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能源車險理賠而言,繞不開兩大根源性問題:一是賠不賠,二是賠多少。
3月18日,由《今日保》、北京保險服務中心、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新能源所聯合舉辦的“2023年第一期新能源車險交流會”上,保界課堂創始人張彬,同我們分享了《新能源車險理賠的“痛”與“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比傳統車險,新能源車險當下的理賠無疑困難重重,但問題終要解決,行業終要發展。
明明有著無比燦爛的為例,但超越100%的綜合成本率,居高難下的理賠率,如何解決?
1
-Insurance Today-
細數新能源汽車的理賠痛點
到底有多少人為的、蓄意的、偽造的破損?
對新能源車險,保險公司最為關心兩個問題:
一是承保,是不是敢大膽放開的保?
二是理賠,是不是兜得住?
與保險公司一線多年的交流,可以明顯發現:對于理賠,特別是對新能源車的理賠,技能不足或者說技能需求還是很大的。
這種需求源于什么?本質上源于市場中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賠付成本控制不住,產生系列連鎖問題。
匯總這些問題:既包括行業擔心的賠付率高,如保險公司跟蔚小理、特斯拉合作,承保很多車,但一到年底,賠付統計超100%。顯然,這無法與財險公司與新能源汽車戰略相配。
同時,也包括行業創新視角反映的問題,如CTP(cell to pack)電池及CTB(cell to body)車身一體化電池的行業“顛覆性創新”。這類電池是當下最新的技術,但對理賠是最“痛”的點,原因在電池的可修復性非常差,導致新能源車高保險費用的同時,賠付更高。
那么,作為新能源的動力電池外殼不能修?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們是一體化成型,里面是用膠澆鑄的。當然也存在一系列其它的問題。
比如保險公司推的第三方維修,但第三方也處于不斷發展和自我提升迭代的過程,面臨太多的實際困難。
如電池定損,一個長條形的傷,影響使用嗎?不影響使用。但如果維修方提出電池出現外傷必須更換,否則將不提供“終身質保”,第三方怎么做?
又如廠商的電芯終身質保,或者8年12萬公里,但在第5年電池出現問題,4S店要先看看電池外觀有沒有傷,如果有傷則不屬于廠家質保。車主怎么辦?保險理賠怎么辦?太多的類似問題。
電池價格可占比整車40%到80%,甚至更高,因此輕輕托一下底,新能源車維修費用可能就是5萬、6萬,甚至10萬以上。
太多的案件顯示,動力電池經常托底,一托底就是各種各樣的維修費用。這究竟摻雜了多少人為的、蓄意的、偽造的破損。從電動車的數據角度講,采集面和識別面非常廣泛,但是理賠很難。
2
-Insurance Today-
再說理賠的根源性問題
你“賠不賠”,“賠多少”?
理賠,同樣繞不開兩個根源性問題:一是賠不賠,二是賠多少。
如上圖輕微損失是否達到更換標準?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換修的標準是什么?行業的標準是什么?廠家的標準是什么?
對動力電池換修標準,各廠家多不一樣,趨勢則愈發嚴格。如有廠家的標準:長度不能超過5公分,深度不能超過5毫米。
那保險行業的標準是什么呢?
再看新能源汽車的托底事故,除電池外傷,還有大量因托底造成的電子故障。怎么確認電子故障與事故相關?怎么確認動力電池的電子故障不是人為偽造?
這需要理賠相關人員大量的技能儲備。那么需要什么工具診斷?現場,該如何排查?
如果在4S店,可借助4S店的診斷設備;如有外采設備,亦可用上,這對理賠人員的能力又是個挑戰。
能不能看得懂,DC/DC輸入電流過大什么意思?DC/DC故障,哪個是關鍵故障?如果要查10個故障,先查哪個?
作為理賠系統,應該有一個怎樣的流程?用什么樣的工具?采集哪些證據?最終確定的高低風險,如何應對?
我建議,可從如下三個方向解決:
第一,是否能夠掌握現場的排故方法;
第二,是否能夠讀取故障的凍結幀;
先判斷故障的性質,是撞出來的,還是4S店或人為的?怎么判斷?
例如,明明知道故障時間和故障里程,但故障時間晚于報案時間,就可直接說明,故障不是撞出來的。
第三,如何判斷與故障的關聯性。
三個方向,人、工具、管理。
從人來說,即完全掌握故障代碼含義,同時掌握現場診斷流程與思路,具備現場排故的專業能力;
工具方面,指能否通過專用的工具、系統或者產品判斷故障出現的時間、里程及與事故信息相對比。
管理的方面,有維度:即是否具備風險案件的識別能力?是否具備有風險案件的排查流程?是否具備新能源車險風險的應對機制?
3
-Insurance Today-
面對理賠的黑匣子
新能源車險經營機構,怎么辦?
事實上,新能源車險理賠是個行業性、全國性的疑難雜癥。所謂疑難,其實大概率都是人為偽造,或信息不對稱造成。
對此類情形,險企當如何?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 提升理賠人員技能。
新能源汽車在迅猛發展的同時,目前行業對新能源的理賠技能尚有巨大缺口。如傳統技術嫻熟的理賠員可辨別發動機內部構造及常見損失,但對新能源汽車是否能夠做到同樣熟知與認知?
第二,以專業設備調取數據。
新能源汽車在電子信息采集層面已達極高水準,通過對新能源汽車OBD數據讀取,或遠程信息讀取,很大程度上可掌握事故故障出現的時間、地點和里程,這對保險理賠的調查與反滲漏至關重要。
第三,建立有效的理賠流程及統一標準。
大量行業難題與實例顯示,單一的提升理賠技能與配備有效工具尚不能徹底解決理賠黑匣子,還需要對理賠流程的梳理、整合、監控,才能對新能源汽車的理賠有效管控。
最后,對于新能源汽車承保與理賠,問題越多,機遇越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