮,機構退出市場》一文預測,2022年惠民保市場保費將達到150億元;2023年保費將達到209億元;2024年保費將達到266億元——在未來數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短期健康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且賠付率極低,盈利性能良好,因而成為很多財產險公司眼中的“香餑餑”。不過,如此低的賠付率在公開后,顯然會給市場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因為極低的賠付率,意味著消費者得到的賠付較少,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實際問題存疑;同時,這也說明這類產品定價較高,不夠“實惠”,消費者實際獲益有限;極低的賠付率,也代表有較高的成本空間,當大量手續費支付給保險中介或者互聯網平臺,說明經營效率較低。
這也是監管部門推動險企公布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通過強化信息披露,強化信息透明度,幫助消費者更好的衡量短期健康險產品的實際價值。
在輿論倒逼之下,綜合賠付率普遍低于50%短期健康險業務或終將迎來降價潮。
反過來,一款短期健康險產品綜合賠付率過高也不值得夸耀,因為這意味著險企將無法長期經營該產品。據慧保天下統計,101家保險公司中,共有6家險企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超過100%,值得注意的是,這6家險企均出自財險公司,具體包括誠泰財險、凱本財險、中煤財險、燕趙財險、海峽金橋、安誠財險6家險企。
其中,誠泰財險綜合賠付率高達448.96%,排名第一,該公司賠付大幅提升主要因3款醫療險安產品導致。誠泰財險個人住院醫療保險、誠泰財險關愛女性疾病保險、誠泰財險學生、幼兒個人重大疾病保險(互聯網專屬)三款產品綜合賠付率均破100%,分別為477.77%、396.16%、180.29%。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