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中國人壽(601628)2022年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白濤坦言,在其職業生涯中,去年是比較難的年份,以前的年份是負債端困難時,資產端還不錯,資產端困難時,負債端恰有提升,去年兩端承壓的情況在歷史上比較罕見。
過去一年,中國人壽保費收入達6151.9億元,居行業首位,同比下降0.5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320.82億元。投資方面,去年,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達1877.51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為3.94%。
白濤表示,2022年四季度以來,保險指數上漲,這表明行業復蘇正在加快,今年前兩個月公司保費同比已有所增長。“我對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也對今年及以后公司的業績增長充滿信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壽高管還回應了如海外銀行暴雷,公司是否有風險等諸多市場關注的問題。
董事長坦言去年是較難的年份 今年保險行業正加快復蘇
過去三年,人身險行業發展承壓,2020年~2022年,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連年下跌,同時,去年行業整體投資收益率達3.76%,也處于較低水平,因此,2022年上市險企整體業績表現不佳。
中國人壽也不例外,去年其保費收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等指標有所下滑。具體來看,去年中國人壽保費收入達6151.9億元,同比下降0.51%,其中,壽險業務保費為4856.42億元,同比提升0.9%;健康險業務總保費為1153.29億元,同比下降4.4%;意外險業務總保費為142.19億元,同比下降13.3%。
從渠道來看,去年,中國人壽的銀保渠道發展不錯,總保費達634.15億元,同比增長28.6%,但個險板塊保費同比下降3.3%達4924.39億元。
2023年,隨著經濟、社會恢復常態,保險行業也面臨更好的發展環境。
白濤表示,今年,保險行業正在加快復蘇。年初,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后,行業發展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已經消除,今年前兩個月,行業保費增速較快,中國人壽前2個月保費也出現了同比增長;其次,保險行業轉型在加速,近年來,保險公司加快以客戶為中心的體系建設,保險+健康管理、保險+養老服務等延伸速度、延伸幅度較大;第三,支撐行業價值增長的積極因素也在加快形成,尤其是新單增長情況較好。
國壽沒有對海外風險銀行的直接風險敞口 今年更關注港股市場
在今日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壽高管還回應了資本市場頗為關注的海外銀行風險問題,近期,硅谷銀行、瑞士信貸等海外銀行接連“暴雷”,在全球金融流動性緊縮之下,海外銀行風險事件對中國人壽有何影響?中國人壽又如何看待海外投資環境?
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表示,在海外銀行風險事件發生的同時,公司第一時間進行了梳理排查,目前,公司在境外的資產投資不超過總資產的1.5%,沒有對這些銀行的直接風險敞口,公司仍非常安全審慎。“公司將密切關注全球市場環境、地緣政治,根據國家外匯政策和監管規定,做好境外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管理。”
劉暉進一步表示,當前,全球環境的確非常復雜,今年,公司會比較關注港股市場,在經歷連續兩年的大幅下跌后,目前港股估值已合理偏低,在中國經濟復蘇的基本面支撐下,企業基本面也在向好,所以,隨著市場信心恢復,港股吸引力正在提升。“公司將持續通過港股通等手段,豐富港股市場的配置,特別是高股息股票的配置。”
新經營策略“八大工程”啟動 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改革、推進
值得一提是,在推出鼎新工程三年多后,2022年底,中國人壽啟動了新經營策略——“八大工程”,具體包括黨建引領筑基工程、綜合營銷聚力工程、健康養老生態工程、人才建設固本工程、客戶經營金山工程、金融科技數字化工程、銷售渠道強體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
新經營策略與2019年中國人壽推出的鼎新工程戰略有何區別?中國人壽總裁趙鵬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稱,“八大工程”與2019年的鼎新工程一脈相承,鼎新工程重點在于組織架構調整,經營模式變革,未來,公司要搶抓新發展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則要重點通過“八大工程”,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改革和推進,比如在養老服務方面,公司前期也做了市場調研,發現高凈值客戶對養老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公司也明確了未來在這方面的發展布局。“希望通過 一兩年時間,在20-30個中心城市形成養老服務的供給能力,以優質的大健康、大養老服務,更好吸引、服務客戶,助推業務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